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突破个人成长的极限,实现人生的二次飞跃式成长?

01 个人成长也会遇到极限或瓶颈吗?

成长的极限——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极限或瓶颈

要想回答一个人的成长会不会遇到极限或瓶颈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个概念:“S曲线”,通常也叫“第一曲线”。

“S曲线”一般用来描述经济增长、行业和企业发展、技术提升、产品创新等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最后的增长形态都会呈现“S曲线”。

图:S曲线

管理学大师查尔斯·汉迪在其著作《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中说到过这样的论断:“任何一条增长的S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极限点)。”也就是说,无论是技术、产品、行业或是公司等,一定会达到极限点。

事实上,S曲线可适用范围非常广,就像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说的:“S曲线几乎可以代入一切事物的发展周期当中。”

而我们个人的成长也符合S曲线这一基本规律,即: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极限点或瓶颈。

02 为什么我们会遇到成长的极限?

大家都听说过“复利”这个概念,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复利,一般我们用来衡量收益与时间的关系,在复利作用下,收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几何级上升。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遵循“复利效应”的,当你持续地学习成长,就会有累加效应,过了那个临界点或叫拐点,就会迎来快速的成长。

关于成长的复利效应,李笑来老师在其《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也有过相关的表述,他将那个临界点叫做里程碑。一旦我们的成长突破了那个里程碑点,就将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图:复利效应曲线

按照人成长的复利效应曲线来看,那不就意味着人会无限地成长下去,而且成长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吗?为什么还会遇到成长的极限呢?为什么还会由复利曲线变为S型曲线呢?

图:复利曲线变为S曲线

解答这些疑问,首先我们必须要对复利曲线成立的两个前提条件有充分的了解。一个是利率值保持不变,一个是重复的次数足够多。

但是对于个人成长来说,谁都没有办法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保持同样的成长速率,而且执行的次数也无法保证。你可能在三五年甚至十年内都保持了较好的成长效率,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总是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而无法按照复利曲线一直成长下去。比如突然生病了,休息了一段时间,比如自己变得懈怠了,减缓了学习的效率等等。

在经济学里有个概念叫“边际效用递减”,在人的成长方面也是符合这个原理的,人不管你再怎么努力学习和成长,也同样会面临成长的“边际效用递减”,也就是我们说的会遇到成长的极限点,由复利曲线变为S曲线。

其实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一旦形成正反馈效应就会增长的比较快,但是不会无限地循环下去,不断地去增长,总会遇到各种人为的或外部的因素影响,对系统进行调整。不可能一直正反馈循环下去,这也是所有系统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有机体、无论是我们人类、动物或是我们所创造的各种产品,所有事物的发展,最终都会面临一个“生命周期”的自然规律,都会经历从诞生到成长,从成长到衰退的过程。这是自然的根本规律,无论是人类、生物,还是城市、国家,都遵从这个底层规律。

说到我们的个人成长也是如此,在某一个领域,持续成长和精进的过程中,终究也会遇到极限点或瓶颈。

就连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里也遇到了自己的极限点。尤其是职业生涯后期对量子力学的极力否定。后来连他自己也颇有感慨:“为了惩罚我对权威的不敬,命运使我自己成为了一个权威。”

从认知的角度讲,任何一个人的认知都是有边界的。我们普通人如是,爱因斯坦也如是。有时候,你所拥有的还会成为限制你的。

所谓成长其实就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任何人的认知能力不是无限提升的,而是也会遇到极限和瓶颈,这个极限就是你的认知边界。

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个人成长不会永远按照复利曲线发展下去,而是会遇到极限点,发展成为S曲线。

03 我们该如何突破自己的成长极限?

我们既然知道了人的成长会遇到极限或瓶颈,那么这个极限和瓶颈是阶段性的呢还是永久性的呢?我们有没有办法突破这个极限,迎来再一次或二次的高速成长呢?

首先我们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遇到的成长极限是阶段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呢?”

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是因人而异的,成长的S曲线的极限点对于很多人来讲可能是这一辈子的一个成长极限点。也就是说许多人一辈子只经历了一次成长的极限点。甚至有的人连复利曲线的拐点或临界点都没有突破。

然而,生活中的确有这样一小部分人在遇到第一次成长的极限点后,成功突破,迎来了人生的二次大的成长或飞跃。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S曲线的极限点,实现人生的二次大的成长或飞跃呢?

