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绿氢”标准,来了

作者|卜叶

氢能燃烧产物是水,因其环境友好性被誉为“终极能源”。

氢的制取、储存、运输、应用技术已成业界焦点。

但目前氢气主要作为工业原料使用,而非主要能源来源。

近日,中国氢能联盟提出的《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能源氢的标准与评价》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对标欧洲依托天然气制氢工艺为基础推行的绿色氢认证项目,建立了低碳氢、清洁氢和可再生氢的量化标准及评价体系,引导高碳排放制氢工艺向绿色制氢工艺转变。

通过标准形式对氢的碳排放进行量化,这在全球尚属首次。

据了解,欧盟也将于2021年发布欧洲绿氢标准。

标准接续制定,将对氢能发展有何影响?不同标准又该如何相融?

变政策驱动为市场买单

氢能有近百年应用历史,各国一直大力倡导。

仅在2020年,多国就宣布重金投资氢能产业——欧盟发布《欧盟氢能源战略》;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纷纷发布国家级氢能路线图;英国提出将投资2.4亿英镑用于制氢设施建设;日本、韩国加快氢能布局规划。

但多年来,氢气大多作为工业原料,比如特种钢冶炼保护气等,一直未能创造出煤、石油、天然气那样的产业规模。

业界普遍认为,这与氢能居高不下的制备、储运成本不无关系。

“制造端和运营端的成本是影响氢能大范围应用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晓锦对《中国科学报》说,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取氢,若按工业用电价格来算,成本较高。

生产1公斤氢用电成本超过35元,只有降低到十几块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他还强调,以往氢燃料电池车示范运营主要靠政策驱动,这在氢能商业化导入期很有必要,但要让市场买单还需要大幅度降低制氢成本,否则氢能难以大规模商业化推广。

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副教授翁国明表示,气态储氢密度低,且需要特殊容器;液态储氢液化能耗高,易蒸发损失,仅适用于航空领域等特殊场景;固态储氢主要是将氢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储,储氢密度较大、安全性高、储运方便,但析氢动力学性能仍需优化。

总体来看,制氢成本、储运氢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社会接受度等因素,决定了使用端对氢能的迫切性较弱,氢能发展还需要契机。

2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进行了规定,包括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等。

“氢进万家”迫在眉睫。

目前,氢能主要源于化石能源生产副产品。

“为了尽快实现节能减排,应该在现有化工和能源体系下,充分利用副产氢,吃干榨净、降本增效。”李晓锦强调。

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认为,氢能替代高碳排放能源还需要时间,“氢进万家”要求氢能本身变得更强大、价格更有竞争力、服务更便利、加氢站更普及,这些转变都需要时间。

在标准制

事实上,化石能源制氢、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制氢等不同工艺生产的氢能碳排放量不同。

因此,氢能有“绿氢”“蓝氢”“灰氢”之分。

引导氢能绿色生产,需确定不同工艺碳排放标准。

翁国明表示,“灰蓝绿”的划分主要取决于制备工艺、过程中是否使用了可再生资源及碳排放量大小。

2020年12月30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在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储能、氢能等新兴领域,率先推进新型标准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从事氢能标准研究多年的毛宗强对记者表示,从技术角度看,制定氢能碳排放标准并不难,难在国家氢能标准化委员会(SAC/TC309)每年被允许制定的国家标准数量有限。

此外,由于氢气能源化应用是新事物,急需的标准数量较多,各类标准也需要排队,因此历时较长。

翁国明也表示,标准制定要考虑国情,“尺子”太高不适合落地推广,“尺子”太低对节能减排作用有限,同时也要考虑与国际标准对接等问题。

“标准先行,创造国际对话平台,有利于行业内尽早达成共识。大家都说一样的‘语言’,也有利于打通氢市场和碳市场,促进氢能贸易国际化。”翁国明说。

以技术促活力

日前,我国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提出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

支持能源各环节、各场景储能应用,着力推进储能与可再生能源互补发展。

李晓锦认为,要辨证看待“终极能源”说法。在一些面积小的国家,有可能只推行一两种能源,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能源禀赋不同。

比如,成渝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可以采用廉价的水电资源发展绿氢产业。“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更适合中国。”

跟其他新能源电池相比,氢燃料电池不惧怕低温,在冬季也能正常充电、启动,安全性高。

但现有制氢技术并不完美,没有哪项技术能够满足各种需要。

利用传统化石能源制取氢并非坦途,如煤制取氢,碳排放量较高,需要采用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才能降低碳排放,这必然增加制氢成本。

“氢燃料电池只是氢能应用的一种设备,未来氢能有多种多样的设备与技术。欧洲就有将氢注入天然气管道网络的示范应用。”

毛宗强说,“未来,氢能使用场景将越来越丰富,能源网络输电也能输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他强调,要实现氢能的广泛应用,技术研发不能停。

比如,甲烷热裂解制固体碳材料和氢气是一种天然气制氢且不排放二氧化碳的好方法,但甲烷分子非常稳定,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实现产业化。

同时,氢能生产是一个复杂过程,需要统筹制定国家标准。

“现阶段仍需不断推动氢能可持续性绿色发展模式,多创新、多尝试,即使失败的数据或经验也将对氢能普及应用产生积极作用。”

