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宣公十七年 断道之盟 士会告老

  【经】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丁未,蔡侯申卒。夏,葬许昭公。葬蔡文公。六月癸卯,日有食之。己未,公会晋侯(晋景公)、卫侯(卫穆公)、曹伯(曹宣公)、邾子(邾定公)同盟于断道。秋,公至自会。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xī卒。(公元前592年,己巳,周定王十五年,鲁宣公十七年,齐倾公七年,晋景公八年,秦桓公十二年,楚庄王二十二年,宋文公十九年,卫穆公八年,陈成公七年,蔡文公(文侯)二十年,曹宣公三年,郑襄公十三年,燕宣公十年,许昭公三十年,邾定公二十二年,杞桓公四十五年,纪庄侯二十二年,莒渠丘公十六年,滕文公八年)

  【传】十七年春,晋侯使郤克征会于齐。(杜预注曰:徵,召也。欲为断道会。)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郤子登,妇人笑于房。(杜预注曰:跛而登阶,故笑之。)献子(郤克)怒,出而誓曰:「所不此报,无能涉河。」(杜预注曰:不复度河而东)献子先归,使栾京庐待命于齐,(杜预注曰:栾京庐,郤克之介,使得齐之罪乃复命。)曰:「不得齐事,无覆命矣。」郤子至,请伐齐,晋侯弗许。请以其私属,又弗许。(杜预注曰:私属,家众也。为成二年战于鞍传。)

  齐侯使高固、(高宣子)晏弱、(晏桓子)蔡朝、南郭偃会。及敛孟(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市濮阳县东南,公元前632年晋文公打下五鹿时到过那里。),高固逃归。(杜预注曰:闻郤克怒故。)夏,(六月十五日)会于断道,(晋地,据说位于今河南济源市西南。)讨贰也。(此时宋、郑、陈、蔡皆已附楚,而这几年晋景公总想有所作为,能够恢复霸主地位,故而有了这次断道之会。)盟于卷楚,(断道,也有说是两地。)辞齐人。晋人执晏弱于野王,(在今河南焦作市沁阳市境。)执蔡朝于原,(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执南郭偃于温。(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西。)苗贲皇(鬬越椒之子,杜预注曰:贲皇,楚斗椒之子,楚灭斗氏而奔晋,食邑于苗地。晏弱时在野王,故因使而见之。)使,见晏桓子,归言于晋侯曰:「夫晏子何罪?昔者诸侯事吾先君,皆如不逮,举言群臣不信,诸侯皆有贰志。齐君恐不得礼,故不出,而使四子来。左右或沮之,曰:『君不出,必执吾使。』故高子及敛盂而逃。夫三子者曰:『若绝君好,宁归死焉。』为是犯难而来,吾若善逆彼以怀来者。吾又执之,以信齐沮,吾不既过矣乎?过而不改,而又久之,以成其悔,何利之有焉?使反者得辞,而害来者,以惧诸侯,将焉用之?」晋人缓之,逸。(杜预注曰:缓,不拘执,使得逃去也。传言晋不能脩礼,诸侯所以贰。)

  秋八月,晋师还。

  范武子(士会)将老,(杜预注曰:老,致仕。初受随,故曰随武子,后更受范,复为范武子。)召文子(儿子名燮)曰:「燮乎!吾闻之,喜怒以类者鲜,易者实多。(合于礼法的是很少的,和它相反的倒是很多。难懂)《诗》(《诗经·小雅·小旻之什·巧言》《左传》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在评价狼瞫的时候也引用过此诗)曰:『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之喜怒,以已乱也。弗已者,必益之。郤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乎?不然,余惧其益之也。余将老,使郤子逞其志,庶有豸乎?(祸乱或许可以解除)尔从二三子唯敬。」乃请老,郤献子为政。

  冬(十一月十一日),公弟叔肸卒。公母弟也。凡大子之母弟,公在曰公子,不在曰弟。凡称弟,皆母弟也。

杜预注曰:此策书之通例也。庶弟不得称公弟,而母弟或称公子。若嘉好之事,则仍旧史之文。惟相杀害,然后据例以示义。所以笃亲亲之恩,崇友于之好,《释例》论之备矣。这位叔肸没有事迹载于史册,其子名公孙婴齐(又称仲婴齐,谥号声伯,即将出场),婴齐生叔老子叔,子叔生叔弓,叔弓生辄及鞅,鞅生诣。

