翰墨可陶情 书法能养性 叶鹏飞

张泽江在市书协组织的公益笔会上
陈义爱人联 (隶书)
王国维人间词话节录 (行书)
放怀得意联 (大篆)
东坡《题逸少帖》 (行书)
韩愈《马说》 (草书)

书法创作要达到高深的境界,就必须能情由心出,豁人耳目。今读张泽江先生的一部分新作,感觉到了他作品中透射出来的书卷气,久视不舍,我被他作品中深切的翰墨情怀、浓重的文人气息所吸引。

张泽江的父母都是南京艺术学院的老大学生,一生从事着书画教育书画创作工作。张泽江自幼在父母的指导下研习书法,从唐楷入手,既而碑、既而隶、再而行、再而草,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全面素养。自从他从学校走进机关成为公务员后,更是将业余生活全部倾注于书法。他只要有一点时间,都会从各种琐事和应酬中逃脱出来,躲进书斋,奋耕砚田,让自己的精神境界在书香墨香中提升,书法不断精进, 2007年就加入了中国书协,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了卓有影响和成就的书法家。

张泽江的书法,是以温文尔雅的“书卷气”出现的。他的书法首先凸显的是丰富的文化内涵。当前,书法展览频频,而内容却枯燥贫乏,影响了书法所要表现的艺术内涵和人的精神境界的深度。而张泽江的书法,能凭藉自己在机关工作的文字功底,或散记、或感想、或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古典诗文,一寓于书,能让人读之再三。如他的隶书联:“嗜书读画,居邻云鹤;煮酒品茗,翰墨陶情”,让人不唯观其书,而能观其联文,使之诗书相融、深化书境。其实,此联是张泽江业余生活的写照!我曾造访他的书斋“会心堂”,满堂都是文化气息:古式家具、琳琅书画、垒壁藏书、珍稀酒瓶,庭前花香鸟鸣,让我也陶醉其中,在这种文化环境中耕砚何不是精神享受!可见他作品的文字内容正是他的生活写照。可贵的是,张泽江的书法,不论真、隶、行、草、篆,都能融会贯通,都散发着“书卷气”。书卷气是书画家通过读书而透悟、流露在书法中的意蕴和风度。书法之所以能够千年而不衰,是因为与丰富复杂的人的精神气质、学问修养所紧密相关。

张泽江为人谦和,不事张扬,举止言行都带有“书生”腔。所以,他作书注重的是传统式的适性书写,将书法的文字情结、内容情结、精神情结,组成了书法作品中的文化要素,处处透射出沁心的墨香。这浓郁清新的墨香又是与他长期德与艺双修、文与艺共修而无心自达的境界,是他心境、气度、修养诸方面的积累,是“书可养性”的结果,与他读书、撰文、思考、砚耕密切相关。

书法创作,既要书家能全身心投入,又要能出乎其外地思变,才能使自己脱颖而出,才能使自己的笔墨语言有独特的魅力,张泽江的书法即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

作为一个书家,只要真正掌握了特定的艺术技法,才能称得上是书家。而掌握的技法越全面,越纯熟,在艺术创造中的表现力和内蕴度也就越大。从张泽江的书法作品来看,我最喜欢他的行草书,特别是从2014年7月起3年多负笈北上,分别求教于中国国家画院导师胡抗美、曾来德、曾翔三位大家,强化了魏晋、北碑、篆隶和大草的训练,拓宽了视野,增大了胆魄,使他的行草水平又提高了一大步,他的行草书是极其自如的,饱含着韧劲,柔中带刚,圆中有方,方圆兼施,点画用笔顺畅自然,变化中凸显自己碑帖结合的特色。

从张泽江的书法创作轨迹看,他对“江南风流”的行草书、楷隶书都情有独钟,他又对北碑的稚拙趣味略有吸收,将一些碑味掺入其帖中,互为渗透,形成温雅蕴藉,又有着自适自怡的书风,既有着江南才子的风流倜傥,又不失萧散奇逸。他能将自己的书法同古人、同时人保持着一种不即不离、又若即若离的状态,既是从古人中来,又不同于古人,与时人书法为友,又不同于时人的独特风格,这正是张泽江的不同寻常处,体现出他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高格境界,是他以文养性的结果。

