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春秋139|孔子称赞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你知他是谁吗
相关推荐
-
子路与孔子(终):子路死不免冠
子路死不免冠 明岁,子路死于卫,孔子病. 第二年,子路死在了卫国,孔子因此病倒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蒯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kuī)之邑宰.蒯聩乃 ...
-
大梦春秋141| 孔子人生中的最后五年,是凄凉、痛苦、绝望的五年
孔子晚年,弟子众多,更多年轻人的加入,让孔子感觉到了希望和快乐. 这些弟子来自五湖四海,出身不一.孔子平等视之,让受教育不再是贵族的特权. 他和弟子们坐而论道,探讨人生的意义.学习的喜悦,探讨何为德. ...
-
大梦春秋140|孔子是时代的逆行者,他一意孤行,知其不可而为之
季孙肥主动邀请孔子返鲁,显然是冉求和子贡发挥了作用. 子贡的作用,已如前面所说,在外交事务中表现非凡,令季孙肥刮目相看.而冉求也如子贡所希望的那样,回到鲁国之后,混好了--他先是做了季氏家宰,深得季孙 ...
-
大梦春秋138|孔子带着失望周游列国,又带着失望回来了
孔子入楚的时间,约在公元前489年夏. 他在楚国没有得到入仕的机会,大概只停留了几个月,就踏上了返途.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此年七月,楚昭王熊轸去世,孔子感到楚国政局不明,久留无益. 孔子没能抵达楚国国都 ...
-
大梦春秋137|在孔子的时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嘲讽孔子?
公元前489年,孔子师徒一行在陈绝粮,他们在旷野上饿着肚子进行的一番对话,是一场真正深入内心的思想交流,在饥饿甚至死亡的威胁之下,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摆脱了师徒身份的束缚,袒露出了真实的自己,而孔子则 ...
-
大梦春秋136|孔子在陈绝粮,在我看来,却是他一生最高光的时刻
河南淮阳,太昊陵 大约在公元前492年夏天,或者稍晚些时候,孔子抵达陈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阳县). 此后将近三年时间,孔子一直待在陈国,入仕为官.虽然所作官职距其理想差距很大,但孔子颠簸日久,渴望相对 ...
-
孔子竟然和他讨厌的阳虎长得很像?起码阳虎的仇人是这么认为的《大梦春秋》133
公元前496年,孔子离开卫都西南行,目标或许是太行山以西的晋国. 这是一趟充满恐惧和不安的旅程. 太行山 行过匡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境内)时,孔子一行遭遇到了危险--匡人将他们团团围了起来,大有杀之而 ...
-
孔子周游列国,为何首先到了卫国?《大梦春秋》132
在轻轻腾起的灰尘中,车辆驶出鲁境,缓缓奔向卫国.没有人知道此时孔子在想什么,但他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这失落如灰尘般漂浮弥漫,久久不去,只是在有风忽然吹来的某些时刻,这灰尘的幕布会撕开一道裂隙,让几许希 ...
-
公元前497年,55岁的孔子离开父母之邦,踏上周游列国的漫漫长途《大梦春秋》131
"堕三都"的计划搁浅之后,孔子意识到,自己在鲁国的政治生涯或许即将终结.季孙斯没有了公山不狃的威胁,重新成为鲁国事实上的掌权者.他不再信任孔子,不再给孔子机会,孔子便失去了恢复公室 ...
-
孔子可不是文弱书生,齐鲁夹谷会盟时,他威慑齐国,名扬四方《大梦春秋》129
在大司寇任上,孔子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在公元前500年夏,孔子以大司寇之身份摄行相事,陪同鲁定公姬宋,与齐国会盟于夹谷. 鲁国自鲁僖公姬申以来,相国君而参与外交事务者,全部出于三桓,此番孔子为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