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是蓝月亮摆脱危机的“解药”吗?

蓝月亮要上市的传闻又一次甚嚣尘上。

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12月11日晚,有消息称,蓝月亮正在考虑明年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计划筹资约4亿美元,获得高瓴资本投资的蓝月亮正在与潜在顾问进行商谈。

对此,相关行业人士还进行了分析,称蓝月亮这次上市的目的之一是投资方希望尽快变现,也有人揣测蓝月亮可能差钱,上市是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助推品牌发展。

蓝月亮相关负责人对传闻的回应是:

刚刚留意到相关信息,目前正在核实之中。

这与此前蓝月亮一直坚称不上市的主张大相径庭。2017年,蓝月亮董事长罗秋平曾对媒体表示:

当前阶段,蓝月亮暂时没有上市计划。

诚然,对于上不上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会有不同的考量。蓝月亮选择在此时闯关IPO,或许也无可厚非。

蓝月亮拿过高瓴等资本的投资。资本的秉性不单是追求回报,而且是高回报。倘若蓝月亮一直不上市,必然套牢资本方,无法满足资本方的诉求,资本方不答应。这是其一。

其二,蓝月亮谋求上市无非也是为了谋求品牌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蓝月亮变更销售渠道、持续推出新品、布局高端市场,这无疑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募资对于蓝月亮而言,可能正成为一个越来越值得考虑的选项。

在产品推新上,蓝月亮表现积极。

2011年,蓝月亮率先推出中国市场上首款手洗洗衣液。两年之后,蓝月亮又陆续推出手洗专用、宝宝专用、旅行专用洗衣液,开始向消费者传递“专品专用”理念。

2015年,蓝月亮持续研发新品,推出了国内首款泵头计量式浓缩洗衣液机洗至尊,声称助力洗衣液进入浓缩时代。

在产品品类上,蓝月亮也在向更多的细分品类扩张。

蓝月亮官网显示,目前蓝月亮的产品品类已经由洗衣液拓展到了餐具和果蔬清洗、油烟机清洁等品类,构成全套家居清洁的产品矩阵。

此外,蓝月亮在销售渠道上做了多种尝试。

2015年,蓝月亮宣布脱离大卖场后,蓝月亮规划出“O2O+直销”的渠道转型蓝图。在线上,蓝月亮迅速与京东签订独家协议;在线下,蓝月亮自建“月亮小屋”社区专营店。

公开资料显示,蓝月亮市场份额连年下滑,从最高时期的53%下降到2016年的20.3%。2017年末“月亮小屋”大批关停。2017年5月,蓝月亮重返商超,当月销售额增长了20%。2017年,蓝月亮销量第一次被竞争对手立白赶超。

急需转型,这是摆在蓝月亮面前的一道课题,而转型无疑是企业的一次自我革命,在业内竞争越来越大、传统商超面临困境的现状下,未来蓝月亮的转型之路难言乐观,资本或可助一臂之力。

蓝月亮早不上市晚不上市,选择在这个时候上市,不知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因为目前不一定是蓝月亮发展最快的时期,也不一定是盈利最高的时期,但对蓝月亮而言,可能是最需要上市的时期。

但上市并非易事,上市也并非万事大吉。

日化行业竞争激烈,整体利润率并不算高,虽然洗衣液的市场正在逐年增加,却并不被资本市场看好。

目前国内A股日化上市公司仅11家,自两面针于2004年登陆A股后,直到2017年,拉芳家化、珀莱雅、丸美等才先后在A股上市。这其中做洗衣液产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包括蓝月亮、立白、超能母公司纳爱斯均未上市。而国外上市公司联合利华、宝洁已占据资本市场多年。

联合利华、宝洁和广州浪奇这些公司很早就上市了,蓝月亮如果真的想上市,已经有些晚了。

天不假时。这是蓝月亮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其次,过度依靠单一品牌,可以看作是蓝月亮未来发展的最大风险。

蓝月亮官网显示,目前,蓝月亮的全品类发展几乎都在同名品牌中,而市场中的其他洗衣液品牌大多拥有多品牌来占领细分市场。

如果蓝月亮成功上市,进行品牌战略延伸,打造多品牌矩阵,或将是其重点要考虑的事情。

押宝单一品牌,风险太大,这也将影响资本市场对蓝月亮的评估。

这样说来,蓝月亮谋求上市或与摆脱危机有关。

但上市,是蓝月亮摆脱危机的“解药”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