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十一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未曾学完秦青的唱歌技巧,就自以为已经完全学会了,便告辞回家。秦青也不挽留。在城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席间秦青敲起拍板,慷慨悲歌,嘹亮的歌声振动林木,冲入云霄,把飘动的浮云拦住了。薛谭听了,便向他认错,请求返回重新学习,从此再也不敢说回家的事了。
秦青回头对他的朋友说:“从前韩娥东去齐国,路上粮食吃完了,路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换取食物。她走了以后,歌声的余音还在栋梁上久久萦绕,三天不断,附近的居民还以为她没有离开。”
“她又经过一家旅店,旅店里的人侮辱她。韩娥便拖长声音,哀哭不止,邻里的男女老少无不为之悲伤,相对流泪,整整三天吃不下东西。急忙去追赶她。韩娥回来后,又为大家放声高歌,全乡的男女老少无不欢天喜地鼓掌舞蹈,都忘掉了先前的悲哀。于是大家赠给她许多财物,送她回家。所以齐国雍门一带的人至今还擅长唱歌和悲哭,就是仿效了韩娥传留下的声音啊。”
(0)

相关推荐

  • 古文阅读-韩娥善歌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乞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十里老幼喜跃抃舞 ...

  • 古代歌唱家

    古代歌唱艺术的发展,民间出现了许多歌手如王豹.绵驹.韩娥.侯同.曼声以及歌唱教师秦青等. 韩娥是战国时期韩国一位民间女歌唱家,以善于唱情著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就出自对韩 ...

  • 皆自谓是

    ​皆自谓是: 他们的看法,完全不同 但是都认为,自己才对 性痴志凝 书痴者文必工 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 而无成者 自谓不痴 取舍相反 有所不同 然皆自谓 真之孔墨 自谓的,亦称"自状的&q ...

  • 列子 汤问

    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乎?"夏革曰:"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谓今之无物,可乎?"殷汤曰:"然则物无先后乎?"夏革曰:" ...

  • 愚公移山还有另一种内涵?《列子·汤问》:以道家视角看愚公

    要说河南省哪个行政区域最特殊,那应该属济源市了.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和1个直辖县级市,这个县级市就是济源.济源市本由焦作市代管,于2005年才划归省直辖,这与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密不可分.而更值得称 ...

  • 《列子·汤问》十六

    魏黑卵以暱嫌杀丘邴章.丘邴章之子来丹谋报父之仇.丹气甚猛,形甚露,计粒而食,顺风而趋.虽怒,不能称兵以报之.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黑卵悍志绝众,力抗百夫,节骨皮肉,非人类也.延颈承刃,披胸受矢, ...

  • 《列子·汤问》十五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quo ...

  • 《列子·汤问》十四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甘蝇,是古代的神箭手,只要一张弓,弓声一响,野兽就吓得倒地,飞鸟吓得掉在地上.他的学生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而技艺超过了老师 ...

  • 《列子·汤问》十三

    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quo ...

  • 《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 ...

  • 《列子·汤问》十

    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郑师文闻之,弃家从师襄游.柱指均弦,三年不成章.师襄曰:"子可以归矣."师文舍其琴,叹曰:"文非弦之不能钩,非章之不能成.文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 ...

  • 《列子·汤问》九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药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