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描天地,丹青绘人生——走进青年画家张子良的精神家园

作品:冬日吉祥

方寸描天地,丹青绘人生

——走进青年画家张子良的精神家园

⊙麦秸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往今来,诸多名人雅士纵情于山水,他们或以优美的文字赞之,或以手中的画笔绘之。而对于寄情浓山淡水的青年画家张子良来说,手中的那支画笔以及时常伫立在水乡文化码头寻觅的身影,便凝固成他人生路上一幅最传神的镜像。

  张子良,1975年生于浙江绍兴县。1998年结业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其作品灵感多来自乡村生活,画风质朴而又精细。他的乡野画风近年来经过艰辛锤炼,已日趋成熟,在国画领域自成一家,引起了书画界的关注,多次在《美术大观》、《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并在国内许多大型画展中多次获奖。

  认识张子良先生,还得从6月12日的绍兴端午诗会说起。而之前,他的大名我只是在各种画展和媒体报道中略有耳闻。

那天,位于袍江洋江东路的绍兴水乡文化码头高朋满座,来自市区、上虞、新昌,嵊州的近五十名诗人济济一堂,而这里的主人张子良身着红衣,留一撮胡子,光头下镶着一副滚圆的黑边眼镜,然后就是跑前忙后的身影。还未见他开口,就感受到了一股浓烈的个性。

……席间,醇香的老酒扑来,他频频举杯,忙着招呼文朋诗友,“吃酒、吃酒,”略显沙哑的嗓音刚落,满满的一碗酒就“咕咚咕咚”随喉咙下肚了。仿佛就着方才诗歌朗诵会上的诗情诗韵,酒到酣处时,他可以对你此刻的话头频频会意,也可以忽而转向他瞪眼珠子,总之有他在旁边就很有味道,正如书法家阮继良在《味道》中所写的:画家子良人有味道,做菜有味道,和他喝酒有味道。在这场诗与酒的盛宴上,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我看到了他率性坦荡的一面,看到了豪放中的玩性。

  

在水一方

穿过一大片葡萄园,一群放养鸡正悠然地在园里觅食,再往前,踩着咯吱作响的竹排小径,一摆悬着的红灯笼随风摇曳,像是在迎接每一位到访的客人。挂在林间的鸟笼,鸟鸣啁啾,一粒粒滴入耳里。这已是我第二次造访此处了。此刻,我们坐在小纂“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屏风前,在一盏茶中,一边打量那片宽阔的水塘和延伸到眼前的芷岸,一边聆听他最初研习书画的那些不为所知的心路历程。

  “我出生在绍兴县福全镇,父母种田,祖辈亦无弄墨之人。”张子良侃侃而谈,“可能是小时的天赋,再加上刻苦用功和美术老师的点拨,小学五年级时就获得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优秀奖,从此对绘画就有了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机会永远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少年时的张子良就是这么做的。在九十年代初绍兴群艺馆的一次画展中,还在读初一的张子良有幸结识了绍兴以“水墨画”见长的钱彰武先生,然后随良师一起习画,在将近六年的光阴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专业的绘画精神,而且进步很快。

1998年,张子良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高级研修班,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他对中国的国画传统进行了梳理,而且也开始接触大量的国外油画,开阔了个人的视野。九十年代末,就在胜利路开了绍兴第一家画室——芊草画室,经营得有声有色。

  “之前在钱先生那里,我更多的是学习到了一种气魄、胆量和做人的涵养。而在后面的行走和求索中,则引发了我对绘画的深层次思考。”这时他讲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故事——

  在美院学成归来,经过了一场变故后,张子良便决定单走游历全国,阅名山,访画友,相互切磋。这是一段传奇且引以豪壮的经历,“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古人尚能如此,作为今人的我们为什么不走呢?”走了16个月,骑遍全国26个省,所到之处跌宕起伏,沿途一路更是促进了他笔墨的丰富性。待返绍兴后更是以专研作画为乐。

2008年的第二场雪

从此,那黑与白、纸与墨的方寸世界便与他彻夜相伴,痴迷其中的张子良把无尽的情思倾注在笔端,喷薄绽放,一幅幅作品从小小的画室走出,走到外面广阔的天地里。古城绍兴给了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单车骑遍中国让他开阔了视野和胸怀,他后来的作品,磅礴大气,尽收山河之美,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也就来自那段不平凡的经历。

当年那个乡村弄堂走出的少年,如今已在画坛上不容小觑。艺术评论家、书法家谢权熠这样赞誉:世论“风流”者,多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以张子良的放达与率真,加上他又能抛开一切潜心于画,算得上是个风流子了。

说起张子良的玩,绍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路建群这般说,“你不要看他表面上嘻嘻哈哈,其实搞起创作来,他是很努力的。”张子良是玩家,实际上是他有那么一股不受世俗约束的洒脱。这种洒脱,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至关重要。在他玩得尽兴的背后,我们惊奇地发现,他会不动声色地创作出一幅又一幅的佳作。

