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内功讲座 如何练习内气

太极拳练习“内气”的步骤和方法

目前,太极拳界最大的误区莫过于对“气”的追求,无论是谈拳还是练拳,都是无法绕开的话题。对绝大多数习练太极拳的人来说,没必要将中医的“营气”“卫气”、道家的练丹术及各种气功弄的那么明白,倒是应该弄清楚太极拳所讲的“内气”是怎么回事,重要的是它的练习方法与步骤,即如何才能练出“内气”。如果对此认识不清,方法不对,不但练不出“内气”,对身体可能还会造成伤害。

尽管现代科学尚无法证明和解释太极拳里所说的“内气”,但我们必须承认它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太极拳练习到一定阶段而聚集成的一种“能量”,其内在表现为“丹田转动”,外在表现为螺旋缠丝和胸腰折叠。建立在这种“能量”基础上的技法,才是太极拳的真功夫。在太极拳界,真正练出“内气”的人则很少谈“气”,原因是这种“内气”是很难用文字或语言所能表达清楚的,再说能练出“内气”的人并不多,所以说多了反而会误导他人,这是武德的一种体现。要想练出“内气”,既非一日之功也不会轻而易举,但总应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大家对此认识未必一致,但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恐怕不会有分歧。

第一、首先应做到周身气血通畅

欲引水,先修渠。要做到周身气血通畅,一是身体骨架要搭好,关节要吻合,要符合自然和人体生理结构。比如小腿是人体的立柱,承重时不能歪,否则膝关节就会承重或拧劲,小腿的静脉血液回流就会不畅。二是周身的放松,松不下来气血就不会通畅,这个道理练拳人都懂。比如有人撅着屁股打拳,既是骨架没有搭好,又是腰肌没有放松。大家都知道太极拳的规矩特别多,这些规矩大多都是身法要领,静态时做好了还没用,而是运动时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身法要领的要求,这就是太极拳练习的初级阶段——塑形。形正和放松,说起来简单而做起来难,不经过反复正架子,也许一辈子都做不好,看看社会上练太极拳的,有几个不架肘的?形不正气不顺而说练“气”,那叫瞎练。

第二、掌握用两跨旋转虚实

这里首先要说明两个概念:一是腰脊是身体上身的“立轴”,不能弯曲,否则上身在旋转时就会不灵活。比如一根铁棍在弯曲和不弯曲的状态下转动,灵活度差别会很大。腰脊要直,既不是与地面垂直(如垂直身法低时前脚掌会发飘,踏地不实,脚下无根),更不是将生理弯曲拉直,谁都没那本事。具体操作上,就是通过虚领顶劲与松腰坐臀,将脊背相对拉直;二是两胯是人体上下连接的“轴承”,不仅可以使上身左旋右转,上下传递劲力(将自重传递到脚,将腿脚蹬地之力传递至腰),还可以上下折叠,如身法高低的调整,就是通过两胯折叠实现的。“轴”与“轴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用两胯旋转虚实,是打开太极拳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只有掌握了用两胯旋转虚实,才有可能做到:

①以腰胯为主宰,以身体带动四肢。练拳时身手分家,永远迈不进太极拳的大门,体会不到太极拳的圆活之趣和套路里每个动作的内涵。

②做到了以身体带动四肢,才能做到动静有序,主从不乱,先是两手的相吸相系,进而上下相随,再到更高层次的周身相随和意动形随。

③逐步练出螺旋缠丝劲。所谓周身走螺旋,就是用两胯旋转虚实,身体主干的转动是公转,梢节的转动是自转。缠丝劲(简称)是太极拳的内功,缠丝劲的本质,低层次是腰胯的左旋右转,中层次是骨盆带着丹田转,高层次是丹田带着周身转。掤捋挤按采挒肘靠,都是揉在缠丝里面的,离开了螺旋缠丝,这八个劲都是空的。没有缠丝劲的拳,那不叫太极拳。

④正确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拳势里每一个动作都是用腰胯旋出来转出来的,动作的分解都是以旋转虚实为依据的,仅用手是比划不像的,既理解不了动作的要领,更不可能做到位。

⑤很容易理解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只有理解了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才可能知道什么叫“引进落空合即出”,练拳时才能做到“无人视有人”。

⑥拳经拳谱里,很多都是对两胯旋转虚实外形或过程的描述,如欲左先右,欲右先左,节节贯穿等等,无法一一列举。待一旦掌握了如何旋转虚实,对太极拳理的理解就不一样了,也会看人打拳了。

