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生?

From 不正常留学实验室

微信号:LABUNIQUE

开始读书前,你一直心存疑问:

商科,真的算得上“科”吗?

论硬核比不上数学物理,论实用比不上各种engineering,论找工作更不是CS的对手。

更别说你读的是鄙视链底端的management。

你记得第1节经济课上,professor花了40多分钟讲述自己的职业生平一口气从当年去越南当兵聊到回圣地亚哥修潜水艇。眼看还有30秒下课,他往黑板画了个叉,指着它说:That's all for economics. 然后下课。

原来经济就是个叉?

下课后,几个坐在前排精神小伙排队问问题,内容包括“How I become a successful banker in the future”“Why I can solve national crisis”“Why should you have me as your research assistant”。

你看着他们,心生羡慕: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这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

后来你发现,原来商科的精髓不在学习,因为整个department都在怂恿学生social。

商科的social局非常有意思。它们多以group work,team project,professional workshop的形式存在,总之,一定不叫social。

Professor一般会你发1份pdf,上面写着“real case problem”,然后随机给你组队,目的是解决“real case problem”,再然后,红黄蓝绿各色人种齐刷刷出现。

一开始你还以为都是严肃的学术局,meeting前早早做好reading,准备好要讨论的内容,半小时后你发现他们除了唠学校附近哪个酒吧帅哥美女多不干别的。

“啊哈hello你好啊我在课上见过你哈哈哈你的衣服好好看你的耳环也是我好喜欢据说你家做房地产的我家做商场的呀晚上一起喝酒吗好呀几点到时见啦。”

你就感觉为什么其他专业的group work都在正儿八经做模型,你这的group work就是原地相亲。

“诶你好我是3号男嘉宾,有车有房贷款还清,家族企业有待继承,家里就差1个女主人了,你看我还有机会吗?”

“太好了,我觉得我们很合适,明天就去领证啊不一起做group work吧。”

学了一段时间商科后,你发现同样好玩的还有各式各样的study group。

什么叫study group?就是一个人study,一group人围观。

他们要么刷网剧要么聊微信,全组人边玩手机边督促你复习,因为“明天就指望你了”。

你突然明白,组study group和组NBA球队是一个道理:一个基石球员,带一堆CBA队友打怪,每场目标拿100分,基石拿90分,其他人拿10分。

果然是注重合作的学科,连得分目标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今年疫情爆发,以往的group work改到了线上。

你看见Zoom里面的队友头绪全无、相视无言、相互沉默的样子,像极了刚结束一场线上送行会。

你亲眼看见过天天出去玩、从来没上过课、考前在图书馆刷了一晚Facebook的学渣,第二天坐在“基石”旁边,2周后拿到的分数比“基石”还高。

你亲耳听到过学习极菜的课友给你打电话:明天deadline前一起去星巴克吧,你把你的homework给我看看,我改改再交。

你心生感叹:果然是商科,说到底还是human resourcing。

说到human resourcing,怎么也绕不开各式各样的酒会。

读了几年商科,你逐渐习惯朋友圈里的各种酒会,也听说了哥大每年SPS酒会争奇斗艳的故事。你妈一边给你的合影朋友圈点赞,一边在家庭群里问你:啥时候才能找到对象?

但你深知,酒会上的人除了刷存在感不干别的。有机会改变世界的人早已被各类VC拐走,留在原地四处兜售proposal只会被当情商低。

你走进一个商科生的酒会,发现周围男生各个西装革履,头顶3吨发蜡,脚上的皮鞋比头亮,女孩儿人均Prada小香,没有10厘米高跟鞋约等于残废,你甚至怀疑这不是一场校友酒会,简直就是中介小哥和售楼小姐的从业联谊会。

你听身穿全套高定Armani的学长说自己还没做好接手家族企业的准备,肩背Gucci Disco Ball的学姐手握4把超跑钥匙陷入选择困难,你看了眼杳无音讯的投简历进度、算了算这个月要还的花呗,陷入沉默。

商科真的算学“科”吗?你又一次自我怀疑。

当年刚转完专业,你听学长说最水的是management,最硬核的是financial engineering,你听学姐说不不不financial engineering根本不是人学的,要学还是学quantitative analytics吧。

你握着手里那本Marketing Management,不敢说话。

快毕业了,你一边刷着小红书看“野鸡海本的我是如何逆袭入职投行的”,一边点开电脑里第300个job description,邮箱声音一响,你下意识心头一紧,打开电脑,又是如出一辙的“thank you for your application”

你一边回忆Philip Kotler那句“你不应该属于那些二流市场”,一边希望哪个三流HR瞎了眼,看完你的简历手滑扔到候选区。

你打开手机,看见找到工作的同僚们转发的自家公司PR稿写得像搞传销的,你一边发着congratulation,一边心里怒骂:呵,不就是个野鸡VC么。

你有点累了,在咖啡厅眯了一觉,梦里看到刚开始上学时的自己,会思考,会分析,懂逻辑,有头脑,有活力,熬夜做ppt到凌晨5点,睡2个小时还能在早8的presentation上拿到全班最高分。

再看看现在的自己,每天早上打开电脑对自己说要干翻这个世界,每到晚上电脑一扔,往沙发上一躺,被这个世界干得服服帖帖。

你打开朋友圈,打算自嘲自己不配拥有生活,结果你一看,学digital marketing的天天写ppt写到两眼昏花,读quantitative analytics的人刚敲完2天2夜的R敲到头发都白了,学financial engineering的还在为把钱放哪支基金而跟teammate吵得面红耳赤。

你以为读accounting最轻松,天天做表就完事,结果刚毕业的accounting学姐因为表格名称出现了一个typo而差点被甲方炒鱿鱼。

得了,至少微信里还有几个同是学management的姑娘可以说话。

当然别说management了,你都快没法manage自己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