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需要从企业的创新理论中去寻找答案突破口。

在创新理论中,S曲线被称为“第一曲线”,按照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分类,属于连续性创新或渐进式创新。而要想突破第一曲线的极限点就要做到“创造性破坏”,跨越到第二曲线。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针对企业创新与变革也提出了跨越“S曲线”的二次增长,即第二曲线创新。

李善友在其《第二曲线创新》一书中指出:“第二曲线创新并不是对第一曲线的改良,而是重新开启新的曲线。”这也就是说第二曲线创新不是在第一曲线基础上的渐进式的创新,而是在第一曲线的基础上的突破式创新,属于非连续性创新。

图:第二曲线图创新模型

知道了第二曲线创新的概念,对于我们的成长来说,我们又该如何实现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的跨越呢,第二曲线成长又给了带来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分形创新实现人生的二次飞跃

如何由第一曲线变为第二曲线,李善友教授在其《第二曲线创新》一书中利用生物学的进化与企业创新的同构性(事物的同构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系统结构),指出,企业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创新的过程为“分形创新”。

图:分形创新示意图

这里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分形的定义:一个粗糙或零碎的几何形状,可以分成数个部分,且每个分部(至少近似地)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即具有自相似的性质。

分形理论是美籍数学家曼德布罗特(B.B.Mandelbort)首先提出的,这个理论是关于局部形态和整体形态的相似性。在他著名的那篇论文《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中说到;“在没有建筑物或其他东西作为参照物时,在空中拍摄的100公里长的海岸线与放大了的10公里长海岸线的两张照片,看上去会十分相似。事实上,具有自相似性的形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连绵的山川、飘浮的云朵、岩石的断裂口、布朗粒子运动的轨迹、树冠、花菜、大脑皮层……曼德布罗特把这些部分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形体称为分形 (fractal)。”

说回到企业的分形创新就是企业二次创新都是从第一曲线中生发出来的,每条S曲线又是由很多的小S曲线组成的。我们说的第二曲线就是源于第一曲线的分形创新。阿里巴巴在第一曲线主营业务上分形出支付宝,亚马孙电商平台分形创新出云计算服务,美团在团购业务上分形出外卖业务等。

对于个人成长来说,其实与企业创新也具有同构性,个人成长的第一曲线也可以分形创新出第二曲线来。

因此要想突破第一曲线的极限点和瓶颈,就要利用分形创新,在第一曲线的分形创新中生长出第二曲线,实现人生的二次飞跃。

著名的天使投资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新东方实现了人生第一曲线的飞跃,后来离开新东方做起了天使投资,成立了真格基金,2016年,入选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在第一曲线经历的基础上分形出投资的第二曲线,实现了人生的二次飞跃。

带领大家一起读书的樊登,最早在央视做主持人,后来有机会给企业做培训,自已阅读整理书中的核心内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做出PPT来讲课。后来他想一年收费300元,发给你50本好书的PPT不也是很好吗?但是再后来发现大家更喜欢听书的方式来学习,于是就有了樊登读书这个新物种。

我们看,其实樊登读书也是樊登成长过程中分形出来的第二曲线,他的第二曲线离不开第一曲线过程中的积累和努力。

成长的第二曲线就是突破自我的认知边界

成长的第一曲线所分形出来的第二曲线,其实就是在第一曲线的基础上实现了认知的突破。

很多时候,我们过往获得的认知,同时也是禁锢我们成长的最大力量和障碍。我们通过第一曲线获得的认知会带来认识禁锢,导致我们很难突破自我的认知边界。很多人在到达第一曲线极限点的时候,就开始了走下坡路,一辈子都没能突破。就像那就话说的:“你过去的成功,成为了你未来的最大障碍。”

因此要想实现第二曲线的人生二次飞跃,就是要突破自我的认知边界,升级自己的认知层级和维度。

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对此有过生动形象的比喻,他说:“每个人就像鱼缸里的鱼,鱼缸则是我们每个人的认知边界,我们很难知道边界之外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这是他在人生迷茫的时候,遇到瓶颈的时候每天对着鱼缸思考之后的感悟。

也正是这次认知上的突破,让他走出了瓶颈,突破了自己的极限点,迎来了人生的二次成长和飞跃。

他从阿里巴巴普通销售做起,一直做到了部门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很快就到达了人生第一曲线的顶点,之后便陷入了一段人生的迷茫期。后来通过对着家里的鱼缸思考,突破了自己的认知边界。不想让自己局限在阿里巴巴的边界里,离职后创立了滴滴出行,实现了人生的二次飞跃成长。

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到目前为止就经历了人生的两次大的飞跃,也就是从第一曲线成功跨越到第二曲线。

第一曲线其实是指他在金山软件时期,拼搏了16年终于等来了2007年金山软件的上市,同时这也成为了雷军的第一曲线极限点,之后几年金山并没有什么显著的发展。在金山软件期间,雷军是有名的工作狂,勤奋而且拼命,每天工作不少于16小时,将金山软件管理的非常好。

然而他却发现,即使自己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与同一时期的互联网巨头BAT相比还是掉队了。于是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我比马云创业早10年,比他更勤奋,为什么还是落后了?”

