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这篇┃最舒缓的那一抹光线

华静:最舒缓的那一抹光线

上个世纪70年代,我的奶奶独自一个人在乡下生活。寒假的时候,父亲带我去看她。

鲁西平原的农村,虽贫瘠,但泥土般踏实的性格却透射出一种力量。夜晚来临时,总有乡亲得知父亲回来的消息后过来说话聊天,奶奶开始用大锅烧水,供应着茶水。

没有电,一盏油灯下,奶奶的身影在灶台前的墙上幻化成高大的形象,而聚拢在另一盏油灯前的父亲他们,在缭绕的烟雾中谈兴正浓。如果说起对农村的印象,直到今日,就是那个夜晚所有的温馨。

尚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我,对农村漫长黑夜的恐惧就在一抹舒缓的光线里消失了。

后来,奶奶来到了我们城里的家,却带来了她的油灯。虽然没有用过,但一直摆放在她的床头柜上。

奶奶在白炽灯下的思考没有人知道是什么主题,但有一天,她十分认真地嘱咐我们:人离开房屋就要关灯。要学会省着用电。

电,在奶奶的心中,原来是一笔家庭的财富。

奶奶要求用小点度数的灯泡,母亲给她换了,但怕她眼神不好,就又安装了一个台灯。谁知,大灯就此真正成了摆设,这个台灯就此伴随她走完了人生之路。

电,在奶奶的眼中,也是放大了的家庭的爱。

电灯的世界,在奶奶的世界里是永恒的。她是从沂蒙山里走出来的妇救会长,一家人投身革命,只有她一个人活了下来。从小缺乏家庭温情的她从这些明亮的电灯光里得到了无限的慰藉。她性格中暴烈的成分也被这样光线的柔和渐渐融化。

奶奶是在1985年去世的,走的时候85岁。当年,走进她的房间,会看到墙上挂满了水果蔬菜和粮食。她闲不下来,闲下来了,就是抽烟。一个大烟袋,填一锅烟末,就能抽上半天。抽烟时,她要关灯。仿佛回到了家乡,在黑暗中怀念过往。

电,在奶奶的脑海里,就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我奶奶的心情,她自己都说不明白。但是,她传递给我这样一个信息,让我在想她的时候心痛不已:今天的一切都是用许多人的命换来的,无论日子过得多好,都不要浪费,也不要奢侈。因为,有许多“走”了的人在看着。

“走”了的人?在看着?奶奶的心里背负着的东西很多。她的脸上永远透露着无法恢复的疲惫。她很少照镜子,却喜欢走到穿衣镜前站半天。在农村的油灯下生活惯了的她,也希望自己能够过惯城里的生活,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刚到城里的那段日子可能是她有生以来最迷茫彷徨的日子。

摆脱原来的油灯,一种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这需要勇气。油灯在她的记忆中不可能淡漠,她依稀记得那油灯岁月里的故事:在油灯下摊煎饼、纳鞋底、磨粮食,回顾战火中的青春,使得她珍爱今日和平的情愫越来越浓。

所以,有电灯的日子,成就了她最可贵的对于“只有共产党可以救中国”的坚定信念。那通透明亮的灯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延伸在她的心里。她想传递给“走”了的那些亲人们,描述给“走”的那些战友们。她相信他们都能看得到今天的好日子。

“要知足。这个时代给我们准备好了一切。”奶奶眼睛里也有最舒缓的一抹光线。她心里一定有最真挚、最朴素、最温情的话语要对我们说,要跟那些“走”了的人说,但,她只对着满屋的光亮,在心里默默地说。

有电的日子,在奶奶的心中,是新生活的起程。因为,电灯、电话、电视……酝酿出了她认为的最美丽的时刻。电,唱起主旋律。这让我想起威廉·福克纳创建“约克纳帕塔法世家”时的感慨:家乡那枚邮票大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

奶奶对于诸如“电”一般的所有兴奋安静不下来,因为连她自己都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兴奋。可我们透过这样的状态,感觉到了那一刻,她空落的心被白天的阳光夜晚的灯光重新填满,一种满载而归的充实感盈于她的胸中。她和她的亲人们、战友们所有的奋斗都有了美好的结局——这就是他们曾经寄予心愿的日子。

奶奶在台灯前,摸索着看过去物件的神情,专注,感伤,那情景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直到某一刻想她时,泪水盈满我的双眼。

有电的时日,在奶奶的心中,是永不落幕的白天。

借助这电灯的表现力,奶奶释放着她的周身能量。白天没有干完的家务,晚上继续做。她在享受生活也在欣赏生活中新奇的一切,更在阅读她不熟悉的“电”。我们看她投入的神情时,也会坠入到她的世界里。

对于电的话题,我从奶奶的角度提供一种温暖的回答。作为都市媒体人,我们每个人都在“电”时代变动中存在,对许多东西已经没有了感觉,所以,我们的生存处境、生活遭遇,都同样反映着我们真实的内心,考验着我们应对生活的能力。我们的使命在于,把不该尘封的往事借助“电”一类的话题找回来。

因为,这些往事也是我们需要的那一抹最舒缓的光线……

华静

笔名丹琨,高级编辑。从事采编工作20年。现任中国国门时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西城区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作代会代表。

(0)

相关推荐

  • 农村小伙的发明受益全村,用磁铁让电灯永久有电,真是太神奇了,

    农村小伙的发明受益全村,用磁铁让电灯永久有电,真是太神奇了,

  • 文友主页丨刘臻鹏:油灯下的故乡

    背上书包上学以前的那段懵懂的孩提岁月,我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的. 可以说,爷爷奶奶老屋所在之处,便是刻印在我血脉里的故乡. 至今,只要踏上那片土地,就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萦绕上心头,故乡里简朴而单纯的往事 ...

