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视界】嘉德再现荣斋吉金,顶尖铜炉解读出的文化密码

“鐘鼎茗香 荣斋吉金—明清铜炉展”

荣斋主人刘锡荣先生14岁起开始收藏,从油画和中国书画入手,后又喜陶瓷,近二十年来专精明清铜炉,被一些业内人士美誉为“中国铜炉收藏第一人”。

我和刘锡荣先生相识已经十年有余了。……他历经数年,把宣德炉的文化重新推向一个高潮,为此倾尽了心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收藏也越来越丰富。他的身上散发出一种古代文人的气质和风范,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一个人能达到这种境界是相当不容易的,为此我也是深深地被他折服。”

——展览特邀嘉宾李米佳先生

刘锡荣,中国传统文化学者,收藏家,作家,国家认定的综合类的文化学者和专家,多年来从事书画和文房器物创作的艺术家。师承两位文学大师沈从文与汪曾祺,继承中又有新的创作与作品。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之综合研究、古代艺术品的收藏、研究方面,卓有成效。他以传统士大夫的文人情怀,用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工具,歌颂文物及艺术品,开创了“文化赏器”的新模式。并填补了宣德炉研究的空白,将宣德炉的审美价值和投资价值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近些年来,代表性著作有《鐘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一)》、《鐘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二)》、《鐘鼎茗香—荣斋清供珍赏(三)》、《鐘鼎茗香—世襄旧物新赏(四)》、《万象沉烟》、《荣斋札记》、《俪松居遗珍》、《荣斋随笔·文博篇》、《荣斋随笔·风雅颂篇》、《荣斋随笔·清赏篇》、《荣斋随笔·风物辞篇》等等。以上著作,“皆为各博物院、各大学、各图书馆编目入藏。”在海内外影响颇大。

刘锡荣先生

刘锡荣玩了近半个世纪的收藏,而在十几年前涉足宣德炉收藏之前,潜心研究历史,用了整整一年半的时间走访全国各地,收集了196万字关于宣德炉的资料,拿他的话来说,“文物二字,文在先,物在后。物以载道就是这个道理。”刘锡荣先生称得上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型收藏家,他的宣德炉工具书《钟鼎茗香》提出了“铜质沿革表”,还开创了现代文人用古典诗词文章来鉴赏古代文物的新模式。

刘锡荣先生鉴赏过王世襄的20尊铜炉,并执笔完成了《俪松居遗珍——王世襄旧藏宣炉清赏》。2010年北京匡时拍卖公司秋拍季,王世襄先生的二十件铜炉七年后再度上拍时,匡时邀请刘锡荣先生鉴赏并做学术研究,《俪松居遗珍》一书,正是此际完成出版发行,并讲座推广后,取得了骄人成绩,总成交额过亿元,使得宣德炉的投资收藏更上层楼。而很多明清铜炉在刘锡荣先生的深入研究之下被挖掘出了其背后的文化含金量。

明嘉靖“太平有象桶式炉” 刘锡荣藏

如他收藏的一件大明嘉靖庚寅年制的太平有象筒式炉来说,因为明代嘉靖铜炉的形制没有史料留下来,所以自古学者即使见到嘉靖的落款也不敢确定是否为本年制。而刘锡荣经过考证后,发现此炉是嘉靖年间为国事纪典而造。

明宣德“壬子年十洲郭氏珍玩”款大鬲炉 刘锡荣藏

而这件大鬲炉 底款为“明宣德壬午年十洲郭氏珍玩”,而其十斤重的铜料也让刘锡荣判定这“郭氏”定不是一般人。于是他便开始查阅史书,果然发现明代宣德炉的督造者之一就是一名叫郭资的人。郭资是当时的户部尚书,专管此事,宣德五年是宣德炉的第二次补铸,数量为15000座。而“十洲”是现在的河北邯郸武安市,此处现在郭姓的村子仍有遗存,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研究线索。

2020年中国嘉德秋拍

清早期  金带围鱼耳炉   荣斋藏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成交价:207万元人民币

