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145丨凡事都有比你更聪明的人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45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20》)


本章与接来下的两章,都是接上章,孟子举例论证,舜开心血之源,历代圣贤继之。

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大禹讨厌美酒,却喜欢听纳善言。旨酒,甘美之酒。《战国策·魏策》记载: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饮酒未必能亡国,但是如果成为一种嗜好,必然会沉湎其中,以致于乱性情,妨政事。大禹不认为在美酒面前能把持住,所以直接戒掉,也是防微杜渐。有人过于自信自己的自制力,而忽视人性欲望的力量。不要随便挑战自己的自制力,特别是赌、毒。

对于善言,大禹则是虚怀以受,欣然接纳。张居正言:

其心只恐取善不广,或致嘉言攸伏,则无以集众思,广忠益,而乐告之诚,皆从此而阻。

汤执中,立贤无方。

继禹而王者有商汤。商汤为政持中正之道,选拔贤能却不拘一格。其求贤于野,举奴隶伊尹为相,一直为后世所称道。《正义》云:

惟贤则立,而无常法,乃申上“执中”之有权。

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周文王爱民爱到什么程度,当时百姓已经安居乐业,他还唯恐政教一不修,刑罚一不当,有妨害民生。看待百姓就像他们遭到伤害一样。一定要没有一个百姓不得其所,然后才心安。

至于求道之心,文王更是学无止境,看见自己已经达到道了,还不满足,就像没看到一样,一时不肯疏忽,一日不肯懈怠,精进不已。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

近者易于亵狎,远者易于遗忘,此人之常情。周武王则心思缜密,志虑周详,对身边的人,不敢一毫轻忽,始终保持敬慎之心;对远的臣子,虽耳目所不及,却不感丝毫疏略,怀远为近。泄,狎也。张居正评价说:

夫近而不泄,则修之身心者严以密,可以见其德盛;远而不忘,则施之政事公而不溥,可见其仁之至。此武王所以克承丕显之谟,而成永清之治也。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禹、汤、文、武之后,以圣人而相天下者,则有周公。周公辅佐成王,守成业而致太平。他想兼学夏商周三代圣王(三王),践行禹、汤、文、武所行之事(四事)。然而古今时势不同,创守之规模各异,当时的经验也有不适用于当下,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周公就会仰头思索,求其所以然,夜以继日。有幸晚上相同了,而天尚未亮,就坐等天明,马上付诸实施。

周公集三王之大成,可谓是善于学习的典范。凡事都有比我们更聪明的人,可能是历史,也可能是当下,跨越时空,多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成果,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这里,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孟子日课144丨少些兽性,多些人性

孟子日课143:在修炼中等待

孟子日课142丨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说

孟子日课140丨博学是手段,简约才是目的

孟子日课142丨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说

孟子日课141丨没有服人之心,别人才会服

孟子日课139丨好学而无恒非真好学者

孟子日课138丨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

孟子日课137丨愿赤子之心,长伴我身

孟子日课136丨过一种有原则的生活

孟子日课135丨做一个人作为人能做的事

孟子日课134丨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家风传承

《聪训斋语》042丨携子春游看白松

《聪训斋语》041丨种树不活与不种一样

《聪训斋语》040丨学习书法当心志专一

《聪训斋语》039丨保家莫如择友

《聪训斋语》038丨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聪训斋语》037丨山水花木之间,其乐无穷

《聪训斋语》036丨知命安命少劳扰

《聪训斋语》035丨读《文选》而悟养生之理

《聪训斋语》034丨四种文字,最值玩味

《聪训斋语》033丨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聪训斋语》032丨楷书如坐立端庄又雍容

《聪训斋语》031丨二十岁后交友的原则

《聪训斋语》030丨为什么有钱的人生活中都很节俭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

论语温故丨尧曰篇第二十

论语温故丨子张篇第十九

论语温故丨微子篇第十八

论语温故丨阳货篇第十七

论语温故丨季氏篇第十六

论语温故丨卫灵公篇第十五

论语温故丨宪问篇第十四

论语温故丨子路篇第十三

论语温故丨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温故丨先进篇第十一

论语温故丨乡党篇第十

论语温故丨子罕篇第九

论语温故丨泰伯篇第八

论语温故丨述而篇第七

论语温故丨雍也篇第六

论语温故丨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温故丨里仁篇第四

论语温故丨八佾篇第三

论语温故丨为政篇第二

论语温故丨学而篇第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