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石:匪夷所思的质疑带来深深的无奈与无力

阿曼达·戈尔曼,题图由作者提供   源自网络
译者肤色,决定翻译资格?
文/愚石

前几天,一则新闻令我啼笑皆非,同时,也很困惑,不明白现在的世界,到底怎么了,更不清楚,以后会是怎么样。

新闻里说,美国青年诗人阿曼达·戈尔曼(Amanda Gorman)的诗歌“我们攀越的山岭”(The Hill We Climb)以及第一本诗集在被荷兰出版商缪伦霍夫公司(Meulenhoff)引进时,该公司选定的翻译,玛丽··卢卡斯·里内维尔德(Marieke Lucas Rijneveld),因为“肤色”不正确,遭到抵制。

阿曼达·戈尔曼,就是今年1月20日的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上朗诵诗歌的那个女孩,一个称自己为“a skinny black girl (一个纤瘦的黑人女孩)”的年轻诗人。

如果你读过她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那首诗,或许会记得其中的这几句话:

我们努力的目的
是为了打造一个
容纳
所有文化
所有肤色
所有性格
所有境况
的国家

在我看来,戈尔曼的这一段,表达了她希望所有人,无论文化、肤色或其它外在形象,都能被平等相待的心愿。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首诗被出版商缪伦霍夫公司引进荷兰时,其选定的译者里内维尔德,正是因为肤色,被人质疑,最终,出版商迫于压力,不得不另觅人选。

那么,这位里内维尔德,又是谁呢?她是一位年轻的荷兰作家、诗人,出生于1991年。2015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至今,已经出版了两部小说、两本诗集。

作者提供   图源网络

她的诗集处女作Kalfsvlies 一经问世,便获得了当年度荷兰C. Buddingh Prize(布丁格奖),这是以荷兰诗人C. Buddingh命名的奖项,在每年的国际诗歌节(Poetry International Festival)期间,由“国际诗歌”组织(Poetry International)颁发,用以奖励年度最杰出的诗坛新秀。

2018年,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De avond is ongemak (荷兰语版《傍晚的烦恼》),并于次年荣获了ANV Debutanten Prijs,这是荷兰国内为年度最佳新手小说作品设立的奖项。2020年8月,她更是和《傍晚的烦恼》(The Discomfort of Evening)英文版译者一起,荣获了布克奖(International Booker Award),也因此成为该奖项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除此之外,里内维尔德另一个引人注目的身份是,她一直表明自己,并非“二元”性,也就是说,她不支持人类性别仅为男或女。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都不难看出,里内维尔德和戈尔曼一样,才华横溢。我相信,她完全具备翻译戈尔曼诗歌的资格,凭着她优厚的文学素养,诗歌的荷兰文版本,一定也会大放异彩。事实上,在出版商缪伦霍夫公司公布了翻译人选后,戈尔曼本人及其团队也表示了认可,并第一时间转推了这个消息。

然而,有人认为,翻译戈尔曼的诗歌,要考虑的因素,不能局限于文学素养。而且,其它方面的考量,似乎还必须占比更重。

提出反对意见的,是荷兰的两位语言艺术家。

首先提出质疑的,是赛尔·克雷格(Zaire Krieger),她有很多头衔——法律专业人士、记者、主持人、荷英双语语言艺术家等等。去年,在当地举办的首届酷儿及女权主义诗歌大奖赛中,她担任评委。

作者提供   图源网络

可能你会以为,既然愿意担任“酷儿”、“女权主义”诗歌大奖赛的评委,那,应该会支持里内维尔德吧!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缪伦霍夫公司选定里内维尔德,她直言,很生气:“如果我说,有许多有色人种的女性语言艺术家,比如巴布斯·冈斯(Babs Gons)、莉赛特·马内扎(Lisette Maneza),都会翻译得更好,那么你们觉得,我到底有多愤懑?”

缪伦霍夫公司随即回应,选择里内维尔德,是因为她和戈尔曼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两人都很年轻,都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而且,里内维尔德在性别和精神健康领域的专注,使她和戈尔曼一样,清楚地意识到建立一个“非二元”社会的不易。

其后,围绕此话题的争议持续发酵。2月24日,随着另一位时尚界人士兼文化活动家的发声 ,整件事情达到了顶峰。

这位仍然是女性,叫珍妮丝·杜尔(Janice Deul),她在推特上发问,为什么出版商会选择一位“白人”作家来翻译一个“黑人”诗人的作品。

她说,“在我、以及其他在社交媒体上已经表达了痛苦、沮丧、愤怒和失望的人看来,(选择里内维尔德)是一个欠考虑的决定。戈尔曼的生活轨迹、作品一直受她的’黑人’身份、经历所影响,这正是里内维尔德所欠缺的。“她还说,“并没有任何针对里内维尔德的意思,但是,为什么缪伦霍夫公司选了这个作者翻译戈尔曼的诗歌,而不是一个年轻的黑人女性语言艺术家?”