  • [自豪的油灯]自电灯面世以来,油灯即把它...

    [自豪的油灯] 自电灯面世以来,油灯即把它视为仇敌,千方百计对它进行诋毁. "你别自以为是了,你就是魔鬼的化身,你出现的目的,就是毁灭人类,把美好人间蜕变为黑暗地狱!" "你毁灭了无数山岗与 ...

  • 漫谈灯

    漫谈灯 ■郭文华 记忆中很小的时候,家里只有一盏"洋油灯",是用一个深色的玻璃瓶做的.瓶子不高,瓶盖上钻个孔,插进一根用棉絮捻成的灯芯.这种灯可以调节亮度,要亮一点就用针把灯芯往上 ...

  • 一盏灯

    本文作者:高喜林 人类发现火,距今有几十万年了,自从有了火也就开始懂得了照明,懂得了照明也就逐渐发明了灯.自从有了灯,人们的学习.工作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和更便利的条件,生活更加有了情调. 战国时期灯具 ...

  • 【人物传记】我的叔叔——桑春华

    叔叔桑春华的童年 叔叔桑春华的童年时期正赶上新中国成立,一穷二白的祖国百废待兴,翻身做主的人们响应党的号召,热情投入到祖国建设中.但遭受百年欺凌的祖国千疮百孔,贫困异常,填饱肚皮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 ...

  • ​“家故事”征文|我家的照明灯

    文乡枞阳"好老师"征文评选结果揭晓啦! 我家的照明灯 作者:许芳林 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亲密的伴侣,有了它,我们在黑暗中就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希望-- 记得我上小学时,家里点的是 ...

  • 鲁北情思:灯明记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上世纪五十年代,刚刚获得解放的北方农村,到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但破旧的村容村貌还一时没有得到改变.冬日的夜晚,我家低矮的土屋子里,一盏焰光如豆的菜油灯放在迎门的桌 ...

  • 山中孤云:我是天边一缕云 | 就读这篇

    原鄉書院 高品质文学平台 你的移动图书馆 我是天边一缕云 山中孤云 我是天边一缕云,永远带着云的悲哀,寂寞是流浪的笙歌,忧郁是漂泊的色彩,轻轻的来,轻轻的去,轻轻如深山里,无言的花落花开. 我深深眷恋 ...

  • 李芙:荒火 | 就读这篇

    原鄉書院 高品质文学平台 你的移动图书馆 荒火 李芙 刀耕火种是很远古的生产方式,但在故乡却沿袭了很久,村民们将这种方式演绎得很玄妙,带着某种祈求在草地上燃烧. 每当布谷鸟衔着春天飞来的时候,村民们便 ...

  • 王文兴:炊烟 | 就读这篇

    原鄉書院 高品质文学平台 你的移动图书馆 炊烟 王文兴 炊烟是乡村的标志,有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有静谧的村庄,坐落在一幅写意的水墨画里,定格在记忆的天空.炊烟是乡村的眼睛,越过一座山峦,穿过一片森林,浓重 ...

  • 韩芬:冬日感怀 | 就读这篇

    原鄉書院 高品质文学平台 你的移动图书馆 冬日感怀 韩芬 现在的窗外,在我不经意间,又下起了雪. 爷爷去世将近两个月了,我时常能梦到他.我猜他一定是想我了,挂念我一个人出门在外是否吃得饱,穿得暖.回想 ...

  • 王学仁:雪落甘南 | 就读这篇

    原鄉書院 高品质文学平台 你的移动图书馆 雪落甘南 王学仁 雪落甘南.枝桠上的霜白,在毫无征兆的夜晚,悄然出现.浩渺天地,我平生深沉的祈愿,于无可奈何的不知疲倦里,盖过素白的屋瓦琼枝,浸染远近诸山,把 ...

  • 张维新:感悟真诚 | 就读这篇

    原鄉書院 高品质文学平台 你的移动图书馆 感悟真诚 张维新 那一天,遇到你,淡淡的聊了起来,偶然间发现你眼中有种奇异的东西,一闪一闪的,烁着光,坚定而又温柔,一下子摄住了我的心,那是一种久违了的叫做真 ...

  • 山中孤云:秋天的叙事 | 就读这篇

    原鄉書院 高品质文学平台 你的移动图书馆 秋天的叙事 山中孤云 之一 我跌坐在秋的深处,野草丛生的田埂,这些疯长的野草比稻子还高.在夕阳落山的时候我低着头,我低着头想我的那些远行打工的兄弟们:城市的喧 ...

  • 曹国平:永别了,曹家老宅 | 就读这篇

    原鄉書院 高品质文学平台 你的移动图书馆 北官桥曹家之 永别了,曹家老宅 曹国平 一 公元二仟零一十八年十一月五日,早晨. 曹家老宅最后一处西屋残房,在阴冷的北风中伫立着,依稀是百年残梦未醒的样子,簇 ...

  • 李秀清:父母爱,无边疆 | 就读这篇

    原鄉書院 高品质文学平台 你的移动图书馆 父母爱,无边疆 李秀清 有一种感情比天高.比地厚,我说它是父母爱,你认同么?且一起看看下面两则小故事. (一)飞  鸟 在我心中,一直住着一只鸟. 它不是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