译文

  十七年春季,晋景公派遣郤克到齐国征召齐顷公参加盟会。齐顷公用帷幕遮住妇人让她观看。郤克登上台阶,那妇人在房里笑起来。郤克生气,出来发誓说:“不报复这次耻辱,就不能渡过黄河!”郤克先回国,让栾京庐在齐国等候命令,说:“不能完成在齐国的使命,就不要回国复命。”郤克到达晋国,请求进攻齐国,晋景公不答应,请求带领家族去进攻齐国,晋景公也不答应。

  齐顷公派遣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参加会盟。到达敛盂,高固逃回来。夏季,在断道会盟,这是为了讨伐有二心的国家。又在卷楚结盟,拒绝齐国人参加。晋国人在野王逮捕了晏弱,在原地逮捕了蔡朝,在温地逮捕了南郭偃。苗贲皇出使路过,见到晏弱。回去,对晋景公说:“晏子有什么罪?从前诸侯奉事我们的先君,都急得像赶不上的样子,都说是因为晋国君臣不讲信用,所以诸侯都有二心。齐国的国君恐怕不能得到礼遇,所以不出国而派这四个人来。齐顷公左右的随从有人阻止,说:'您不出国,一定会抓住我国的使者。’所以高子到达敛盂就逃走了。这三个人说:'如果因为我们断绝了国君的友好,宁可回国被处死。’为此他们甘冒危险而来。我们应该好好迎接他们,以使前来的人对我们怀念,但是我们偏偏逮捕了他们,以证明齐国人的劝阻是对的,我们不是已经做错了吗?做错了而不加以改正,而又久久不肯释放,以造成他们的后悔,这有什么好处?让回去的人有了逃走的理由,而伤害前来的人,以使诸侯害怕,这有什么用?”于是晋国人放松了看管,齐国的三名使者就逃走了。

  秋季,八月,晋军回国。

  范武子打算告老还乡,把儿子范文子喊过来,说:“燮儿啊!我听说,喜怒合于礼法的是很少的,和它相反的倒是很多。《诗》说:'君子如果发怒,祸乱或许可以很快阻住。君子如果喜悦,祸乱或许可以很快停歇。’君子的喜怒是用来阻止祸乱的。如果不是阻止,就一定会增加祸乱。郤子或者是想要在齐国阻止祸乱吧。如果不是这样,我怕他会增加祸乱呢!我打算告老还乡了,让郤子能够心满意足,祸乱或许可以解除。你跟随几位大夫,唯有恭敬从事。”于是就请求告老。郤克执政。

  冬季,鲁宣公的弟弟叔肸死,他是宣公的同母兄弟。凡是太子的同母兄弟,国君在世叫做公子,不在世叫做弟。凡称为弟的,都是同母兄弟。

《春秋》:“王正月庚子(二十四),许男锡我卒。”

许昭公,即姜锡我,许僖公之子,前621年─前582年在位三十年。许灵公继位。

许昭公传略:

公元前622年,冬十月甲申(十八),许男业(许僖公)卒。

公元前620年,秋八月,齐昭公、宋昭公、卫成公、郑穆公、许昭公、曹共公会晋赵盾盟于扈,晋灵公立故也。

公元前618年,范山言于楚子(楚穆王)曰:“晋君少,不在诸侯,北方可图也。”楚子师于狼渊以伐郑。囚公子坚、公子龙及乐耳。郑及楚平。公子遂会晋赵盾、宋华耦、卫孔达、许大夫救郑,不及楚师。

公元前613年,鲁文公会宋昭公、陈灵公、卫成公、郑穆公、许昭公、曹文公、晋赵盾。癸酉(二十七),同盟于新城。从于楚者服,且谋邾也。

公元前612年,冬十一月,晋灵公、宋昭公、卫成公、蔡庄侯、郑穆公、许昭公、曹文公盟于扈,寻新城之盟,且谋伐齐也。齐人赂晋侯,故不克而还。于是有齐难,是以鲁文公不会。

公元前597年,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郑伯(郑襄公)、许男(许昭公)如楚。

公元前592年,王正月庚子(二十四),许男锡我(许昭公)卒。

《春秋》:“(正月)丁未,蔡侯申卒。”

((正月)丁未(二月二日)(杜预注曰:丁未,二月四日。),蔡文侯申卒,其子固(蔡景公(景侯))立,这位蔡景公(景侯)亦年甚少。)

