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与意识:3方面理解大脑工作方式,帮你合理地运用大脑增强记忆

本文字数4300,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脑与意识》。

作者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认知神经科学家之一,欧洲脑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头人,世界脑科学领域大师级的人物。虽然本科主修数学专业,但对神经科学抱有极大兴趣,继而跟随认知神经科学创始人乔治·米勒、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创始人乔姆斯基、认知发展理论创始人皮亚杰三位大师的学生杰柯·梅勒学习。2014年,与其他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有“神经科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大脑奖。该奖项在脑科学领域,地位极高、分量极重,显示了迪昂在神经科学领域过人的天赋和巨大影响力。

在《脑与意识》中,迪昂集结了意识与思维近20年来的前沿研究成果,用丰富、富有创新性的实验,将深奥难懂的脑科学知识,以大众看得懂的方式娓娓道来,发现了人类主观意识的客观标志,原来意识是“可见的”,掀起了脑科学的新篇章。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心理学给意识下了一个定义:“意识,即拥有知觉、思维和感觉。这个解释可以说是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解释。想要给意识做出一个清晰的定义,我们很难从正面直接给出答案。作者说,我们在日常对话中所提到的“意识”,其实混淆了很多含义。为了不断逼近意识的本质,最好的方法,也许是和它近似的概念区分开,把它从模糊的认识中,不断剥离出来。那么,到底哪些不属于意识呢?

1、注意力不是意识

意识不是“注意”。“我们的大脑会进行有选择性地加工某些刺激,并且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具体来说,我们各种的感官,每时每刻都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外部刺激。

比如,眼睛看到的图像、耳朵听到声音、触摸到的物体等等。但是,为了避免信息过载,我们的大脑会有一种选择性的过滤机制,在无数的接收到的信息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进入大脑进行加工,指导我们具体的行为。选择什么样的信息能够进入大脑,什么样的信息不能进入大脑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注意”。

2、警觉不是意识

警觉指的是,人在清醒的状态下,能够感知到外部环境的能力。清醒地感知到外部环境,也不是意识。因为这并不涉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注意”和“警觉”,他们都只是能够感知和收集到外部信息,并不涉及大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可以说,它们都只是意识活动的前提条件。

那意识到底是什么呢?作者,要想给意识一个准确的定义,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叫做“意识通达”。只有“意识通达”,才真正算得上是意识活动。什么是“意识通达”?简单来说,就是你的感官接收来的各种信息,“通过”有意地筛选,“到达”你的脑中进行加工,让你的大脑产生了当前的想法。

比如,这个时候你正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看书,除了书本上的内容,你的视网膜上,也一定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像是散落在桌子上的铅笔、立在电脑旁的照片、挂在墙上的装饰画等等。与此同时,你的耳朵里可能还会听到客厅播放的电视声、孩子的声音。

但是这个时候你在专注的工作,所有的这些干扰,都只是停留在无意识的背景中,不会进入到你的意识中去。这时完全吸引的注意力的,是书本上的文字。这些书中的词句,此刻正占据着你的全部注意力,“通过”你的视觉系统,“到达”你脑中处理文字信息的区域,让你产生了和这本书内容有关的一些想法。这个时候,才能说你在进行意识活动。

所以,对意识做出明确的界定的最好方法,就是把“意识”从模糊的含义中剥离开来,区分哪些思维活动不是意识,然后不断逼近意识的本质。作者认为只有做到了“意识通达”,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意识活动。

02、大脑与意识的关系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重要基础。想要更好地理解意识活动,我们就必须要了解大脑的工作方式。那么人脑与意识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意识活动发生时,我们的大脑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状态呢?

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的高科技工具,像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电扫描器这些设备,为我们看清大脑活动打开了新的窗口。当我们读书、说话或者转移注意力时,这些设备都能够清晰地捕捉到大脑活跃的区域。科学家们最终得到的图像,绝大多数都表明,意识涉及到了许多脑回路的共同活动。

1、全脑神经工作空间

基于大量的脑成像研究,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意识的全新假说,叫做“全脑神经工作空间”假说。简单来说,我们的头脑中,每时每刻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并不都会被刻意加工,而是以不被感知的形式在头脑中不断活动,你并不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而一旦某个信息被选中,开始被大脑加工,这个时候,就需要意识发挥作用了。你可以把意识想象成一个特别会发起协作的超级连接点,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全部脑区的高级决策系统,都能获得这个被注意到的信息。因此,作者把意识这个超级连接点,称为“全脑工作空间”。

比如,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很多模块组成的工作室,而这些模块分工明确,各自有各自擅长的工作,有的擅长语言能力,有的擅长逻辑推理,有的擅长视觉处理等等。而意识就是一个路由器,负责统筹协调各个模块的信息。

也就是说,这个工作室会提取出被你注意到的信息,然后将这个信息配送到脑中的各个专门的处理区域。意识的本质作用就是将大脑的不同部位连接起来。所以,多亏了有意识这个全脑工作空间,我们脑中不同模块处理的信息,才能实现共享。作者说,目前对于意识的这些认识,就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大脑的工作方式。

关于人脑,我们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我们普通人通常只开发了10%的大脑,一旦我们开发出了更多的脑功能区,就能做到过目不忘,拥有各种超强的能力等等等的这些说法。这是神经科学家没有发现大脑皮层的各个功能时的说法,但现在来看其实是错误的。神经科学家基本已经知道了人脑每部分的功能,所以不存在那种能够帮我们开发大脑,提高记忆力和认知水平的技术手段。真正起作用的,是意识这个全脑工作空间,它保证了我们在处理信息时,不同的功能区会时刻保持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那么,基于对意识的新认知,我们到底有没有那些所谓的加强记忆的方法呢?

