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葛大爷主演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学点用光知识

《罗曼蒂克消亡史》2016年就上映了,是一部不错的悬疑谍战片,由程耳执导、杜杰任摄影,葛优、章子怡、杜淳、钟欣潼等主演 。

众所周知,画面是衡量一部电影品质优劣的最佳尺度,摄影师的工作就是尽可能捕捉和创造导演头脑中设想的画面。这部电影由两次获金马奖最佳摄影提名的杜杰掌镜,对画面的雕刻精益求精,在构图上追求严格的对称,让人有“重回上海”之感。
因此,通过访谈电影摄影师能够学习到专业的构图、用光理论,而分析电影的画面,则能更感性的方式了解不同构图、用光,在渲染情感与气氛方面的作用。
杜杰
问:《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灯光设计遵循什么样的美学参考?使用了哪些灯具?
杜杰:我们希望能做出一种很朴素的感觉,但是一定要有品质。就好比是一件家具,它的造型非常简单,但是做工非常细致,它的质地能让你感受到散发出来的味道,一看就是珍品的感觉。所以这个片子不会有很多精美的逆光和太多绚丽的颜色。
再比如房间里有扇窗户,灯光从窗外进来,那这场戏就只用这一个单一的光,不会为了让这个人物的造型更突出而专门去加逆光或者去补一些光。这一次大部分戏都是在棚内拍的,所以用了大量钨丝灯,比如在棚里用很多24头灯打反射光来模拟室外天光的效果。
《罗曼蒂克消亡史》也有很多看起来很暗的场景,这跟我们对上海的理解有关系。旧上海的外滩有很多西式高楼,楼的举架很高,所以很多室内光线都有一种南方特有的阴沉。
我们为了照顾这种真实感,就没有做很强烈的阳光的效果。包括演员很多时候也都是在一些很暗的光线条件里拍摄。
问:这次片中有很多风格迥异的女演员,如何把他们的肤色拍好看?
杜杰:确实,每个女演员的肤色都是不一样的,但我希望把每个人都拍得光彩照人。这次我主要是在钨丝灯光源下去拍这些肤色,所以有时会加色纸做一些颜色反差,让肤色看起来更厚重一点。
还有就是想把演员的脸拍好看,很多时候跟背景也是有关系的,背景处理得好的话在那样环境下也会显得很漂亮。
问:你是美院附中出来的,学习了很长时间的美术。作为摄影师,长时间学习美术的经历,对你的工作帮助大吗?
杜杰:其实思考的方式是一样的,电影有时候在这方面和美术是相通的,是一种有意识的思维训练。现在也没法儿返过来假想,但我的确从这段经历有所获益,但也不是绝对的。其实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拓展自己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比如我是学美术的,我就会接触到很多美术圈的人。
所谓美术界,就是引领视觉艺术,你就有更多的视野。接触这些人,看他们是怎么思考视觉的?他们玩的是什么材料?他们是什么流派?他们的流派从哪延伸出来?但很多没有学美术的摄影师,他看了很多电影,也可以从中吸取养分。
下面简单分析电影剧照的用光方式
先说葛大爷这张,这是电影开场第一个镜头。
人物站在窗口,窗外明亮的从上往下照射下来的光线勾勒人物的轮廓,这在拍摄剪影时是常用的布光技巧,表现人物神秘感、形式感的时候也可以用。另外从手的位置也可以看出,中轴线右侧90度位置还有一只人造光源在补光。
章子怡的脸型算不上瓜子脸,屏幕上看着好看,都得益于光影的塑造。
背景窗外是暖色光源交代了环境。中轴线右侧(人物左侧)60度左右的位置有一只主光源照亮人物;从鼻翼阴影和眼神光推测,位置几乎与人脸平齐。在中轴线的左侧侧逆(人物右后方)位置,还有一只亮度较低的暖色光源勾勒轮廓,目的是为了让人物边缘从深色背景里“跳”出来。  
这一看就是单灯硬光,从中轴线右侧80度较高位置照射到人物脸上,在鼻子右侧(注意:这里的方向和镜头位置的方向是反的)投下一个浓重的阴影。