蔡文侯,姬申,蔡庄侯的儿子,前611年—前592年在位20年。

《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三十四年(公元前612年),庄侯卒,子文侯申立。文侯十四年(公元前598年),楚庄王伐陈,杀夏征舒。十五年(公元前597年),楚围郑,郑降楚,楚复醳之。二十年(公元前592年),文侯卒,子景侯固立。”

蔡文侯传略:

公元前612年,新城之盟(公元前613年),蔡人不与。晋郤缺以上军、下军伐蔡,曰:“君弱,不可以怠。”戊申(初八),入蔡,以城下之盟而还。冬十一月,晋灵公、宋昭公、卫成公、蔡庄侯、郑穆公、许昭公、曹文公盟于扈,寻新城之盟,且谋伐齐也。齐人赂晋侯,故不克而还。

公元前597年,冬,楚子(楚庄王)伐萧,宋华椒以蔡人救萧。

公元前592年,丁未(二月二日),蔡侯申(文侯姬申)卒。

《春秋》:“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杜预注曰:不书朔,官失之。

(六月癸卯,日食。但其日期推算非六月初一,且六月初一无日食,五月初一倒是有一次日环食,曲阜地区可见一分以上,不知是否日期记载有误。另有人推算在宣七年六月初一有日食,疑错简。)

《元史卷五十三·志第五》:“宣公十七年己巳岁,六月癸卯,日有食之。姜氏云:“六月甲辰朔,不应食。”《大衍》云:“是年五月在交限,六月甲辰朔,交分已过食限,盖误。”今历推之,是岁五月乙亥朔,入食限。六月甲辰朔,泛交二日已过食限,《大衍》为是。”

《汉书卷二十七下之下·五行志第七下之下》:“十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董仲舒、刘向以为后邾支解鄫子,晋败王师于贸戎,败齐于鞍。刘歆以为,三月晦朓鲁、卫分。”

“六月癸卯”,六月乙亥朔,无癸卯,且是月无日食。王韬推算宣公七年(前602年)六月癸卯有日食,而误为十七年。

“邾肢解朓子”,鲁宣公十八年(前591年),邾人戕鄫子于鄫,解其四肢,断其骨节。

“贸戎”,《左传》作茅戎。戎别种。在今山西运城市平陆县西南。晋败王师于贸戎:事在鲁成公元年(公元前590年)。

“鞍”,邑名。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北。

“朓”,tiǎo,晦而月现于西方谓朓。

(十七年“六月癸卯,又有日食”。董仲舒、刘向以为后来邾人肢解了部子,晋在贸戎打败了周王的军队,在鞍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刘歆以为三月的晦曰是鲁、卫的分日。)

《春秋》:“己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断道。”

《谷梁传·宣公》:“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

(同,表明有共同之处,共同对付楚国。)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八年,使郄克于齐。齐顷公母从楼上观而笑之。所以然者,郄克偻,而鲁使蹇,韂使眇,故齐亦令人如之以导客。郄克怒,归至河上,曰:“不报齐者,河伯视之!”至国,请君,欲伐齐。景公(姬据,亦书姬獳)问知其故,曰:“子之怨,安足以烦国!”弗听。魏文子请老休,辟郄克,克执政。”

(晋国派郤克(亦书郤克,郤献子)出使齐国。齐顷公的母亲从楼上观看而发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郤克驼背,而鲁国使者跛足,卫国使者一只眼瞎,这样,齐君也派同样的残疾人去引导宾客。郤克很生气,回到黄河畔发誓说:"不报复齐国,河伯来见证!"郤克返回晋国,向晋君请求攻打齐国。晋景公询问进攻的原因后,说:“你有怨气,怎么能够烦扰国家呢?”晋君没有听。魏文子因年迈请求辞职,推荐了郤克,郤克执掌国家政权。)

“令人如之而导客”,按《公羊传》成公二年云:“晋郤克与臧孙许同时而聘于齐。萧同侄子者,齐君之母也,踊于棓而窥客,则客或跛或眇,于是使跛者迓跛者,使眇者迓眇者。二大夫出,相与踦闾而语。”《谷梁传》成公元年云:“季孙行父秃,晋郤克眇,卫孙良夫跛,曹公子手偻(?首伛),同时而聘于齐。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萧同侄子处台上而笑之,闻于客。”

