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逛久了,认知就偏差了

这两天,我又开始买书,又开始读书,我发觉网络逛久了,人的认知就发生偏差了。只有书和现实生活,才是最真实的。

我有个挺上进的朋友,大学毕业没几年,留在城里,勤勤恳恳工作,也交了个不错的女朋友。最近二人谈婚论嫁,男方拿出所有积蓄,外加父母攒了一辈子的四十万,准备首付套90平的刚需房。

女方不同意,非要他的父母再掏二十万,这样就可以买套大户点的。朋友就说,家里真没了,父母老本全给了,还借了一点。

女方不信,怎么可能,现在哪个家庭,不是随便就能拿出六七十万的。

要知道近6亿人,收入只有千元。五千工资就能超过全国大部分人。就拿五千来说,不吃不喝不用,一年6万,要十年才能赚到六十万。如果开销算上,那就是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能赚得到。

那为什么女孩会有这样的错觉?怪她吗?

在我看来,并不怪她,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像某个明星一天吃饭钱650都不够,某个主持人一个月生活费就是将近70万,他们的阶层决定了他们看不到底层。而女孩也是只是普通的女孩,她之所会认为六七十万并不是一个天量的数字,这跟她网络逛久了有关,她的认知上被网络造成了偏差。

在某音上月收入一万简直没脸见人,十万都是低端人群,收入百万千万也只是马马虎虎,就连劳斯莱斯都差不多人手一辆了。这样持续性,长期性的反反复复洗脑下,有的生活阅历不够的人,就极容易被误导,从而使得他们对钱的感知发生错位。

除了钱还有别的吗?

就拿最近要上线的鸿蒙来说,作为一个技术小白,我是不作任何评价的,鸿蒙好不好,用了才知道。然而,现在的网络上,把鸿蒙神话几乎是压倒性的,而贬低安卓,贬低苹果系统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能引起共鸣的“热爱”正确。你要说安卓一句好,苹果一句不错,你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小到手机,大到汽车亦是如此。合资车垃圾,特斯拉刹车不行,所有跟外国相关的必然是垃圾中的战斗圾。再往大了点,我方航母碾压美英法。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不,事实不重要。

他国发生疫情或灾害,这边弹冠相庆,这是没有同理心。

外国人猛夸中餐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食物,这边开心得要送火箭嘉年华。中餐是好吃,对我而言也是最好吃的。但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饮食习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胃,说中餐是全世界最好吃的,他无非是为了讨好你然后割你的韭菜,你却当真了且洋洋得意任他割了一遍又一遍,还美滋滋的升起自豪感。

还有什么国外不是穷,就是乱,总之活在水深火热里……这些看多了,都会给人造成认知上的偏差,国外真的都是如此不堪吗?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只需要反问自己,为什么那些有钱人喜欢往国外跑?他们傻吗?他们要是真傻,能赚到那么多钱吗?那些天天骂国外烂到家的人,他们自己或者自己的家人,有几个没在国外?

网络上逛久了,不但会影响人的三观,还会影响人的五官审美。

当下什么样的男星最受欢迎?秀气得像女人一样的。前几年什么样的女星最受欢迎?粗犷得像男人一样的。

还有一个争议比较大的问题,那就是学历重要吗?如今网络上的红人们,动辄一场直播就能赚到千万上亿,而他们的学历普遍很低,甚至低到离谱。网络逛久了,许多人就会对学历产生怀疑,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可年收入都不抵初中没毕业的网红一个小时直播。

可是网红有多少?普通人又有多少?学历不止是用来工作赚钱的敲门砖,更是在学习过程中学到刻入骨子里的知识与见识以及独特的气质。这是网红赚多少钱,喊多少“老铁666”、“都是家人才给这个价”都买不来的。

网络是把两面刃,它能使你见识到世界最真实的模样,但它也可以使世界以最虚假的样子出现在你的面前。

多读书,多回归生活,使自己保持清醒,唯有这样才能不被网络主宰,不让自己产生认知上的偏差。也可以这么说,你是什么样的人,网络就会把你往那方面推得更远,清醒与不清醒更多的在于你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网络终归也只是一个工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