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对应四时的脉象 [原文]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平脉,病脉,死脉的区别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平,病,死脉的区别 [原文] 夫平心脉来,累累(1)如连珠,如循琅(2),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 病心脉来,喘喘连属(3),其中微曲(4),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5),如操带钩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认为真脏脉是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
黄帝内经中认为真脏脉是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 [原文]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1)见,乃予之期日.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期一月死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五脏脉象主病及外感病传变机理及治疗法则
黄帝内经中五脏脉象主病及外感病传变机理及治疗法则 [原文] 心脉搏坚而长(1),当病舌卷不能言:其而散者,当消环自已.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而散者,当病灌汗(2),至今不复散发也.肝脉搏坚而长,色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四时五脏阴阳相合的观点
[原文] 五病(1)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2),搏阴则为(3),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 ...
-
黄帝内经中四时五脏阴阳应象关系
黄帝内经中四时五脏阴阳应象关系 [原文]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1),列别脏腑,端络经脉(2),会通六合(3),各从其经(4):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5),皆有所起:分部逆从(6),各 ...
-
黄帝内经中五脏咳的辨证分类及其表现
黄帝内经中五脏咳的辨证分类及其表现 [原文]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1)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经的脉象特征
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经的脉象特征 [原文] 太阳脏独至,厥(1)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2)当俱泻,取之下俞(3).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前卒大(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五脏自身脏气的传变以及五脏与时间五行属性的相互变化关系
黄帝内经中五脏自身脏气的传变以及五脏与时间五行属性的相互变化关系 [原文]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1),传之于其所胜(2),气舍于其所生(3),死于其所不胜(4).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