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最好的精神寄托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走上写文字的道路,其实很多问题是无法说得太清楚,在我读书的时候,我和发小走在上下学路上,我特别喜欢说一些悲伤感慨的话,我与同龄人格格不入。
在我辍学学裁缝的时候,写过满满的日记,题目叫《人世间》我还分小标题《人世间一》《人世间二》大致记得写那些瞧不起我家的人,在文字中讽刺他们的虚伪。外在无力抗争,我就把痛苦悲愤写在日记里。
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还写《人世间》这么宏大的概念。其实那个时候,我虚岁才16岁,家里没有电视机,没有课外书,知识严重匮乏,但却爱胡乱记文字,乱写乱画,小妹曾经和她的同学说,我大姐只要看到笔和本子就会在上面写东西。
小时候家境贫穷,整天穿着不合体的衣服,学费难以按时缴纳,常被罚站在讲台上。同学们家都有作文书,就我一个人没有。
夏天隔壁人在吃西瓜,她在那一块一块的切,却没说切个小片给我,只能看着流口水。母亲常说不要看别人吃东西,我就是忍不住。
敏感木纳的我特别自卑,而我的发小燕子,她快乐开朗,根本没有我这样的多愁善感,但她会默默地听着我诉说感慨,我们每天一起上学直到初二。那时候我特别羡慕发小,羡慕她的美好性格,羡慕她能吃上蛋炒饭。
记得有个作家说过,任何时代知识分子和文人都是最敏感的群体,也是最痛苦的人,因为他们生来敏感,同理心更强。
我只是个小小作者,但我的确承受很多痛苦,我需要发泄,需要寄托,否则精神会撑不下去,所以我看到笔就要写文字,就是瞎写,东一句西一句,段不成章。
幸好这个人世间有文字呀!关于贫穷与苦难,生与死,爱与恨,善良与邪恶,争议与非争议,天灾人祸,大悲大喜,柴米油盐。我们都需要用文字来记录。
在我走上社会之初,为了给家里还债,为了赚钱维持生计,后来结婚生娃,忙于生计,从没有正式写过成篇的文字,但我爱涂涂画画这样的因子,一直深埋在我的骨髓里。
直到2016年,我遇见了某书,注册了微信公众,深藏的文学梦如同海啸般汹涌而出,一篇接一篇地写,再也不想停下来,如今越写越顺手。人到中年,我终于确定将写作作为余生奋斗的事业。
博尔赫斯说:我写作只是为了光阴的流逝使我心安。那么我写作就是为了发泄吧!那些疼痛与幸福,我需要记录它。同时也是为了证明自身的价值,为人生寻找更多可能性,2017年我成为了自由写作者。
我觉得成为一名写作者是幸福的,小到抒发个人情感,大到传承人类文明。
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白话文;从老子、孔子、庄子到近现代的泱泱学者,几千年过去,王朝更换,多少人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籍籍无名。唯一流传下来的除了读书的圣贤大儒,就是历朝历代的华美文章,一直被传唱,被歌颂,被铭记。
因为文字,人类的历史得以流传。孔子没有一兵一卒,没有一寸土地,他却长久的活在世界人的心目中。精神思想的传承才是最高级的传承。
我的书写,有或许为了修正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修正内心的伤痕。写作让我一次次的剖析自己,反省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如今我越来越开朗,向靠近我的人传递着光亮,不再悲愤上天的不公,不再埋怨命运的吝啬。
无论写作最终承载着怎样的使命,说到底,都只是写作者个人的表达方式,我喜欢随性而写,遵从本性,不迎合任何人和平台。我更擅长于意识流的写法,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目前发表在纸媒和报刊的文章都是别人主动约稿,有的是朋友介绍,我没有刻意去投。
昨天某平台有人留言说我写的文章都是垃圾,还好几条留言,真是无语……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朋友》里面说,除了文学,文字还有其他的责任,如,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
我从来也不敢称自己为作家,只是一个自媒体人,只是个网络写手,我就是分享我的思想观点,吸引属于自己的读者,如此而已。
我常和学员们说,写作者三观一定要正,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这就是一种公德。
我们的书写最终是有意义的,不必在乎别人怎么看,即便是知名作家都可能会有人攻击。
(0)

相关推荐

  • 谈写

    谈写 也不知是从那一刻开始,我慢慢地发现我有能力去记录生活里的点点滴滴,于是我便开始去做了,我清楚地知道,漫漫的生命里,值得我去记录的人.事一定会有很多.我可以写茫茫人海中遇到的人,听到的故事,看到的 ...

  • 懂,是人世间最真实的温暖

    ​懂,是人世间最真实的温暖 文/莫非    编辑/Seanli 琐碎而忙碌的平凡日子,多多少少会带来内心的疲惫与郁闷,当你心情不好,感觉委屈的时候,翻遍你的手机通信录,是否能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

  • 人世间多数人 不懂得如何爱与被爱

    活出生命的情趣 图片拍摄-网络 文字原创-凡默  1 看到一段有关正法描述的文字,说到,正法即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清净良善的本质,不在他处,无需寻找,如果我们每个人找到内在的本源,那个本性,蝴蝶效应就会覆 ...

  • 人应该有一种精神(散文)

    最近一段时间,我感到身心有些疲惫,做事老是无精打采.时令已是小雪,屋外冷雨敲窗,我感到了丝丝的寒意,严冬的脚步真的一天天近了. 吃罢晚饭,冒着冰凉的雨丝,沿大街逛了一圈,重新回到家里,一个人枯坐在沙发 ...

  • 颠沛流离后,我发现了知识的力量

        颠沛流离后 我发现了知识的力量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以前我不明白其中的含义.随着时光飞逝,我从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成为风华正茂的青年.才渐渐的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小时候觉得读 ...

  • 他们只喜欢读书

    读伍尔夫的<读书随笔>,有一篇提到普通读者的读书乐趣,有一段话,读的时候不禁莞尔且要大笑,当时印象深刻.后来偶尔想起,依然精彩却不记得具体是怎么说的了.当时书是从图书馆借的,一天想着要不重 ...

  • 芦苇岸短诗论

    地域的力量神奇而博大.雄强又细微,它滋养肉身,也滋养灵魂,既是生命繁衍挺进的土壤,也是精神放马驰骋的疆域.对作家和艺术家来说,他所在的地域就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学版图,比如贾平凹的商州,汪曾祺的高邮,莫 ...

  • 写作这东西

    我既不是作家,也不是写手,只是写了几篇文章而已,所以,特想弄明白一件事:写作这东西究竟是什么? 最通常.也显得最有水平的回答是:写作是一种生存状态.也就是说,当别人都在忙着其他事情的时候,我把时间用在 ...

  • 一别母校竟三年

    一别母校竟三年 作者:萱齐 图片:网络 母校升为本科的那一年,我正好毕业,如今算来,刚好已三年. 三年的时间,不长不短,这三年,我的文学功底更加深厚,文笔日渐精进,刊登在杂志.报纸上的文章的数目与日增 ...

  • 清风拂过不留痕,唯有滋味上心头:《豆汁记》

    写在前面的话:这是一篇写的四平八稳的文章.要是您对过往公众号的文章质量尚且满意而且又赶时间的话,现在就可以关上了.下面所有的这些文字都比不上书籍本身百分之一的精彩,强烈推荐您去买一本看看,书名就叫&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