掌握了两胯旋转虚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有效防止膝关节损伤。练太极拳练坏膝盖的,左右的拧转是主因。有些不懂拳的教拳,教人移动重心时膝盖要故意走出睡∞字,圆裆时两膝外翻,脚内侧离地喝风,这两种做法对膝盖伤害最大。而用两胯旋转虚实,膝关节是“支点”,固定膝盖是关键。鉴别“大师”的真假,只看膝盖就够了。(注:如何练习旋转虚实,请见另文和视频《两胯旋转虚实的练习方法》)

第三、动作与呼吸自然配合

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不是太极拳的专利,其它武术和体育运动项目都是如此,比如游泳。呼吸与动作不能自然配合,气力就不能合二为一,意识、呼吸、动作三者不能高度协调一致,什么劲都练不出来。而这种配合是长期用功练出来的,不可刻意追求,不用去管什么叫顺腹式呼吸,什么叫逆腹式呼吸,只要呼吸能够自然深长,则动作会与呼吸不谋而合,自然成为一体,任何时候都不可强制人为,否则就会出偏差。象播音员和主持人,深呼吸训练是必修课,习练太极拳也一样,坐卧立着都能练。呼吸与动作的简单配合练习有多种方式,比如可以将“金刚捣碓”的第一二式抽出来单独练,双手上举为吸,下按为呼,双手的快慢取决于呼吸,而不是调节呼吸配合双手。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再练习缠丝功法,开为呼,合为吸。这种简单的配合练习,长年坚持对健身也非常有益。练习呼吸的原则:重呼不重吸。

第四、外动带内动

这里所说的“外动”指的是腰胯或骨盆的旋转,“内动”是指丹田左右的摆动和翻转。“内气”的产生和聚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丹田就是一个储气罐,随着练功持久丹田会越来越实,练到一定时间就会由量变到质变。而社会上某些人所说的“气感”无非是两种:一种是气血通畅和微循环加速后的自我感觉;另一种是追求“气感”的冥想或幻觉。外动带内动,除了正常练习套路外,也有单独的练习方法,用语言和文字很难说清楚,会的一般也不轻易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许指的就是裤裆里的这点东西。

第五、内动带外动

在建立了以丹田为核心的运动体系之后(丹田内转),以内引外,内不动外不发,内动带外动。虽说本人尚未练到这一层次,但从前辈们留下来的东西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练的主要就是“意”和“气”,意动形随,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以意御气,以气运身,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真正的太极拳功夫都是在此基础上练出来的。每一个人未必都能练到这一层次,但可以作为追求的目标,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向上爬,至于能爬到哪一级台阶,除了要有明师的言传身教,自己的苦练和悟性之外,还要看个人的年龄,身体条件和练功时间有没有保障等因素。

练习太极拳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象某些人说的什么秘诀,象杨露禅、陈发科等前辈没有多少文化,不象今人懂得那么多的拳理,也没有什么“太极尺”等辅助工具,照样练出了极高的武功,教出了众多高徒。想练出点东西,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架着肘就别说松肩,肩不松就别想练出沉劲;胯不合就谈不上外三合,做不到外三合就别说内三合,内外相合;身手分家时就谈不上上下相随,上下不随就讲什么周身相随,做不到内动带外动,就想意动形随,都是空话!撅着屁股架着肘打拳时讲什么“重意不重形”,“以意导气,以气运身”,纯粹是害人又害己。这些基本的道理,练拳人不可不知!

我们习练太极拳,首先要练出一个好身体,“身强气则盛,气盛血旺人自强。意动形随气自生,周身顺遂气则畅,生气腾腾劲自足。气依形而生,随形而散,意之所注,气即赴焉。意注气聚力自生,意气合一,气力不二。所以,“气力”或“力气”,而非运气使气所为,盲目地运气导气,只能破坏生理的平衡而伤身害己。”不对之处,望同道们批评指正。

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缠丝劲细腻松柔,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灵活性和灵巧性。

缠丝劲的形成过程大致如下:首先全身心放松,用意在体内培养出充盈的内气,再引导它在体内进行螺旋缠绕形成螺旋转动的内气,再用螺旋转动的内气滋润全身五脏六腑、骨髓及周身经脉进行循环,之后外催,从而形成螺旋转动的内劲。

内劲形成后,以此走螺旋催动外形肢体和梢节。梢尖、梢节、边沿依次递随领劲,领动肢体节节走曲线缠绕、弧线缠绕或圆周运动,利用这种缠绕再引动内劲,一切都为能培养出螺旋转动的内劲进而渗透润通脏腑经络又能螺旋外催为核心,使之与外形的缠绕相辅相成。这种劲就是螺旋缠丝劲。