作者提供   图源网络

老实说,对于这两位活动家的质疑,我实在觉得匪夷所思。

很简单,照她们的逻辑,如果翻译者应该和原作者有相似的经历,甚至相同的肤色,那么,我想,世界上的许多文学著作,可能都无法翻译成其它文字,广为流传了。

远的不说,就以我平时关注较多的白睿文老师(Michael Berry)为例,他先后翻译了王安忆的《长恨歌》、余华的《活着》、叶兆言的《一九三七年的爱情》、台湾作家舞鹤的《余生》等作品,以及去年疫情期间的日记。其中,《余生》获得了NEA翻译大奖,并入围“最佳翻译书籍奖”(BTBA)。

白睿文老师,也是一个“白人”,和这些作者,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更没有任何与他们相似的经历。可是,谁又能否认他的翻译成就呢?而且,许多英语世界的读者,正是通过他的翻译,才了解到,在那遥远的东方,那片土地上,不同时期发生过的不同的故事。

我想,作为一个译者,除了文学素养外,最重要的,应该是对于原著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了解背景的必要功课,而不是苛求其必须和原作者一样的经历。至于要求他们肤色相同,恕我直言,简直就是荒谬可笑。

更令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支持这两位活动家的观点。我并不清楚,支持者中,哪些是真正赞同,哪些只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政治正确”。

是的,在我看来,目前这种“政治正确”,大有矫枉过正的趋势。

我也认为,所有人,无论肤色、种族,应该被平等相待。我也支持BLM运动的初衷,那是为了帮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黑人发声。运动兴起以来,多次声势浩荡的游行示威,令它的成效卓著——如今,放眼全美,直至全世界,试问有谁敢公开歧视黑人?甚至于,大学录取、工作应聘、文学艺术领域的评奖等方面,黑人身份,几乎已经等同于加分项了。

而如果你对此哪怕提出一丁点儿反对意见,分分钟都可能被扣上政治“不”正确的帽子,被孤立、被“社死”。所以,即使内心不认同,许多人也只能在“政治正确”的大旗下,选边站队。

或许,这就是缪伦霍夫公司在面对这两位黑人活动家的质疑时,只好唯唯诺诺,丝毫不敢据理力争的理由——哪怕这个人选完全符合要求,哪怕她在某方面也是一个“少数派”(性别“非二元”支持者),但,谁叫她不是一个黑人呢?

至于杜尔女士所质疑的译者缺乏黑人身份带来的经历,我不否认,戈尔曼“黑人女孩”的身份,在其成长经历中,一直是她前进的动力。因此,她才在诗中感慨,“一个纤瘦的黑人女孩、奴隶的后裔、单亲妈妈的孩子,也可以梦想成为总统,更没想到,她会在这里,为一位总统吟诵。”

我也知道,文学作品中,都折射着时代的背景,比如,戈尔曼的这首诗,部分段落,正是目睹了总统竞选中的种种乱象,包括史无前例的国会山暴乱后,写下的。有感于此,她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各方摒弃成见、拒绝分裂、重建和谐家园的愿望。“我希望这首诗能够代表我们国家团结一致的时刻,也希望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这个国家新的篇章、新的时代。”

但是,所有这些,并不意味着译者因肤色、经历的不同,就无法和戈尔曼共情。相反,我相信,原定的译者里内维尔德,也一定有一个美妙的梦想,并且一直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着,所以,年纪尚轻的她,才能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

被迫停止了翻译工作的里内维尔德直言,对于网络上的这一轮“骚乱”,非常震惊,但对于人们“觉得受到了伤害”,她也表示理解。我无从得知她是否真心理解那些人的质疑,但我从她的话中,能感受到深深的无奈、无力。

在我心里,戈尔曼的这首诗,非常美好,值得被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读到。但是,如果人们都和两位活动家一样,对译者的经历、肤色如此提出如此苛求,那我想知道,究竟能有多少人符合资格?

原作者戈尔曼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代表“团结一致”的时刻,那么,活动家们以肤色、经历来筛选译者,是不是正和原诗的初心相悖呢?

~the end~

“二湘空间”视频号开播了

作者简介:

愚石,70后,客居孤星之州。全职农妇,兼职教师。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0)

相关推荐

  • 517电影厅 | 黑与白

    SKIN <肤色> 导演: 盖·纳蒂弗 主演: 乔纳森·塔克 / 杰克逊·罗伯特·斯科特 上映日期: 2018-08-14 (好莱坞短片电影节) 片长: 21分钟 获奖情况:第91届奥斯卡 ...

