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言》正解——读者须知
相关推荐
-
关于宋明理学的几点认识 | 陈来
关于宋明理学的几点认识 陈来 来源:<河北学刊>2021年第5期 摘 要:"宋明理学"这个概念,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比较有确定性的名称,代表了从11世纪至18世纪中 ...
-
对《道德经》的颠覆:道不法自然,老子不是“人”,有无不相生
这个老太不一般 说这话的是镇江的商灵虚先生,她从30岁开始研究<道德经>,如今浸淫道学50多年.从前听她说过老子不是人,以及有无不能相生的说法,如今更是语不惊人誓不休,连"道法自 ...
-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七章(上)
<道德经>通读 第二十七章(上)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 ...
-
《五千言》正解——从打假开始
--文医题记:正本清源,还道学本来面目! 亦文[yi.wen@163.com] 2021.07 目 录 A.序言 B.绪论 1."上德不德"的自相矛盾 2.被颠倒篇序,改头换面篡改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73—81)
第七十三章 是以不病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 直解:能够知道自己的无知,这是很高尚的.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就是一种缺点. 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直解:因此,圣人之所以没有缺点,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64—72)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败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 直解:具有安定的局面,才能持久.没有出现迹象以前,容易制定策略:对于脆弱的人,很容易对他做出评判:由于微弱没有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46—54)
第四十六章 知足之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直解:天下事能够合道而行,就会把马还给农夫,让马到田间去运粪耕耘.天下事不能够合道而行,就把马武装起来安置在郊外. 罪莫大于可欲,祸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37—45)
第三十七章 化而欲作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直解:道恒久以来没有名称,侯王如果能够遵守道的法则,万物都将自动的发生变化. 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 直解:通过变化而发生作用,我将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28—36)
第二十八章 恒德不离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直解:知道自己的雄壮,却能够表现出柔弱,就像天下的沟溪:成为众水所聚的沟溪,长期保持不变:长期不变,就能够回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19—27)
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 直解:断绝对圣人的崇拜,放弃谋略机巧,对于民众有百倍的利益.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直解:断绝仁爱,放弃资助,民众就会恢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直解: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10—18)
第十章 是谓玄德 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直解:营气与魄气融合在一起,能够将其分离吗?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直解:把真气聚合起来使身体柔顺,能像婴儿那样吗? 修除玄览,能无疵乎? 直解:去除内观中的杂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1—9)
[导读]老子姓李名耳,出生于公元前约571年,春秋晚期的陈国苦县.先秦文化集大成者,东方哲学奠基人,被道教和民间诸多宗派奉为始祖,老子的学术思想对中国的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学.道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