不必羡慕你身边的太极拳高手,跟着我的步伐慢慢练,你也可以快速掌握太极拳的螺旋劲。

螺旋的内劲,是利用以丹田为核心的螺旋内气,下沉依次过胯过膝过脚底贯地后,扎根于大地的。如果内劲感不明显,可以先把劲松到脚底再练气。内气感明显后,可催动螺旋(内劲)劲顺着胯部、腿部、膝部等向下螺旋钻入地里。入地后,再把螺旋内劲从地下顺着脚、腿、膝再螺旋上升引回到裆胯,随后螺旋上升引回到丹田进行循环。

螺旋内劲也叫旋贯冲击内力,它随时都能爆发出螺旋的冲击力,力学上称之为动量或冲量。动量是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它是个状态量,通常是指运动物体某一时刻的动量。而冲量是描述力对物体作用的时间累积效应的物理量,力的冲量是一个过程量,通常用来求短暂过程如撞击中物体间的作用力大小。

当对方肢体的某处与我方旋转中的任何一个点接触后,受冲击时,我方源源不断的后续螺旋冲击力与对方不断接触后,所产生的冲量、冲力就会越来越大,对方完全会被这种螺旋冲击力击穿、击透、击伤。

明白拳理,得其要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把螺旋劲与缠丝劲联合起来灵活运用,何愁练不出太极拳中的螺旋缠丝劲功夫。

贵在分享感恩支持!

(0)

相关推荐

  • 陈凤山《太极拳传统练法》

    陈家沟19世老拳师.黄埔军校教官--陈凤山,早年编写太极拳资料颇多,其后人在逐步整理中,<太极拳传统练法>即为其中一篇. 陈凤山<太极拳传统练法> 太极拳的传统练法是由松入柔( ...

  • 看完这个讲座,我才明白原来太极拳内功是这样练的,丹田终于鼓荡

    看完这个讲座,我才明白原来太极拳内功是这样练的,丹田终于鼓荡

  • 太极拳内功修炼秘法(一):归根复命、返本还元

    一.四位一体 wen yu tai ji wen hua 何谓真正的太极拳?真正的太极拳包含了拳法和功法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又都离不开动与静.动,指的不仅是外部形体的动态规矩,还包括体内的意.气运动:静 ...

  • 太极拳内功的练习方法

    范江涛 中国太极大学 3天前 太极拳内功常常给人感觉很神秘,那都是因为有的老师太保守,不肯传授:有的人则是没有内功,自己没有体会,却编出许多练法,有的多达数十种,真是误己误人.其实练习太极拳内功并没有 ...

  • 太极拳内功的几种练法

    习者端坐在椅子上(床沿.沙发边或台阶上亦可),两脚齐肩宽,脚掌踏平,小腿垂直与大腿成90度.背脊要直,全身放松.心情安定,进入练功态. 一.脚呼吸法,又称'踵提呼吸法',简称'踵息法'. 练习方法:提 ...

  • 太极拳内功修炼方法只有三个步骤。

    极拳内功常常给人感觉很神秘,那都是因为有的老师太保守,不肯传授:有的人则是没有内功,自己没有体会,却编出许多练法,有的多达数十种,真是误己误人.其实练习太极拳内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秘,我总结出来的太 ...

  • 太极拳内功的物质能量:气

    蓝晟 毫无疑问,练太极拳必须练内功,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太极拳.理论上讲,所有太极拳都应该练内功.遗憾的是,目前绝大多数流行的太极拳,则没有练内功的内涵,因此,有必要单独提出来练内功的问题. 什么叫内功 ...

  • 太极拳内功修炼秘法(二):有形有相谁言假?无形无相未必真

    太极拳是拳术,不是气功,也不是玄术.它在理论高度上虽然可谓高屋建瓴,在内在关窍气脉上亦不乏玄要神妙,但勿论如何,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离不开形体功架的习练内容. 形,大家通常理解为每一个招式动作及姿 ...

  • 太极拳内功修炼秘法(三):四象五行非玄语,六合七星在吾身

    四象 wen yu tai ji wen hua 四象者,四极是也.哪四极?发.齿.舌.甲是也.为何称之为四极?血之极致在于发:骨之极致在于齿:肉之极致在于舌:筋之极致在于指甲. 太极古谱" ...

  • 神功坊:太极拳·内功修炼七层功法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是斯人速临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门! 随缘转发,功德无量!合作投稿:小编qq2697944967微信efeichunjin 采编:娄道长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