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摒弃世俗成见,方可通达“道”的境界
相关推荐
-
对2020年的一点感想严锋
. 离开微博将近一个月,年底回来冒个泡向大家问声好.休博的原因有好几个,其中一个是上微博越来越不开心了.我用微博整整十年,一直觉得这是我最不虚度的十年.但是情况正在发生改变.现在打开微博,越来越多看到 ...
-
“我对你那么好!”后半句中没说出来的,才是真相
当你想要跟对方好好聊聊最近的问题,妳已经稳定好了自己的情绪,礼貌真诚地询问对方是否有时间,只得到"我累了,明天再聊好吗?"的回复. 于是,妳按耐着自己的脾气,想着"没关系 ...
-
《列子》:不被主观情绪扰乱身心,是对人生最好的厚待
一. 逃不开主观意识的禁锢,每个人都是自己思想的囚徒. 很多人都乐于拿自己的智巧耀武扬威,并且无条件信奉自己所相信的教条,但是一个人在过度奉守自身信念的同时,也忽略了自己思想之中的错误. 就像主观智巧 ...
-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
本章继续表彰道,赞美道,告知统治者以道治理. 先贴下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 ...
-
《道德经》:跨过妄念这堵“墙”,才能通达不惑的境界
一. 世人与道之间只隔着一层东西,那就是自己的妄念与私欲,修正了这个东西,自己便能使自己本性清澈,通达事物本质之中. <菜根谭>有这样一句话: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澄澈:遇春风和气,意界亦自 ...
-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闻道勤行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香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
-
《道德经》《德道经》道为体,德为用;道为...
<道德经><德道经> 道为体,德为用: 道为内,德为外: 道即德,德即道: 无德不能得道, 离道即是失德: 道是本源,是规则: 德是天性,是修为: 失道不可能有德, 损德不足以 ...
-
《道德经》 第二十三章《道亦乐得》悟读述杂【23】
《道德经》 第二十三章《道亦乐得》悟读述杂【23】
-
《道德经》第十八章《道亡有义》悟读述杂【18】
《道德经》第十八章《道亡有义》悟读述杂【18】
-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之名“大”的含义——表明道的规律,王需依此规律而为
(一),经文 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
-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之由来——自然而然,道之名的由来——表明道的规律
(一),经文 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
-
读懂道德经:为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如果,只是说如果,要问一条鱼,水是什么,这条鱼会怎么回答呢? 这条鱼肯定会愕然地张大嘴巴,不知道该说什么.它或许知道自己是生活中水中,祖先遗留的记忆基因中,也知道自己离不开水.水主宰着它的一切,且无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