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阴虚论

(0)

相关推荐

  • 李士懋一、冠心病辨证论治的总体思路

    ​冠心病可导致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心梗.心衰.休克.心律不齐,以及室壁瘤.猝死等.急性心衰.休克.猝死等在门诊很难遇到,多见的是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心律不齐.慢性心衰等.这类病人常见的主症有心前 ...

  • 章真如学术精华:滋阴法

    一.滋阴疗法及其有关问题 滋阴疗法应用范围广泛,不仅用于外感温热病,还常用于内伤杂病.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全面地考虑病人的阴阳盛衰,邪正消长情况,灵活地应用本疗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一)滋阴疗法的应 ...

  • 浅谈生地黄的应用

    作者:麻连科 [摘要]  生地黄一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参与组方12方次,其中参与汤剂组方7方次,在这7个汤方中生地黄用量最大的是防己地黄汤,用了2斤,炙甘草汤中用了1 ...

  • 今天群里有人问盗汗。。。小孩子盗汗气虚脾...

    今天群里有人问盗汗...小孩子盗汗气虚脾虚的多,大人可不是,阴虚内热的更多(除非被手术过或者被下了大量抗生素或者苦寒药的那种明显乏力的),尤其是更年期的,还一味的煮黄芪水等待的只有心衰. 自汗盗汗轻度 ...

  • 六味地黄系

    六味地黄系 先有肾气丸,此方出自<金贵要略>,由生地.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附子.桂枝八药组成,即六味地黄丸加附桂.五代时著名小儿科医家钱乙将上方之桂.附去除,定名六味地黄汤,以此 ...

  • 【黎庇留】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

    [黎庇留]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 余族叔用恒公之妻,患病半年,百药罔效--各医见其干燥有咳,主以清润之品:见其数日不大便,则或用郁李仁.麻仁.枳实等:见其不思纳食,则又出山楂.麦芽等味.如是敷衍了事,而病 ...

  • 古今医彻

    姜一片水煎. 卷之一 伤寒 吐蛔 蛔者根据胃为养.赞助化物之需.故古方欲其安而不欲其动.用炮姜理中汤加川椒乌梅.所谓闻酸则静.见苦则安也.吴绶谓蛔厥却缘多饥.节庵谓妄发厥阴汗.胃冷蛔上.又谓吐蛔虽大热 ...

  • 《古今医彻》

    三焦论 内经传入三阴.止曰可泄而已.仲景以下字易之.立大小调胃三承气汤.后人遵而用之.一汗之后.辄尔遽下.遗人夭殃者多矣.不知仲景分痞满燥实坚.有上中下三焦气血水谷之别.不精求其理.则其法不可得而施也 ...

  • 调经论.古今医彻

    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灵枢曰.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月下.数脱血.任冲并伤.又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 ...

  • 《古今医彻》附遗毒

    凡伤寒遗毒. 发于耳之前后及项下肿硬. 用见肿消草.生白芨.生白蔹.生大黄.生大蓟根.野苎麻根.捣成饼.入芒硝一钱.和贴留头.干即易之. 若加金线重楼.及山茨菇尤妙. 出伤寒蕴要.

  • 《古今医彻》附坏症

    凡伤寒时疫. 不问阴阳老幼妊妇. 误服药饵.困重垂死.脉沉伏. 不省人事.七日以后. 皆可服之.百不失一. 此名夺命散.又名复脉汤. 人参一两.水二钟.紧火煎一钟.以井水浸冷服之. 少顷鼻梁有汗出.脉 ...

  • 《古今医彻》夹食夹气

    世俗有夹食夹气夹惊夹痰. 而亦加以伤寒之名者. 夫既曰食气痰惊. 则宜从四者以治. 又何复云伤寒为也. 或者曰. 因有是四者而复感寒. 故云夹也. 何以见之. 如脉实而胀满者.食也. 应发热而亦有恶寒 ...

  • 《古今医彻》四气论

    风寒暑湿. 四气为病. 加燥火而六焉. 则不得概以伤寒混治也. 盖寒伤经络.足太阳经主之. 风伤皮毛.手太阴经主之. 而寒亦有伤肺风亦能犯太阳. 总之以辛温者治寒.辛凉者治风. 其大较也. 然麻黄虽热 ...

  • 《古今医彻》自利

    夫三阴之中寒则下利清谷. 仲景用理中姜附汤. 三阳合病则自下利. 仲景以太阳少阳用黄芩汤. 少阳阳明用承气汤. 盖少阳则火郁. 而阳明则土郁也. 虽然. 三阳邪犹在表. 何遽自利 以邪郁而不伸.则为飧 ...

  • 《古今医彻》汗下不解

    夫汗之不解者. 谓汗出不彻也. 汗出不彻. 则脉紧恶寒而表症仍在. 尤宜汗之者也. 然有汗愈出而愈不解者. 如汗出而肢冷.阳气衰也. 汗出而脉躁.阴气竭也. 汗出而烦满.胃液干也. 所谓汗所当汗而不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