“魏文子”,按《左传》宣公十七年和《国语·晋语五》,此晋国执政告老者系范武子,而非魏文子。考《国语·晋语七》有令狐文子,即《左传》成公十八年之魏颉,系魏犨之孙、魏颗之子,可称作魏文子,但已是其后十九年晋悼公元年新任之卿,显非其人。此外,晋无称魏文子者。则此“魏文子”为“范武子”之误

《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六年春,晋使郄克于齐,齐使夫人帷中而观之。郄克上,夫人笑之。郄克曰:“不是报,不复涉河!”归,请伐齐,晋侯弗许。齐使至晋,郄克执齐使者四人河内,杀之。”

(春,晋国派郤克(亦称驹伯)出使齐国,齐顷公让其母坐在帷幕中观看。郤克上阶,夫人笑话他。郤克说:“此辱不报,誓不再渡黄河!”回国后,请求晋君伐齐,晋景公不答应。齐国使者至晋,郤克在河内捉住齐国使者四人,全部杀死。)

《国语·晋语五·范武子退朝告老》:“郤献子聘于齐,齐顷公使妇人观而笑之。郤献子怒,归,请伐齐。范武子退自朝,曰:“燮乎,吾闻之,干人之怒,必获毒焉。夫郤子之怒甚矣,不逞于齐,必发诸晋国。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无以内易外也。尔勉从二三子,以承君命,唯敬。”乃老。”

(郤献子出使齐国,齐顷公让宫女们躲在帐幔后面偷看并讥笑他。郤献子大为愤怒,回到晋国以后,就请求发兵攻打齐国。范武子从朝中退下,对儿子说:“燮儿呀,我听说,触犯了别人的愤怒,必然要获得报复。郤子的愤怒够大了,他不能在齐国得逞,那么一定要在晋国发泄出来。如果他不能在晋国执政,又怎么能宣泄他的愤怒呢?我准备辞职让位,以便郤子能够满足他的愿望,不要用国内的矛盾来代替国外的矛盾。我希望你努力随从众卿,以完成国君的命令,一切都恭敬从事。”于是就告老辞职了。)

《春秋》:“秋,公至自会。”

《国语卷十一·晋语五·范武子退朝告老》:“郤献子聘于齐,齐顷公使妇人观而笑之。郤献子怒,归,请伐齐。范武子退自朝,曰:“燮乎,吾闻之,干人之怒,必获毒焉。夫郤子之怒甚矣,不逞于齐,必发诸晋国。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无以内易外也。尔勉从二三子,以承君命,唯敬。”乃老。”

(郤献子(郤克)出使齐国,齐顷公让宫女们躲在帐幔后面偷看并讥笑他。郤献子大为愤怒,回到晋国以后,就请求发兵攻打齐国。范武子(士会)从朝中退下,对儿子(范燮,又称范文子)说:“燮儿呀,我听说,触犯了别人的愤怒,必然要获得报复。郤子的愤怒够大了,他不能在齐国得逞,那么一定要在晋国发泄出来。如果他不能在晋国执政,又怎么能宣泄他的愤怒呢?我准备辞职让位,以便郤子能够满足他的愿望,不要用国内的矛盾来代替国外的矛盾。我希望你努力随从众卿,以完成国君的命令,一切都恭敬从事。”于是就告老辞职了。)

《国语卷十一·晋语五·范武子杖文子》:“范文子暮退于朝。武子曰:“何暮也?”对曰:“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击之以杖,折委笄。”

(范文子(范燮)很晚才退朝回来,武子(范武子)问道:“为什么回来这么晚啊?”文子回答说:“有位秦国来的客人在朝中讲隐语,大夫中没有一个能够回答出来,我晓得其中的三条。”武子发怒说:“大夫们不是不能回答,而是出于对长辈父兄的谦让。你是个年轻的孩子,却在朝中三次抢先,掩盖他人。如果不是我在晋国,你早就遭殃了!”说着武子就用手杖打儿子,把他玄冠上的簪子都给打断了。)

《国语卷十四·晋语八·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宣子问于訾祏,訾祏对曰:“昔隰叔子违周难于晋国,生子舆为理,以正于朝,朝无奸官,为司空,以正于国,国无败绩。世及武子,佐文、襄为诸侯,诸侯无二心。及为卿,以辅成、景,军无败政。及为成师,居太傅,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奸民,后之人可则,是以受随、范。及文子成晋、荆之盟,丰兄弟之国,使无有间隙,是以受郇、栎。今吾子嗣位,于朝无 奸行,于国无邪民,于是无四方之患,而无外内之忧,赖三子之功而飨其禄位。今既无事矣,而非和,于是加宠,将何治为?””