在所有的宣德炉形中,或许只有鱼耳炉是最能融合乾坤、阴阳、人与自然的了,“鱼水之欢成就鱼耳之炉,意蕴之妙,极矣。”(自《荣斋札记》)去年秋拍的这件金带围鱼耳炉拍出207万元。

2020年中国嘉德春拍

清乾隆 鬲式炉  荣斋藏

“山高水长”四字二行篆书款

成交价:402.5万元

去年嘉德春拍上这件刘锡荣先生收藏的鬲式炉落款“山高水长”金丝铁线篆书体,应属官款,非民间之工可为。山高水长”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或称“西园”、“西苑”),建于雍正初年,后乾隆皇帝亲赐名曰“山高水长”。根据刘锡荣先生的考证,圆明园的“西园”正是造办处的“铜作”。也正是这些历史背景的挖掘,让这件“山高水长” 鬲式炉有了更多的市场想象空间。

相比较去年的两次荣斋拍卖都是作为嘉德夜场的一个专题举行,而本次嘉德春拍则是单独呈现了【钟鼎茗香 荣斋吉金】一整个专场,拍品数量也从前两次的8件增加到了本次的29件,而且在刘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上拍的估价整体要明显低于合理市场价,如果您是明清铜炉的收藏爱好者,那么本场拍卖绝对不容错过。

Lot 3139

明早期 宝相莲花足钵式炉

款识:“佛珠环绕十字金刚杵”款

D: 16.6 cm  D(口): 11.2 cm  H: 10 cm  

Weight: 1800 g

来源:

荣斋主人刘锡荣先生珍藏

展览:

《鐘鼎茗香 荣斋吉金—明清铜炉展》,2021年4月,嘉德艺术中心。

著录:

1.《鐘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一)》,刘锡荣著,文物出版社,2010年,第100、101页 ;

2.《鐘鼎茗香—世襄旧物新赏(四)》,刘锡荣著,文物出版社,2014年,第136、141页。

估价:RMB 2,200,000 -3,200,000

《宣炉谱》二十卷记载,钵盂炉分大、中之别,大者仿“填漆大钵盂”式,中者减半,铜为八炼,广赐寺院。而这件却是我们在全球公私藏品中从未所见过的钵炉的造型,上阔下窄,口沿高浮雕双弦纹,口外高浮雕双廓宝相花,纹饰二十四瓣,宝相纹饰中心阴刻S纹饰,炉身线条优雅,至底部,也由十二高雕莲花承托,巧思精工之极。皮色浅栗枣红色,为朱砂等多种矿物质颜料调和,经多次烧结着色。

内膛漆古色,旋纹涟漪动,为明炉官器之特征,铜质灿若黄金,高贵持重,细腻精亮,沉厚压手,与同类体积钵炉相较,比重略大,官造气息浓郁。

款识“佛珠环绕十字金刚杵”,高浮雕佛珠二十九粒,其中阴刻巨首细颈之十字金钢杵,双线构杵廓,单线构内杵,劲健精准。

2021年嘉德春拍  LOT3716 明永乐 宫廷 铜鎏金金刚萨埵

这种十字金刚杵在永乐宫廷造像的封底是“标配”,其时代风格可作比对。

在元代末期居庸关云台的佛教密宗浮雕石刻上的十字金刚杵,也可以和嘉德荣斋的这件相比对,可见其时代背景。

因此,刘锡荣先生认为,此炉当为明初皇家宫内佛前供器。查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紫禁城内有大善殿,内里供奉264尊佛像,且有永、宣皇帝造像各一供奉,皆为藏传佛像形制,各尊像前置一铜炉,推断应为此类级别之器。


Lot 3127

明中期 筒式戟耳炉

款识:“衡山”款

D(口): 8.3 cm  H: 5.8 cm  

Weight: 800 g

来源:

荣斋主人刘锡荣先生珍藏

展览:

《鐘鼎茗香 荣斋吉金—明清铜炉展》,2021年4月,嘉德艺术中心。

著录:

1.《鐘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二)》,刘锡荣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114、117页 ;