闲谈间,一幅《2008年第二场雪》深深地吸引了我,用心观瞻,这幅作品曾入选“徐悲鸿奖”画展,取材于2008的那场雪灾,通过刻画在白雪皑皑的竹林中生存的鹌鹑,表现了大雪下顽强生存的生命。专家评价该作品有着一种对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锐意变革的理念。

“绘画首先要理解纸的性能,能够在纸上玩笔墨。”张子良绘声绘色地讲解当时创作的情景,“在那场大雪灾中,我在竹林里面看到一群鹌鹑,那时一场雪下完之后又一场雪将要来临的时候。我看见一群鹌鹑在跑,我想,这跟人差不多呀,它们仿佛在说,要下雪了,快跑呀,于是有几只就跑了,但是后面还有几只站在那里,好像一点事儿也没有。”

此时,我寻找的目光由他的画作又移向他,原来这黑黝、粗犷的外表下裹着一颗感性细腻的心,用不同寻常的视角,一勾一勒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一种认知和态度。他超脱世俗,带着几分率意和诗性,远离喧嚣,在这片清净之所,潜心作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

我的目光又从他的身上移到了他的画室,一张长方形画桌上铺展着一沓宣纸,一大把毛笔直挺挺地插在笔筒上,有几支则斜放在洗笔池里,洗笔池里的水早已被残墨浸黑,几团揉皱的手稿似乎说着主人对自己作品的挑剔。椅子后面插在青花瓷上的荷叶,早已干枯分不清是哪时哪季,几根不知从何处捡来的盘曲嶙峋的枯藤却成了他的爱物。我想,这就是画家在寻常人眼里的不同之处吧!

“我的审美就是南北交融,把工笔画当做写意画,把写意画当做工笔画来画,两者结合在一起,包括山水,从而使画面大气,有张力。再者用饱满的构图,具有现代的形式感,再加上融合油画的色彩,结合剪纸、木刻这种新的元素,是非常出新的。”张子良的画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其大胆的用色和突破传统的构图,用这样的画面去营造一种自然田园的气息,却不觉突兀。

“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在这里,一叶竹排,几艘乌篷横在塘间,沿河的长廊,木屋挂满了水墨清香,一行水鸟从水面掠过,斯情斯景,让你的脚步不由得驻足。“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用在这里一点都不为过,在他的水乡文化码头,相信会有更多的画作从这里走出;在他善于发现的眼睛里,也一定会捕捉到更多的灵感。……当然,如果您感到好奇,不妨来这里走走,也一定有所收获。

作品:蕉园佳音

富贵吉祥

——张子良画展

主办单位:绍兴市文联。柯桥区文联

承办单位:绍兴市美术家协会、柯桥区美术家协会

日期:2016年12月31日(周六)上午十点半

地址:恂如美术馆(绍兴文理学院河西校区东大门)

张子良·名家档案

1997 «新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世界华人书画展

«庭院深深»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全国美展

1998在绍兴市群艺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1参加中国花鸟五人展

2003年参加“春之韵”全国名家邀请展

2006«旋风»参加省美协主办新安江全国书画大赛获优秀奖

2007«风和丽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华情全国美展

«竹林七贤»入选中国美协主办西部大地情全国美展

2008«家园»入选中国自贡全国中国画大展

2009«焦萌»入选自贡美协主办十一届亚洲艺术节获优秀奖最高奖

«秋色乐园»入选省美协第六届省体育美展

«春禽处处讲新生»参加养墨堂全国书画大展

2010在绍兴博物馆举办张子良水墨画精品展

2011«暖日»入选第四届中国花鸟画作品展

«2008年第二场雪»入选第二届“徐悲鸿奖”全国中国画展

在绍兴又一村举办张子良阮继良书画作品展

参加张桂铭艺术馆举办笔墨对话六人展

«初雪»入选省美协主办第五届省青年美展

«丽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当代花鸟画展

2013荣获绍兴市首届“鉴湖文艺奖——鉴湖艺术奖”金奖

荣获绍兴市第十二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百花奖

2014«竹林七贤»获中国美协主办翰墨齐鲁首届全国花鸟画展优秀最高奖

«无题»入选中国美协主办明德和融2014年全国中国画展

«曦»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精致立场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展

«竹林集禽»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吉祥草原全国中国画展

«蔗园雨后»入选中国美协主办中国陶都,陶都中国,全国中国画展

«晨曦»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第二届八荒通神美术双年展

2015«塬上早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丹青扬州全国中国画展

«三月»入选中国美协主办悲鸿精神全国中国画展

«净土»入选中国美协主办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展

«净土2»入选陆俨少奖全国中国画展

«晚风»入选中国美协2015年全国中国画展

«竹林细雨»入选中国美协惲南全国花鸟展

«兰园寄语»入选中国美协纪念潘洁兹一百年全国中国画展

«湖塘寻幽»入选中国美协高洁品性,惠兰人生全国中国画展

2016«冬日·吉祥»获中国美协举办威海卫全国中国画展最高奖入会资格奖

«竹林七贤»入选文化部第十一届全国艺术节

«花开吉祥»入选中国美协举办明德和融2016年全国中国画展

主要出版:

«一线大家»张子良作品集

«收藏界关注的花鸟画家»子良印象

喜欢请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