(宣子问到訾祏,訾祏回答说:“从前隰叔子躲避周难到了晋国,生下子舆当了法官,整肃朝政,朝廷没有奸佞的官员;当了司空,治理国家,国家没有败坏的功业。传到范武子,辅佐文公、襄公称霸诸侯,诸侯没有二心。等做了卿,辅佐成公、景公,军队中没有败坏的政事。及至做了景公的军师,官居太傅,端正刑法,汇合训导的法规,国中没有奸刁的百姓,后人可以遵从效法,因此受封随、范二邑。到范文子时,完成了晋、楚的会盟,加深了兄弟国家间的友谊,使各国之间没有嫌隙,因此受封郇、栎二邑。现在您继承了职位,在朝中没有奸诈的行为,国内没有邪恶的百姓,此时四方没有灾害,又没有外患内忧,仰赖着三位先辈的功劳享受禄位。如今国家太平无事,您却怨恨和大夫,如果此时君王加宠于您,您将怎样治理国事呢?”)

《春秋》:“冬十有一月壬午(十一),公弟叔肸卒。”

(0)

相关推荐

  • 76.第十七 釐王(晋纪武公卅九年)全文翻译解释

    今本竹书纪年 ◎釐王西元前682-677年 名胡齊. 元年庚子春,齊桓公會諸侯于北杏,以平宋亂. 三年,曲沃武公滅晉侯緡,以寶獻王,王命武公以一軍為晉侯. 四年,晉武公三十八年.晉猶不與齊桓公之盟. ...

  • 宣公·宣公十六年 大傅士会 体荐折俎 孙叔敖逝世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夏,成周宣榭火.秋,郯伯姬来归.冬,大有年.(公元前593年) [传]十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杜预 注:" 甲氏 . 留吁 , ...

  • 宣公·宣公十五年 解扬守信 宋及楚平 晋师灭潞 鲁初税亩

    [经]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秦人伐晋.王札子杀召伯.毛伯.秋,螽.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娄.初,税亩.冬,蝝生.饥.(公元前594年 ...

  • 宣公·宣公十四年 为国捐躯 康概赴死 行贿免伐

    [经]十有四年春,卫杀其大夫孔达.夏五月壬申,曹伯寿卒.(姬姓,曹氏,名寿,曹共公襄之子,继曹共公而立.公元前618年―前595年在位23年.)晋侯伐郑.秋九月,楚子围宋.葬曹文公.冬,公孙归父会齐侯 ...

  • 宣公·宣公十三年 先氏灭族 孔死悦晋

    [经]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夏,楚子伐宋.秋,螽.(蝗灾)冬,晋杀其大夫先縠.(公元前596年,乙丑,周定王十一年,鲁宣公十三年,齐倾公三年,晋景公四年,秦桓公八年,楚庄王十八年,宋文公十五年,卫穆公 ...

  • 宣公·宣公十二年 邲之战 武有七德 社稷之卫

    [经]十有二年春,葬陈灵公.楚子围郑.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秋七月.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丘.宋师伐陈.卫人救陈.(公元前597年,甲子,周 ...

  • 宣公·宣公十一年 叔敖监工 谏复封陈 郑国两端

    [经]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陈地,在今河南周口市西华县境(在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西六十里),距陈国国都不远.杜预注曰:辰陵,陈地.颍川长平县东南有辰亭.).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

  • 宣公·宣公十年 鲁奔齐丧 私子射父 子家遭报

    [经]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齐人归我济西田.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己巳,齐侯元卒.(姜姓,吕氏,名元,公子元.齐桓公之子,公子无亏.齐孝公.齐昭公.齐懿公之弟,前608年-前599年在位十年.)齐 ...

  • 宣公·宣公九年 臀郑皆亡 陈杀洩冶 三人戏姬

    [经]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公至自齐.夏,仲孙蔑如京师.齐侯伐莱.秋,取根牟.八月,滕子卒.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晋荀林父帅师伐陈.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卫 ...

  • 宣公·宣公八年 遂亡缺病 吴越登场

    [经]八年春,公至自会.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鲁至齐中间的邑名,齐邑.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东北,已经快到齐都了.公元前695年鲁桓公和齐襄公.纪侯在黄地结盟,目的是为了促成齐.纪的和议,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