2、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

作者说,当然有。神经科学家发现,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都与学习和记忆有关。所以如果在记忆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不同区域,那么大脑中就会布下更大的记忆网络。这不但能够提高记忆效率,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回忆,让我们记得又快又好。

比如,阅读文字,可以帮你形成语言记忆,刺激大脑中颞叶上的回路;记笔记,会让脑中的运动皮层工作,为你的学习添加“运动记忆”;浏览书中的图片、表格会增加你的视觉记忆。

也就是说,在意识的调节下,你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式越多,整合的感觉和运动中枢也就越多,你的头脑中也就会留下越多不同种类的记忆。当你再回忆到所学知识的时候,会有更多路径通向这些内容。这个时候我们看出,“全脑神经工作空间”假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理解了意识的本质作用:意识是将人脑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共同协作。从这个角度看来,我们也能得出最靠谱的强化记忆的方法,那就是尽可能采取更多的学习方式,锻炼到不同的脑功能区。

03、意识活动有什么规律

那么意识在不那么活跃的时候,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呢?如果你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可能醒来没多久,就会非常清醒,你的意识开始了工作。你的工作效率,在这个时候也会很高。但这并不会维持一整天。你可能会在下午的某个时间段里感到无精打采,需要午休。休息过后,又会变得清醒,直到晚上睡前,再次感到疲惫。在这个循环中,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也有走神的阶段。这种出神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白日梦”。

我们的人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要在睡眠中度过。在睡眠这段时间里,你的意识,几乎停止了和外界的联系。我们的身体会受到这种昼夜自然节律的影响,意识活动也不例外。这个活动周期被称为“生理节律”。我们意识的活跃程度、身体的新陈代谢,还有体温、激素活动的变化,依照的都是这个生理节律,也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物时钟。这些活动大部分是在白天,尤其是下午达到顶峰,而在夜里睡眠时降到谷底。

在生理节律中,除了我们讨论过的清醒状态下的意识,还有两个很重要的环节,了解了它们我们才能相对完整地了解到,人的意识活动有着怎样的变化规律。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又很难克服的“走神”状态。你在这个状态下的意识,会发生轻微的改变。而另一个环节,则是睡着的时候,也就是意识的静止阶段,你主动切断了意识与外部世界的连接。

1、走神

在这个状态下,我们的意识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注意力会转向内部,像是过去的回忆、你内心的期望、欲望等,而不是外界的信息。白日梦通常会发生在人们独处、放松的时候,也有可能是进行无聊重复的任务,或者快要睡着的时候。通常的情况,大多数人清醒时大约有30%的时间,都在做白日梦。而且,越是年轻,白日梦就越多也越生动。有研究表明,白日梦的发生频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有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白日梦中包含了有价值、有益健康的功能。它能让你的大脑暂时得到放松,甚至可以成为我们创造力的源泉。面对一个难题时,短暂的走神,能够让我们的意识把两个很遥远的想法连接起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与此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白日梦会对干扰我们的记忆,尤其是对新接收到的信息产生干扰,导致快速遗忘。

所以,让大脑得到放松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做积极的有建设性的白日梦。具体来说,你需要找个不费力的事情做,让自己的大脑放松下来。然后,你脑子里想的是那些让你开心、幸福的事。让你的大脑迅速恢复能量,提高意识的活跃度,甚至能增加创造力。

2、睡眠

有研究发现,任何引起你的生物钟和生理节律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你的意识和行动。那么,怎么才能让活跃度降到谷底的意识,恢复到清醒状态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睡眠。我们的生理节律中,有三分之一是静止期,这段静止期,就是为了睡眠而准备的。

很多科学家都认为,睡眠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进化出来的产物。它让生物能够在不用寻找食物或者配偶时,保存能量和避开危险,因此长期占据了我们人体生物钟的一部分。睡眠还能够促进大脑中新细胞的形成,并且帮助大脑清除无用的信息。你的睡眠质量越高,就越能够保持意识的活跃程度。

总的来说,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一天当中,意识活动都在遵循着我们固有的生理节律。在白天清醒的时候,意识的活跃度会很高,也是我们学习、工作的最佳时期。除此之外,意识活动也会有相对低潮的时候。做积极的有建设性的白日梦,能够使我们的大脑得到有效的放松,激发创造力。当然,睡眠也是恢复意识活跃度的重要环节。

继续阅读(剩余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