翁国明提出,所有制氢工艺都应该用低碳要求自己,兼顾尾气低碳处理,化废为宝。

长远看,有望实现绿氢对灰氢全替代。

毛宗强也表示,技术加持,不断优化,才能保持标准的生命力。

《中国科学报》 (2021-02-08 第3版 能源化工 原标题为《“氢进万家” 标准先行》)

编辑 | 赵路

排版 | 郭刚

(0)

相关推荐

  • 【热点观察】我国制氢工艺的进展及趋势分析

    我国制氢工艺的进展及趋势分析 CMISI低碳研究团队 01 前言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无碳的二次能源,可广泛应用于发电.交通运输和工业能源等,其能量密度超过140 MJ/kg,约是汽油的3倍,焦炭的 ...

  • UC头条:煤化工、油化工的低碳路径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发展格局下,用煤.用油指标将受到限制,加之对碳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煤化工.油化工产业所消耗的煤炭.石油总量将不会有太大的增长,甚至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另 ...

  • 首个“绿氢”标准出台,弥补制氢环节“碳足迹”核查空白

    核心阅读 氢能产业目前处于"从无到有"的商业化初期阶段,而实现"从有到优"则需要进一步从产业用氢源头上对制氢工艺路线进行界定,更加凸显氢能的绿色环保属性. 近日 ...

  • 氢能源汽车是一场骗局吗?

    来源/YOUNG财经 漾财经(ID:youngcaijing) 作者/刘霆雷 1/ 全球布局氢能源汽车与氢能产业 2014年,日本丰田上市了一款名为MIRAI的氢能源汽车.它的动力来源,是氢气与氧气反 ...

  • 浦项钢铁公司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在这里,读懂全球钢铁 1 韩国钢铁业碳减排路径 2019年10月22日,韩国政府发布<2030年国家温室气体减排路线图>第二个气候变化应对基本计划,提出将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降至5.3 ...

  • “氢能热”下的“冷思考”:谨防化石能源制氢形成的高碳锁定效应

    氢能有望成为未来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巨大需求预期引发了强烈的市场关注,进而也使得"以何种方式来制取氢气"的问题成为焦点.近期,传统制氢领域的相关产业和企业表现活跃,制氢工艺 ...

  • 可减少85%以上碳排放,氢冶金比碳冶金更有竞争力!

    氢云链: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平台.微信:chencjn168,申请入群请附名片 作者:Herny  氢云链分析师 钢铁产业是碳排放大户,随着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环保政策的日趋严厉,"氢冶金&q ...

  • 关于氢能源和氢燃料电池的说明

    氢气在自然间是以二次能源的形式存在(简单理解本来没有自然存在的氢气,需要去专门去加工和制取),所以在制取的过程是有能耗的. 由于氢气具有高热值,燃烧性好,利用形式多,燃烧或电化学后环保等特性,一直有被 ...

  • 制1公斤氢产10公斤二氧化碳!揭秘氢能背后的发展困局!

    文 | 海霞 编辑 | 国际能源网/氢能汇 全国上下都在一窝蜂地奔向氢能,似乎只要普及了氢能源,碳中和问题就可以马上解决.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大家都对氢燃料电池的发展有一种美好的错觉:加氢快,排放只 ...

  • 可持续炼钢——氢在钢铁工业未来发展潜力的战略评估

    在这里,读懂全球钢铁 由于原料减少.环境污染和公共压力的增加,各国都迫切需要解决关于能源系统转型的问题.化石能源密集型行业,尤其是钢铁行业,必须调整或改变其商业模式和技术组合.技术的发展表明,在不久的 ...

  • 日本举国押注,华为也开始布局,氢能真的是新能源的未来吗?

    原创2021-09-20 04:35·芯主张 近日,华为的一场签约引发了无限遐想.7月8日,华为公司与大连化物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个研究所拥有我国能源领域的第一个研究氢能源燃料电池的国家实验室. ...

  • 429 碳排放-节能减排-热泵

    429  碳排放-节能减排-热泵 背景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层内二氧化碳增加,地表向太空热辐射减少,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可能对地球生态.农业生产等带来不利影响. 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开采燃烧化石能源 ...

  • 【氢云洞见】助力绿色化改造 钢铁产业的氢能时代来临

    摘要 钢铁行业是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的重点行业,以低碳.零碳发展理念加快实施绿色化改造升级,发展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等新兴技术,是加快实现钢铁行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方式,氢能与钢铁行业的结合正是 ...

  • 氢气直接还原工艺实践及发展趋势

    氢直接还原工艺项目 随着欧盟"2030年气候和能源政策目标"的发布,欧盟各国都推出更为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排放标准,特别是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的建立使各行业碳排放成本大大 ...

  • [首藏作品](5588)“绿氢”迎来春天?三大问题仍待解决

    "绿氢"迎来春天?三大问题仍待解决◎本报记者 刘 霞科技创新世界潮据国外媒体报道,德国联邦教研部1月13日发表公报说,该部门将投资约7亿欧元支持3个氢能重点研究项目,以解决德国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