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三国志通俗演义》接受小探
相关推荐
-
《三国演义》诞生于明朝?那些英雄故事,早在隋唐年间就已流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至今已经2000余年,然而那些熟悉的故事,那些鲜活的英雄人物,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大程度上,得益 ...
-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相爱相杀
<三国演义>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四大名著". 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和"雅俗咸宜& ...
-
用正史说话,关羽碾压所有三国武将,他还是那个万人敌
你以为你是真的了解他们吗?你以为演义美化了他们,他们的战绩就都是假的,都拿不出手了?有些人说关羽很傲,好像伤到人自尊了,关羽是傲,但是他有傲气的资本,而且关羽傲的是那些尸位素餐的武将士大夫,对部下却是 ...
-
三国名将为何知名度最高?《三国演义》起了关键作用!
三国将领的知名度,毫无疑问为各个历史时期最高,首先源于宋朝以后市民文化兴起,大量演绎历史的话本.小说.戏曲,在市井中广为流传. 其中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根据陈寿<三国志> ...
-
陈舜臣的三国世界
1999年,陈舜臣接受NHK电视台采访,访谈以对答的形式,介绍了他的文学创作.之后这次访谈结集成书<作为地球人>(原名<上海杂谈>)出版. 其中谈及有关<秘本三国志> ...
-
《三国志通俗演义》
文/肖旭 元末明初,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长篇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其特点是把复杂的故事情节分成若干回,每回用两句对偶的话来概括内容.标题.明代的章回小说由集体创作发展到 ...
-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明君贤相”思想和“拥刘反曹”的倾向,是紧密相联系在一起的
文/肖旭 关于这个问题下面详细谈一下,我们从两方面理解: 一.小说通过刘备.曹操.诸葛亮等主要人物形象来反映"明君贤相"的思想和"拥刘反曹"的倾向.我们知道在小 ...
-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塑造和战争描写上
文/肖旭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善于抓住人物的基本特点,用夸大对比的手法反复写,使这些人物形象特点很突出.但也有不足:一是人物一出场就已定型化,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处理得不好,好象曹操生来就奸诈,就利己. ...
-
明清时期德化瓷的工艺特点及其辉煌兴盛的原因探析
陶武 摘 要:明清时期,德化地区的制瓷业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辉煌兴盛的局面.其制瓷技艺具有造型精美.质地精美等工艺特点,这种辉煌兴盛局面的出现,是由丰富的原料供应.特别的工匠群体.特 ...
-
历史|明清时期的京绣色彩发展及特点之探析
中国色彩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当代国内艺术.设计.色彩等领域深受强调色彩科学认知的西方色彩学说.方法等的影响,而对于注重于色彩精神作用的中华色彩文化的观念.成果等知之甚少,相关研究,尤其有 ...
-
明清时期古籍丛书浅探
明代丛书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表现在类型和体例上.就丛书性质而言,明代有综合性丛书,也有专门性丛书,而且种数很多.明嘉靖年间何鏜编辑的<汉魏丛书>是我国第一部名实具备的综合性丛书,所 ...
-
程国赋、郑子成:日本九州大学藏《考订按鉴通俗演义三国志传》考
程国赋、郑子成:日本九州大学藏《考订按鉴通俗演义三国志传》考
-
明崇祯时期《新镌出像通俗演义辽海丹忠录》
<新镌出像通俗演义辽海丹忠录>由明末陆人龙撰.全书八卷四十回,始于:斩叛夷奴酋滥爵,急备御群贤伐谋.终于:督师顿丧前功,岛兵克承先烈.以明万历十七年至崇祯三年间,明朝与后金政权在辽东战事为 ...
-
明清时期府县官对下政务运作
柏桦 李静 府县乃是人们熟悉的名词,因为它既是古老的地方行政区划,也是现代依然存在的地方行政区划."府,文书藏也";1"县者,悬系于外."2府县作为基本行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