2.《鐘鼎茗香—世襄旧物新赏(四)》,刘锡荣著,文物出版社,2014年,第228、231页。

估价:RMB 1,200,000 -1,800,000

明代中期社会开明经济富庶,尤其在江南地区,涌现出一批热爱铜炉赏玩的知名文人,他们参与到铜炉的设计与铸造中,将炉体的造型、线条的提炼推向极致,这种场面在当时的很多文人画中都有着最直接的记录。

明 唐寅 双鉴行窝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据《宣德彝器图谱》记载,戟耳炉仿照宋瓷款式而制,因其耳如兵器中的戟头而得名。戟为御赐刑部尚书及左右之物,寓意执戟捍邦卫国,平准天下正义。

2013年北京翰海春拍

明「介山清玩」戟耳炉

成交价:460万元

这件筒式戟耳炉的形制是十分典型的明代制器,可以和公私藏品中的标准件相比对,其口沿较薄,平口圆敞,重心下坠,簋足撇出,戟形方圆精巧灵动,凡流线处尽飘逸,气息极佳。

铜骨润洁,表里蕴彩,透洁质,似玉环凝脂肌肤,着霞光,恰日出紫烟。嫣红处,紫薇轻薄而欲仙。粉嫩里,桃花初绽而含羞。有华光相映辉,雍容贵气。有水波连天色。(见《荣斋札记》)

其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其底部的款式“衡山”,即著名的明四家之一文徵明之别称,其所遗画作之中,多有“衡山”印鉴。此炉款识与之相同,年份亦合,器又高雅。

摘自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之“文徵明用印”

大象查阅基础工具书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发现文徵明至少有十几方“衡山”自用印,其结体气息和嘉德本件铜炉中的“衡山”,几乎完全一致,峻峭挺拔,方篆顶天立地,接框连边,恰如南岳祝融峰之势。该件铜炉的“衡山”款为冷刻而成,金石气息十足,如此金石古韵成制,于竹木牙雕印章中,多有所见,于宣系铜炉之中,则几乎未有所见,联想到文徵明之子文彭被誉为文人流派印章之“开山鼻祖”,这样的铜炉落款,非此等名家不可为之!

明 文徵明 猗兰室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在文徵明所作画作中,铜炉称得上是十分常见的“道具”,由此也可见,铜炉在明中期顶尖文人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到明末,文徵明的重孙文震亨在其名作《长物志》中,也对香炉有着长篇的论述:

三代、秦、汉鼎彞、及官、哥、定窑、龙泉、宣窑,皆以备赏鉴,非日用所宜。惟宣铜彞炉稍大者,最为适用。宋姜铸亦可,惟不可用神炉、太乙及鎏金白铜双鱼、象鬲之类。尤忌者,云间、潘铜、胡铜所铸八吉祥、倭景、百钉诸俗式,及新制建窑、五色花窑等炉。又古青緑博山亦可间用。木鼎可置山中,石鼎惟以供佛,余俱不入品。古人鼎彞,俱有底盖,今人以木为之。乌木者最上,紫檀、花梨俱可,忌菱花、葵花诸俗式。炉顶以宋玉帽顶及角端、海兽诸样,随炉大小配之,玛瑙水晶之属,旧者亦可用。

——明 文震亨《长物志》

由此可见,这件符合明中期时代特征的筒式戟耳炉,形制堪绝,“水白”妙绝,铜赤精绝,其款识有完全和一代大才子文徵明的用印吻合,是否真的就是当年文徵明的自用器呢!根据刘锡荣先生的介绍,这件“衡山”铜炉早在100多年就曾在英国展出过,当时是一个伯爵所有,十年前刘先生委托朋友从英国重金买回,保存至今。


Lot 3120

明 钵式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W: 10 cm  H: 6.5 cm

Weight: 951 g

来源:

荣斋主人刘锡荣先生珍藏

展览:

《鐘鼎茗香 荣斋吉金—明清铜炉展》,2021年4月,嘉德艺术中心。

估价:RMB 600,000 -800,000

又一件钵式炉,却和第一件明早期的宫廷风格钵式炉截然不同,此炉素雅,全身无饰,但线条却拿捏到了极致,堪称是宣炉素雅高洁至极者也。铜质红润,金亮闪烁,持之沉重,异乎常器。此钵炉之铜质、形制、皮色、工艺实为宣系钵炉之上品。其最大的亮点之一,当属底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柳叶篆书,款体舒朗,窈窕可爱,十分精妙。


Lot 3131

明 冲耳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D(口): 21 cm  H: 7.8 cm

Weight: 2500 g

来源:

荣斋主人刘锡荣先生珍藏

展览:

《鐘鼎茗香 荣斋吉金—明清铜炉展》,2021年4月,嘉德艺术中心。

著录:

《鐘鼎茗香—荣斋清供珍赏(三)》,刘锡荣著,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15、17页。

估价:RMB 500,000 -700,000

我们多次说过,由于相当部分明清铜炉都落了“宣德年制”款识,这使得宣德炉的断代一直都是学术难题,但近些年来经过各种标准件的研究,对于很多品种的断代已经有了十分明确的认知,如这件便是明代冲耳炉的经典。整体浑厚,质似黄金,口腹曼妙,耳足精致,薄壁、坠手,冲耳炉的“耳洞”也是典型的明代之作,难得的是,明代中期以来,楷书刻款多见,唯篆书尤少,更以大炉且加刻篆书款者更是极为罕见,本件堪称是极具代表性的明代冲耳炉的殿堂高器!


Lot 3126

明崇祯 蚰龙耳炉

款识:“大明崇祯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D(口): 12.8 cm  H: 5.6 cm  

Weight: 1120 g

来源:

荣斋主人刘锡荣先生珍藏

展览:

《鐘鼎茗香 荣斋吉金—明清铜炉展》,2021年4月,嘉德艺术中心。

著录:

《鐘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二)》,刘锡荣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76、77页。

估价:RMB 400,000 -600,000

难得的崇祯本朝款铜炉,崇祯炉,佳器颇多,但蚰耳炉者十分少见,而这件更是其中更为罕见的“三角式”蚰耳炉,我们在之前的推送中有介绍过一件王世襄先生旧藏的“三角式”蚰耳炉,大清乾隆年制款,堪称一代名品,而这种形制的蚰耳炉在崇祯朝,却是仅见!雍正、乾隆所见,壁略厚,耳则上平,而这件的形制,个人认为更为精妙。


Lot 3119

清早期 押经炉

款识:“沉烟袅袅”四字二行篆书款

D(口): 12.2 cm

H: 6.6 cm

Weight: 1400 g

来源:

荣斋主人刘锡荣先生珍藏

展览:

《鐘鼎茗香 荣斋吉金—明清铜炉展》,2021年4月,嘉德艺术中心。

著录:

《鐘鼎茗香—荣斋清供珍赏(三)》,刘锡荣著,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66、67页。

估价:RMB 400,000 -600,000

寻常押经之炉,多以圆形口耳为妙,平形口耳次之。但嘉德此炉,口耳较他器虽平方,却稍窄灵秀,耳下有玺,别有韵致。其款识更是绝妙,“沉烟袅袅”让人浮想联翩,个中境界,古往今来,是文人雅士高享之追求。可谓形色款识美集一身,文房雅室焚香用宣炉,此款无疑绝佳!


Lot 3142

明 戟耳法盏炉

款识:“最赏心”三字篆书款

D(口): 15.6 cm  H: 10 cm  

Weight: 2000 g

来源:

斋主人刘锡荣先生珍藏

展览:

《鐘鼎茗香 荣斋吉金—明清铜炉展》,2021年4月,嘉德艺术中心。

著录:

《鐘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二)》,刘锡荣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216、219页。

估价:RMB 400,000 -600,000

十分罕见的炉形,侈口似古盏,翅耳如飞戟,连珠饰弦纹,厚重显富贵,因而称之为“法盏戟耳式炉”,其底款极具特色——“最赏心”,“赏心”一词,渊源久已。初见于南北朝,名士谢灵运有诗《晚出西射堂》曰:“含情尚劳爱,如何离赏心。”宋代沈辽《禅老阁》诗曰:“赏心不期侈,淡泊自有余。”在古代圣贤崇尚“赏心”前,竟然还能加上一个“最”字,这其中的意趣和气概,令人叫绝。