后来,经过深度的思考,终于在雷军四十不惑的时候想明白了努力与成功的关系,他总结道:“聪明、勤奋不保证你能成功,真正重要的是顺势而为。”于是,2010年创立了小米公司,2018年成功在香港上市,市值远超金山软件。

其实,雷军创立小米公司就是因为突破了自己的认知边界,突破了第一曲线的极限点,迎来了第二曲线的飞跃。

成长的第二曲线其实就是认知的第二曲线,只有认知实现大的突破,才能实现成长的第二曲线。

04 结语:敢于重新定义自己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遇到瓶颈或极限的时候,突破的关键就是如何跨越到人生成长的第二曲线。

第二曲线成长也意味着有时候面对瓶颈你要彻底的改变自己,敢于重新定义自己,开辟一条与当前(第一曲线)完全不同的新道路。这也就要求我们对熟悉的问题和事物要拥有全新的认知和视角,这样才能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实现人生的第二曲线成长。

最后我还想强调一点,第二曲线成长并不意味着第一曲线不重要,没有第一曲线的成长和积累,就不会分形出第二曲线。事实上,第一曲线成长非常重要,是第二曲线成长的土壤和根,第一曲线成长的越好,越容易分形出第二曲线。如果你在某个领域的第一曲线都没有什么作为,只是在第一曲线的拐点之前徘徊,就不会分形出第二曲线。

所以说,我们要在自己的第一核心领域(第一曲线)做到足够好,才更容易分形出第二曲线来。就如同下面这句话说的:“只要将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会出现”。

时代发展的越来越来,创新和颠覆每天都在上演,第一曲线的技能有时候很快就会被淘汰,每个人都需要努力突破自己的成长极限和认知边界,以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新时代。

(0)

相关推荐

  • 这个世界上有真正的复利吗?

    这个世界上有真正的复利吗?

  • 认知:比复利思维更重要的是“底层认知复利”

    认知:比复利思维更重要的是“底层认知复利”

  • [创新学院]04案例课:第一曲线之安踏和李宁

    我是北山,欢迎围观 1 虚假极限点 S曲线,两点一线--破局点.极限点.增长曲线. 识别极限点的能力价值千金,但是哪些是真实的极限点,哪些是虚假的极限点? 2011年似乎成为所有鞋服品牌的极限点,但事 ...

  • 神马.飞跃

    妖娆美女奇葩东方 神起翅膀命运世界 霹雳飞跃巅峰充满 先锋不骄不躁极限 挑战极限竞速游戏 非凡人生奉献激情 燃烧岁月心甘情愿 神鹰向往誓言再美 春光乍泄美丽动人 绽放行动旭日东升

  • 海底捞的中年危机与太二的激进式成长

    老虎证券16小时前 关注 海底捞与太二酸菜鱼:同走激进扩张之路,业绩分道扬镳 [编者按] 如果说港股两大餐饮公司海底捞和九毛九有何相似之处,"疯狂且激进"算是一点.最近一年,海底捞 ...

  • 人类无法突破的两大极限

    "天地恒大因其尚无,无私无欲无体无形以至无量无边:人类渺小因其私有,私心私欲有体有形固然有生有死.无为大道,有为巧智,故而天地无边,人力有限." 注释:天地恒久广大无边因为它崇尚& ...

  • 李天来: 突破北方蔬菜生命极限

    "我是农民的儿子,知道农民的苦,也了解农民需要什么."作为农业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天来,深谙农民所思所盼.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世纪 ...

  • 思维认知:实现突破式成长的思维模式

    今天我想写一写实现突破式成长的五个关键思维模式: 选择思维 人生就像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旅途会遇到很多的风景,当你穿越重重关卡,解决一道一道的难题,就会打开人生新篇章.人生所有的结果都与选择脱不了干系 ...

  • 中考最后十几天,这样查漏补缺,才能突破你的分数极限

    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至关重要,但如果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得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影响备考情绪. 今天,就和大家说说该如何查漏补缺,突破分数极限.建议同学们多回归课本,重视基础. ▼  语文  集 ...

  • 英伟达首席科学家:突破芯片技术物理极限

    英伟达首席科学家Bill Dally在一年一度的中国GPU技术大会召开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GPU让人工智能(AI)的性能每年都能成倍提升,英伟达的研究人员正在定义如何在具有更高带宽.更易 ...

  • 日本干细胞-干细胞帮助人类突破寿命系数的极限!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生物学家对衰老的机理做了种种推测.提出了许多学说,如自由基学说.遗传学说.突变学说等,但难以用一种学说全面解释衰老现象. 延缓衰老和延长生命是我们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但 ...

  • 焦虑来了,感谢焦虑,焦虑能够使人爆发式成长

    焦虑来了,感谢焦虑,焦虑能够使人爆发式成长

  • Angie拆解:爆发式成长的背后是什么

    初见Angie是2015年,在一个早起群,当时她偶尔发言,并未显得多么的出众. 2016年再次在别人的朋友圈看到她的名字时,发现她头衔一大堆,已然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人. 一个人的怎么会成长的这么快?怎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