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个角度看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五月观影体验

题图由Keynote模版制作(因为我秉持着一天发一条主旨内容的推送,所只能排版到6.2)

请告诉世人我们的遭遇,别让世人忘记我们。

請告訴世人我們的遭遇,別讓世人忘記我們。

——一位阿富汗难民妇女曾对作家黛博拉·艾里斯这么说*

今天这篇推送的主题句是上面这句话(我特意用中文简体打了一遍,引用出处在文末),说的主要是《养家之人》。这部电影改编自儿童文学作品《战火下的小花》,电影脚本也有作者参与,所以可以说是在尽力还原塔利班控制下的阿富汗少女经历过的一切。

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庆幸与心疼交织,庆幸的是自己不曾遭遇这样的苦难,心疼的是这样的故事就真实发生在许许多多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女性身上。一开始还会联想到木兰替父从军的场景,但越到后来越感受到一种现实的压抑感。因为木兰或多或少是发生在遥远的过去,木兰也在当时成为了人人称颂的战争英雄,多少蒙上了一些梦幻的罗曼蒂克色调,尤其是木兰被改编进迪士尼之后成了“东方的公主”。

可这却是用动画的形式在诉说着在战火笼罩下的现在阿富汗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一想到这仍然真切发生在此时此刻,就越发觉得痛心无力,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无助。

不过这或许就是残酷的现实,是没有办法在一夜之间扭转的现实。所幸的是还有文字和影像的记录,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愿意投身到帮助改善难民生活的过程中来。

至于其中对于如何甄别什么是真难民、什么是伪难民,我只能说这不是我的专长,也不是本篇的讨论重点。这里也不过是就电影谈一下观感,用文字记录下心情。这种做法不免会被看作是惺惺作态或者矫情造作,但也无所谓,我也可能通过这段文字的介绍让人看到了原来世界上还有人在这样的生存着,也许会多几个和我一样想去看原著的读书人。这就足矣。

在往前推,我看的两部是商业大片,典型的好莱坞电影。我打算放在一起讲《索罗》(星球大战前前传,这个是拿着光剑对打的那个,星球大战系列的名台词是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不要和星际迷航搞混,那个特色是船长和同伴们开着飞船与外星人斗智,名台词是Live long and prosper,需要配着一个瓦肯星人的手势)和《死侍2》。

其实这两部剧也可以说有一个相似性,那就是男主角不是伟光正的英雄形象,而是个人特色很明显的,有幽默感(打嘴炮),主人公的成长由三条故事线串联起来:爱情线,友(基)情线,智斗大反派线。

不同的点在于Solo如其名,显然没有和初恋走到最后(但如果不这样,后面怎么成功娶到作为好心路人成功娶到公主)而Deadpool则是凭借着其不要脸的骚操作最后来一个全家福大欢乐结局。

相比《养家之人》,这两个视角都带了一些科幻的色彩,只是发生的空间不同,但其实主角经历的磨难和考验,却也和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的一些场景有着相似之处:

  1. 当你少小离家想要功成名就回来再续前缘,可却在他乡偶然遇到青梅竹马的少时玩伴,你们是否还能回到过去?

  2. 当你和其他人不同的时候,你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又如何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然后我再尝试着把这四篇混在一起来讲(简直是作死):

Razzi是讲的一个印度姑娘嫁到巴基斯坦做间谍活动的故事,Mary是在讲一个红发小女孩与魔法之花之间的故事,Tully在讲的则是一个妈妈在生完第三个孩子之后经历的种种现实。所以这三个对应的可以说是女性的不同阶段,读者也能理解为女性在十来岁、二十来岁、三十来岁的不同境遇。而且这三个故事虽然称不上大女主,但也都是以女性视角来看的一段“人间三情”——友情、爱情、亲情。

那么这个花园里的陶艺小人版“福尔摩斯”是在讲什么呢?其实我看下来,或许是因为我选择的滤镜,陶艺小人茱丽叶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拯救同伴的主线,还是助攻福尔摩斯和花生的和好,以及与罗密欧的爱情线,说隐藏主角是她根本就不过分。毕竟她的主角buff比其他所有人加起来都要强,简直就是全程智商在线,完美推动剧情。

我之所以选择混在一起讲,一来是因为我一直都认为“万物皆有联系(everything is connected)”,所以也很乐意做一个这样的尝试。另外我认为只有混在一起讲,才能说明我这个五月看的电影,其实有五部(加上《养家之人》)都是在以女性为核心甚至主要人物在探讨这个世界对于“女性”的期待。

或许在索罗和死侍中女性的光环还不那么强,但其实也有很抢眼的表现啦(尤其是死侍2中“我的超能力是超幸运”的多米诺)。但在另外五部电影中,女性的形象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丰富。这或许是我选片的原因,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在反映着电影中女性形象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而不是脸谱化。

仅从观感来看,我在求学之余欣赏电影里这么多又有颜值又有演技的女演员(以及有些导演和原著作者也都是女性),还是觉得在平权之路上,我们是有在往前走一点。

*出自東方出版社的作者简介页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