Lot 3133

明 马槽炉

款识:“先澡轩”三字篆书款

L: 10.8 cm  W: 8 cm  H: 6.5 cm  

Weight: 1900 g

来源:

荣斋主人刘锡荣先生珍藏

展览:

《鐘鼎茗香 荣斋吉金—明清铜炉展》,2021年4月,嘉德艺术中心。

著录:

《鐘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一)》,刘锡荣著,文物出版社,2010年,第158、159页。

估价:RMB 300,000 -500,000

马槽炉历来被认为是方正耿直之器,因此除作礼器之用外也备受文人崇尚,多用作文房清供,而其中品质精工者耗费颇奢,多为官宦富贵人家的定造之物,故有“马槽多私款,私款多佳器”之说。马槽炉一器,多出自康熙一朝,入明之器甚少,“先澡轩”,三字方篆体,定制之人,尚待研究考证。


Lot 3132

清早期 仿商周夔龙耳彝炉

款识:“宋公栾之馈鼎”六字三行篆书款

D(口): 16 cm  H: 10.6 cm  

Weight: 2020 g 

来源: 

1. 台湾收藏家蔡辰男先生旧藏;

2. 荣斋主人刘锡荣先生珍藏。

展览:

《鐘鼎茗香 荣斋吉金—明清铜炉展》,2021年4月,嘉德艺术中心。

著录:

1.《鐘鼎茗香—荣斋宣炉清赏(二)》,刘锡荣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第152、155页 ;

2.《鐘鼎茗香—世襄旧物新赏(四)》,刘锡荣著,文物出版社,2014年,第208、213页。

估价:RMB 400,000 -600,000

《沈氏宣炉小志》曰:“火炙成赤,所费不赀,非民间所能仿制,此炉之中最富大雅者也……”。此炉底均鎏以赤金,大小两层纹饰,全以鎏金,双耳似龙相虎,炉膛处,极为厚重,为明末清初多见之式。其款识“宋公栾之馈鼎”十分霸气,其体古拙颇似石鼓文,宋公辔即宋景公,宋公栾之妹季子出嫁,公作陪嫁铜簋一对,后季子(即勾郡夫人)去世,簋随陪去,后世即有陪嫁礼器仿作之例。本件中以“公”“鼎”为识,其名分之高,可窥一斑。而这里的“宋氏”究竟是明末清初的哪一位殿堂级名人,颇为令人遐想,如宋曹(1620-1701),明末清初名士,其父鼎彝公,三科武举,博学好古,有二女出嫁,曾作器以陪嫁。宋应星(1587-1666),著名科学家,著有《天工开物》,其对明代黄铜冶炼铸器研作颇深。其子、女,孙辈亦善坊作,且多有仿古青铜器佳器问世。无论这里的宋氏是谁,都绝非寻常人家!


Lot 3140

元 掐丝珐琅索耳鬲式炉

D(口): 11.4 cm  H: 5.5 cm  

Weight: 520 g

来源:

荣斋主人刘锡荣先生珍藏

展览:

《鐘鼎茗香 荣斋吉金—明清铜炉展》,2021 年4 月,嘉德艺术中心。

著录:

《鐘鼎茗香—荣斋清供珍赏 ( 三 )》,刘锡荣著,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 99、101 页。

估价:RMB 400,000 -600,000

最后我们来看一件“元掐丝珐琅索耳鬲式炉”,掐丝珐琅在元明清三代全部都是皇家用器,此器承袭宋代以来仪规,取平裆为尚,是为元明时期之皇家、文房专用订制,仪规高尚,选料精绝,工艺高妙,形制典雅,实为皇家至尊用器。

钟鼎茗香 荣斋吉金

拍品总数:29 件

拍卖时间:2021年05月18日时间顺延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B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