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字眼三题:起源、类型、嬗变

   判定上述五件臣字眼人面的确切时代,可以参考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三组器物:

   其一,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编号84ⅥM11:7),墓葬年代为二里头文化四期,铜牌饰正面用大量碎小的绿松石方片镶嵌成兽面纹,兽面的眼睛为臣字形,梭形眼眶,眼珠以半球状绿松石表示。

二里头文化,84ⅥM11:7

  其二,绿松石龙形器,02ⅤM3出土,墓葬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全器由两千余片各种形状的碎小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龙巨首蜷尾,起伏有致,龙目为臣字形,眼眶为梭形,以平面弧凸的圆饼形青白玉作眼珠。

二里头文化,02ⅤM3出土

  其三,柄形器(编号75YLⅤKM4:1),墓葬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三期,体呈鞭状,剖面为正方形,主体由四节组成,粗、细交错,粗节饰人面纹,细节饰花瓣纹,其中人面纹的眼睛为臣字形,皆以弧曲流畅的平行双阴线勾勒眼眶、眼珠。

二里头文化,75YLⅤKM4:1

   以上三件二里头文化器物上均出现了典型的臣字眼,虽然由于材质和器形所限,尚未呈现出阳线眼眶这一特征,但三者和前文臣字眼的整体作风却高度一致。故殷墟小屯M331、殷墟小屯B4号探坑、新干大洋洲、长安张家坡M17、曲沃羊舌M1出土的五件臣字眼人面形玉雕的年代应与二里头文化二至四期相近,断为夏晚期、早商大致不误(约公元前1750年至前1530年左右)。此为后石家河玉文化因素在夏商时期的演变。可以认为,夏晚期、早商是臣字眼的形成期。

   商代晚期是臣字眼发展的高潮阶段,其主要施用于人物、鸱鸮、龙、虎、熊、牛、羊、马、兽面之上,相比同时流行的圆形眼、方形眼臣字眼的等级更高。本期臣字眼与早商具有明确的源流关系,但风格发生变化,晚商臣字眼均以参差断续、深浅不匀、刚直方折的线条勾勒,轮廓曲折粗犷,从而凸显了一种威慑肃穆的狞厉美感,这与夏晚期、早商采用圆润工整阳线勾勒的目纹明显不同。此外,晚商臣字眼的眼珠多位于眼眶中段,亦有眼珠偏向外眼角者,重心较夏晚期、早商上移。

商代晚期,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商代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

商代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

商代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

商代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

   此期臣字眼复可区分为四类:其一,眼眶由两条近乎平行的阴刻线勾勒,眼珠为浮雕凸出的正圆形。其二,眼眶由两条近乎平行的阴刻线勾勒,眼珠为阴刻而成的重环状。其三,眼眶为单阴线刻划,眼珠亦为单线圆圈纹。其四,眼眶为阳线勾勒。

商代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

商代晚期,鹿邑长子口出土

商代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

商代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

商代晚期,长安张家坡出土

商代晚期,台北故宫藏

商代晚期,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

商代晚期,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