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反发斑疹,或高热,口渴,发斑
相关推荐
-
紫癜的发病原因
一.扁平状紫癜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d10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是一种由于骨髓巨细胞系受抑制,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及有出血性倾向 ...
-
经方治疗皮肤病系列——化瘀苍术散治疗过敏性紫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李博鉴教授采用化瘀苍术散治疗下肢皮肤病,临床疗效显著.化瘀苍术散是在苍术散的基础上加入清热除湿.活血化瘀的药物而成.可治疗因湿热下注.阻遏经络而引起的诸种下肢皮肤病药物 ...
-
【影响】清代温病学说的渗透提升了赵炳南皮肤科的学术性
温病学说形成于清代,以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和吴鞠通三焦辨证的创立为显著标志.温病分为温热.湿热两大类别,温热病热象显著,湿热病缠绵难愈,这些特点在某些皮肤科中常有显现. 赵炳南率先将温病学的成就用于皮肤 ...
-
.房定亚医案(2则)案一: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治疗紫癜
3.房定亚医案(2则) 案一: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治疗紫癜 过敏性紫癜血热伤络.气虚夹瘀之紫癜,以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收效. 个人信息:孙某,女,43岁.医案编号:1028H0021. 初诊日期:2011 ...
-
表证发汗后,汗出表不解,如何辨证?
许叔微(1079-1154年),字知可,宋真州(今江苏仪征市)白沙人,南宋医学家.曾为翰林学士,成年后发愤钻研医学,活人甚众.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 ...
-
十二、〔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等待的意思)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原文49
十二.[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等待的意思)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原文49 [郑论] 条内指一脉浮紧,身痛之人, ...
-
『名医经验』“忌发汗”与“非得汗不解”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张英栋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的温病本气篇中,有一篇<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的文章,其中讲到:" ...
-
一物降一物:发汗能止汗?这是什么中医道理?从此处领略中医与经方的魅力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高中政治知识点 高中 ...
-
读方与用方(8)银翘散治太阴温病
银翘散治太阴温病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银翘散方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上焦篇>:"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瘟,初期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 ...
-
治手太阴暑温,形如伤寒,右脉洪大,左手反小,面赤口渴,但汗不出者
新加香薷饮主治手太阴暑温,形如伤寒,右脉洪大,左手反小,面赤口渴,但汗不出者. [组成]香薷2钱,银花3钱,鲜扁豆花3钱,厚朴2钱,连翘2钱. [出处]<温病条辨>卷一. [主治]手太阴暑 ...
-
肖相如:解读卫气营血,参悟温病治疗 对“在卫汗之可也”的质疑
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病最著名.最重要.最常用的辨证方法,来源于明末清初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的<温热论>. 其原文为:"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 ...
-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窒
什么叫疮家?一个是未化脓,一个是已化脓,现在讲的是第二个,已化脓的不可发,未化脓的疮家,必须用解表,就是疮家反而要用表药来让他好,指的是没有化脓的时候,化脓就不可以用表药了,化脓的定义是脓疮已经破掉了 ...
-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中医讲的淋家,不单单是包含了西医的淋病.性病在内,小便有石淋,下消有石头在里面也算,石淋,西医可能讲成膀胱结石或肾脏结石:还有膏淋,小便浓浓的,浓浊白白的,可能里面发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