张泽江平时总是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宽容、诚恳待人,而他又能耐得住寂寞,闲时即耕,有兴即创作,书法成为他发泄内心的体验。故而他的书法不论结字,还是布白都一任自然,从不故作张扬,将内心印刻于纸上,形成沁人心脾、耐品能细读的艺术效果,体现出他的人格精神和价值追求,也让人面对他的书法,都能得到其陶冶,忘却尘世喧嚣,得到闲适恬淡之气!这正是张泽江书法的魅力所在。

(0)

相关推荐

  • 【翰墨颂中秋·丹青迎国庆】 ——书法家任宝涛专题报道

    任宝涛 字泓晨,号一苇,别署梅溪居士.逸璘阁主, 1972年2月生于山东寿光,师从当代行草书大家赵国联先生.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国宾礼艺术家,中国 ...

  • 彬散之:草圣千秋 风流独步

    草圣千秋  风流独步    --有感于林散之草书艺术 蔡慧敏 (扬中高级中学,江苏 镇江)     自明末清初出现大书家王铎以后的几百年,中国传统书法中的草书艺术渐趋衰微,后继乏人.林散之先生以坚韧不 ...

  • 而今书圣已远去,难忘仍是《兰亭序》

    兰 亭 而今书圣已远去, 难忘仍是<兰亭序> --写在第37届兰亭书法节开幕之际 文丨冯建荣 一.千古书圣的诞生 (一)魏晋风度 汉字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书法是中华汉字绵延不绝的基础 ...

  • 「人物推荐」2020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李有明

    李有明,字伟龙,笔名翰墨痴人.墨道人.清心居士,1951年生,陕西省西安市人,自幼习书,师承蔡明五先生,善隶书,工北碑,酷爱书法艺术,好学不倦,长于研修.在创作过程中善于吸取前人经验和艺术精华,师古不 ...

  • 叶鹏飞书法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展

    叶鹏飞书法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展 开幕式现场 4月2日上午,叶鹏飞书法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展出陈列80件作品及30余部个人著作的规模,呈现叶鹏飞在书法创作和艺术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成就. 宁波市 ...

  • 「翰墨情怀」——叶鹏飞诗词赏析

    叶鹏飞:1956年12月生.江苏常州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 [翰墨情怀] --叶鹏飞诗词赏析 <桐庐云鼎大厦远眺&g ...

  • 梅兰竹菊可养性,琴棋书画能陶情

    白蕉 兰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元 余同麓<咏兰> 清 郑板桥 墨竹图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 用影像来记录生活,愿岁月温柔以待,不负流年。#印章 #书法篆刻 #静心养性 #传统文化

    用影像来记录生活,愿岁月温柔以待,不负流年。#印章 #书法篆刻 #静心养性 #传统文化

  • 幼年养性与“男重义·女重情” | 《竞石说》

    幼年养性与"男重义·女重情"     我们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关键还是在于父母,父母该怎么做?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的教育有别的. 对于平民教育,西方强调的是 ...

  • 收藏,是一个修行养性的过程

    要少听别人讲故事.很多人听别人一说是老件,心态就变了,怎么看怎么喜欢,这样很危险. 老东西都伴随着动人曲折的故事.如某某人的东西,哪里哪里出土,包浆怎么怎么样,工多么多么好,等等.很多卖仿古玉的贩子, ...

  • 其实收藏,是一个修行养性的过程。

    要少听别人讲故事.很多人听别人一说是老件,心态就变了,怎么看怎么喜欢,这样很危险. 老东西都伴随着动人曲折的故事.如某某人的东西,哪里哪里出土,包浆怎么怎么样,工多么多么好,等等.很多卖仿古玉的贩子, ...

  • 农历三月廿六,恭贺鬼谷仙师圣诞,纵横捭阖持身养性采药修道!

    鬼谷仙师,讳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相传仙师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常入山采药修道,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为老子弟子.相传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 ...

  • 明 唐寅《悟阳子养性图卷》鉴赏

    唐寅此幅<悟阳子养性图卷>绘临溪茅庵小院,一老者端坐庵中蒲团之上,头戴方巾,身着宽袍,双手抱膝仰望天空,似歌似啸,神态沉着.室内俭朴,桌上陈列着香炉和文房用具,表明了作者的身份和志趣.庵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