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374:避世不是无所事事,最终还是要有所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论语·宪问》14.36

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即避。《吕氏春秋·先识览》:

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

因何而避,本章说了四点。

辟世。

避开乱世为上策。生逢乱世,怎么避?难。皇侃疏:

贤者去就顺时,若天地闭塞,则贤人便隐,高蹈尘外,枕石漱流。天子不得而臣,诸侯不得而友。此谓避世之士也。

辟地

避开乱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找一个安全的地方隐居。皇侃疏:

谓中贤也。未能高栖绝世,但择地处,去乱就治,此是避地之士。

辟色

避开不好的脸色。皇侃疏:

此次中之贤也。不能预择治乱,但临时观君之颜色,颜色恶则去,此谓避色之士也。

辟言

避恶言。皇侃疏:

此又次避色之贤者。不能观色斯举矣,唯但听君言之是非,闻恶言则去,此谓避言之士也。

无论因何而避,避的程度深浅,都需有预见性,能见微知著,随机而动。避世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避而修其身,最终目的是有为。《朱子语类》言:

大抵天下有道而见,不必待其十分太平,然后出来;天下无道而隐,亦不必待其十分大乱,然后隐去。天下有道,譬如天下之将晓,虽未甚明,然自此只向明去,不可不出为之用。天下无道,譬如天之将夜,虽未甚暗,然自此只向暗去,知其后来必不可少支持,故亦须见机而作,可也。

孔子认为,自古以来,能做到这四避的有七人。这七人具体指谁,历来猜测不一,今选皇侃疏引王弼注言:

七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也。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尔雅书苑

微信:eryashuxuan

经典涵养儒雅人生

温故知新

论语日课373:孔子门徒中也有个犹大

论语日课372:反复学习正在做的事,把它做到极致

论语日课371:善良不是无条件的宽容

论语日课370:绝非天赋,一切都是后天刻意训练的结果

论语日课369:没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值得炫耀

(0)

相关推荐

  • 【第435期】音频学《论语·微子篇第5章》接舆为什么讥讽孔子“何德之衰”?

    音频学<论语·微子篇第5章>接舆为什么讥讽孔子"何德之衰"? 18·5  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 ...

  • 《论语他说》01

    我原想用更简洁易懂的文字或者故事来注解整部论语,可是显得内容太多,也就没人愿意读了,所以只能尽量简单.要谈<论语>之前,先要弄明白孔子口中的几个词. 君子.小人.贤者.圣人 这几个词看着简 ...

  •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三章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三章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无轻诺必寡信,多 ...

  • 英雄退步即神仙——《论语》悟读【362】

    明哲保身轻富贵,英雄退步即神仙. <论语>第十四篇第三十六章: [原文] 子曰:"贤者辟(通"避")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qu ...

  • 【《论语》阅读札记(十九)】/ 傅安平

    <论语>阅读札记(十九)   傅安平         1.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士见危致命" ...

  • ​仁和如兰润天下——《论语》悟读【328】

    仁和如兰润天下,临达似竹敞胸襟.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章: [原文] "克(好胜).伐(自夸).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 ...

  • 修身明理贤者事——《论语》悟读【266】

    修身明理贤者事,从容淡定圣人心. <论语>第十一篇第十八章: [原文] 子曰:"回也其庶(差不多)乎,屡空(贫困).赐(端木赐,即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经营商业)焉,亿(通&quo ...

  • 孔子入世观中所见中庸之道

    XUE MO CULTURE   选自<中华文明>第2期 主编:雪漠 孔子入世观中所见中庸之道 肖俊毅 一般认为,儒学是一门入世弘道的学问,孔子周游列国亦是为了弘道济世.但是,仔细分析&l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44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微子第十八 18.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 ...

  • 《论语》的大体结构与音乐之回旋及余响

    原文18·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被贬为奴隶,比干因为力谏被挖心而死.孔子说:"殷朝有三位仁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