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老行当—— 篾匠
相关推荐
-
【兰溪非遗】朱家村篾匠的制作工艺
朱家村篾匠的制作工艺 篾匠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职业,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篾制品几乎被淘汰,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篾制品又逐渐有了一定的市场.现在篾制工艺品也很受人们的欢迎.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 ...
-
竹塘村的篾匠——篾器加工
俗语有言:"竹刀拿得起,不怕没柴米."曾几何时,制作竹器就是个"铁饭碗".因为经过手艺人的巧手改造,普通的竹子就能够演化成为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诸如圆圆的筛子. ...
-
最后的鱼篓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孤独于书房中来回踱步的我,正在思考一个有关于教育论文的话题.就在我脑海中,突然有些创作灵感而回眸书案的瞬间,书案右上方所悬挂的 ...
-
【武汉老行当】钱庄的兴起与衰落 银行取而代之
钱庄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金融业组织,它最初是经营不同货币的兑换,称为钱店.后因币种繁多,之间比价经常波动,经营银钱兑换业务的钱庄便应运而生.武汉三镇中,汉口最早有钱业,大约产生于清道光年间,钱 ...
-
武汉老行当 ▏烟业 完税大户
太古洋行码头工人搬运烟箱. 卷烟在武汉没有流行之前,人们一般吸用水烟或旱烟,烟叶行集散河南许昌.邓县.襄城和湖北均县.黄冈.咸宁.孝感.黄梅等地,以及西南.西北诸省的烟叶.在1915年有烟叶行162户 ...
-
武汉老行当 ▏鱼行 千湖之省百湖之市的老行当
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汉是百湖之市,地处江汉交汇,自古水产品资源十分丰富.鱼业开始于渔人,不管是网捞钩钓,都以卖钱谋取生计.后来,劳作的与贩运的分开,鱼客与鱼贩分工,鱼行就开始出现. 每当鱼产丰盛时,打渔 ...
-
武汉老行当 ▏会馆与公所 商家的会所
粤东公所(广东会馆) 自明末清初起,汉口即为各省商贾来此贩卖与采购的集散货物中心.商品交易多,则经营商品的商人也多,籍贯同属一个地区的称为同乡,经营同属一种商品的称为同业.交易越频繁,越是需要订立一个 ...
-
武汉老行当——木匠
木匠,是人民生活中最不可缺的工匠之一.时至今日,此行仍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20世纪70.80年代,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不时可以看到有的人家请木匠为孩子打造结婚家具,大多在小巷子空地上扯起帆布棚子, ...
-
武汉老行当四十四——耍猴人
武汉人有句俗语,说一个人衣服穿得短小,称为"猴把戏".这里与一个老行当有关--耍猴人,他们曾流行于全国各地.操此行当者,以猴为戏,深受男女老幼的喜爱.他们带着猴子,游走于江湖,没有 ...
-
武汉老行当四十一 木划子人
武汉有歇后语"集稼嘴的划子--擂着淌".说的是在汉水的集稼嘴过渡到汉阳或到武昌,由于水流速快,不用力划船,到不了对岸.比喻做事不能耽误,要抓紧时间. 武汉市区的木划子,是从划渡开始 ...
-
武汉老行当四十五——报关行
1862年1月1日汉口江汉关成立后,凡是进出口商品,无论土产或洋货,均须由进出口商将货单报送海关,请求验关征税,等这些完成报关手续以后才肯放行.本来蛮简单的,由于江汉关的税务司和具体经办人员都是外国人 ...
-
武汉老旧行当 粮食行
粮食乃维持人体生命之基源,也是食品及轻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粮食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家庭乃至每一人,至关重要. 武汉整个粮食行是由粮行.杂粮店.运销业三个经营性质不同的行业组成. 粮行:即粮食经纪商,介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