这种布光技巧叫做“伦勃朗光”,又被称为“三角光”,在拍摄男性人像时,为了表现硬朗的感觉,以及让脸部层次分明,常用这种光线。当然,拍女汉子也可以用。有兴趣可以搜索了解更多。
再比如这张,和上图光位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一只灯,没有其它光源补充。  
这张照片的布光稍微复杂,至少有三只灯。  
第一只灯比较明显,在中轴线左侧110度位置(人物右后方)照射过来,照亮人物右侧的脸部、鼻梁、手和口红的轮廓。有的朋友可能觉得这只灯在左侧90度位置,也就是正侧光,其实不是的,因为人物的脸部向左侧转了,她并不是纯正面,所以灯的位置也要向后推移。  
第二只灯在中轴线左侧45度较高位置,从人物斜上方照射下来,照亮脸颊的三角区域,以及添加了眼神光。  
第三只灯就是在中轴线右侧了,给人物左侧脸部、脖子、衣服等位置补光。
这张照片也至少三只灯。
第一只在中轴线右侧90度左右的位置,从人物前上方照射下来(第一张图的窗口位置),也照亮了人物大部分的脸部和衣服;眼神光出卖了第二只灯的位置,同样是在中轴线右侧90度左右,以较低的亮度,和人物脸部平齐的高度照向人物。
第三只灯(或反光板)就是在人物背后啦,勾勒人物轮廓,避免和深色背景融为一体。
在给人物布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有木有眼神光,没有眼神光的人像会显得死气沉沉、没有精神。比如上面这一张,眼神光就比较明亮,人也显得特别有精气神。
室内大场景是相对不容易布光的,比如这张。我感觉至少有三个光源。第一个光源来自右侧的窗外,可以看到男人离得比较近,所以左侧脸颊已经过曝,而女人脸上还算正常。
第二个光源来自左侧,较低的亮度给女人背后补光,这个光源的位置从墙上十字架的阴影可以推测;第三个光源,大概是从男人右侧正上方照射下来的,从他左侧鼻翼的投影推测出。 
想一下,无论左侧还是右侧的光源,都不能照射到男人右侧的脸部,以及桌子上的饭菜也特别亮,因此我分析上方可能还有一直灯。分析的可能不准确,也欢迎你说出你的想法。
这个比较简单了。中轴线右侧50度左右位置有一只暖色柔光照射人物脸部;后面一些灯勾勒背部轮廓,虚化后效果也好看。
这张照片中背景光明显。人物前上方、也就是中轴线左侧大概40度高75度位置,一只暖色硬光源从上往下照射下来,从鼻子和嘴唇下方的阴影可以推测出。
这种布光技巧叫做“蝴蝶光”,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人像布光方法,常用于女性。在好莱坞经典明星摄影作品中,可以轻易找到这种例子。效果就是人物脸部立体、显瘦,特别是脸颊。
同样是背对逆光,不说了,只说人物前面的光位。这张就比上一张复杂了,好像有三只灯,从眼神光里面的三个白点就能推测出光源的位置。
这次的窗户移动到中轴线右侧了,主光源也应该改为叫“侧光”了。另外人物右后方还有光源在给轮廓补光。   
最后我们分析一个高难度的。这里的高难度,不是说我看不懂这张照片的光位,而是觉得要给你说明白有点难度,因为这个光位有点“刁钻”。当然如果你能搞明白了这个光位,那前面的布光分析你应该也都能理解了。
以这张照片为例,光源应该在中轴线右侧170度左右的位置,从人物右后斜上方照射下来的。这样说你可能不太明白,换个说法。人物直立正面对着镜头,一只灯从人物左侧后方照射过来,这样你能想象出光源、人物、镜头的各自位置了吗?
另外这种布光的方式很经典,前面说过,就是“伦勃朗光”,又叫三角光。刁就刁在,人物是躺着的!也就是说,如果人物直立正面对着镜头,你可以给她布出一个“伦勃朗光”,那么,人物躺下以后,你是不是还能布出来呢?
这里你就先忘记中轴线,而是让人物摆好姿势,拿着灯找位置就好了。一边移动光源的位置,一边在镜头里观察人物脸上的光影变化,直到你觉得合适位置。
下面这张图,你也试着分析一下光位吧。要说出至少用了几只灯,分别以中轴线和人物为原点,这几只灯分别在哪个位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