  • 【诗歌】爹 (外三首) | 愚--水

    文|愚水 爹 回忆从清醒中来. 有时,也从梦中. 您不在眼前. 却在我的思念中摇晃. 高大洒脱, 辛勤劳作的您. 仿佛记忆才有, 您也不在那里. 但每个场景,包括您被夏天晒的黝黑的胸膛 都像您那双粗糙 ...

  • 情绪才是更重要的思考 ——《情商1》│ 书海遨游 No.19056

    书海遨游No.19056 情绪才是更重要的思考 --<情商1> 推荐程度:*** (如果作为入门翻翻还不错,但今天你已经有很多其它更好的选择)) 原书阅读:393分钟 本文字数:1,804 ...

  • 《对诗歌的反叛:阿尔托文集》编选说明|尉光吉

    <对诗歌的反叛:阿尔托文集>一书即将由行思文化推出. 题图为: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 安托南·阿尔托,正如他对自己的称呼,一个"被遗忘了的诗人" ...

  • 2020国际布克奖公布,28岁荷兰作家获奖

    8月26日,由玛丽·卢卡斯·里内维尔德(Marieke Lucas Rijneveld)写作,米凯莱·哈奇森(Michele Hutchison)翻译的<不安之夜>(The Discomf ...

  • 伦42210

    伦42210

  • 诗歌朗诵|其愚:心中的那道光

    朗诵|云上 心中的那道光 文/其愚 我看到你喷火的双眼 纵使战败你也紧紧抓住我的手 你的不可一世 让我泪如雨下,而又心花怒放 如此单纯而又愚蠢 爱情的陷阱没有设防 义无反顾 陪你昏天黑地 无论你是有意 ...

  • 【诗歌】愚耕:晨韵外一首

    [诗歌]愚耕:晨韵外一首 原创 毛小玟 龙溪文学 今天 第 731 期 晨韵外一首 ◎愚耕 晨韵 欲捕朝霞背影 迎着赴面的晨风 徒步在飞凤山.哨雷坡 两山相间的山峦 感受山野曲经之幽爽 猫身野岭 觅途 ...

  • 如何用英语表达不同种族的肤色?

    Ronnie老师说她经常听到来自亚洲的学生介绍自己说"I'm yellow",这其实是有问题的. 今天我们就跟着Ronnie老师来梳理一下如何用英语准确表达不同种族的肤色: 从以上 ...

  • 文学原创•《​​树荫下,有一群小草》作者 愚 石

    树荫下,有一群小草    作者  愚   石 烈日,像无数把利剑 刺穿浓密的树荫 斜插到地上 闪着寒光 一阵微风吹过 把它轻易地肢解成斑斓的光片 在地上摇曳 一棵小草 旁若无人地哼着古老的歌谣 那瘦弱 ...

  • 愚石:与屈原同姓,和广州的家人远隔重洋,我的端午遐想

    图源网络 端午遐想 文/愚石 小女儿九年级时,有一次,把她的一份作业拿到我们面前,说是需要帮助.原来,其中有一项"家族中的名人",她希望我们能跟她讲一讲. 于是,先生再一次翻出珍藏 ...

  • 文学原创•《​​​清 明》作者 愚 石

    清  明         作者 愚 石 我把琴弦调低八度 和着四月的清风 浅浅地唱起儿时的童谣 我看见  天涯咫尺 母亲那满脸的慈祥 我把牛背上吹过的短笛 换成一支长长的洞箫 和着清明绵绵的细雨 低低 ...

  • 文学原创•《​​​为了这一刻》作者 愚 石

    为了这一刻 --怀念2020抗疫援潜的勇士们    作者 愚 石 这个冬天不下雪 只为一个虔诚而美丽的承诺 自从你疲倦而伟岸的背影 从我滚烫的泪眼离去的那一刻 我就许下一个心愿一一 请我可敬的抗疫援潜 ...

  • 文学原创•《​​​孔二己》(小说) 作者 愚 石

    孔二己(小说) 作者 愚石 徬晚,热闹了一天的乡村小牌店子仍然聚满了人.一个令村民瞠目结舌的消息,通过"导火线"(一村妇绰号)爆炸开了:孔二己发大财啦!捡到了十万块钱啦!     ...

  • 文学原创•《​​​醒来的梦》作者 愚 石

    醒来的梦    作者 愚石       一 当你走不进另一扇门的时候 你就转身 去把自已的屋收拾好 你会发现 里面会有许多值得你留恋的东西        二 春天带给我们的 许多都是生理上的愉悦 而冬 ...

  • ​文学原创•《​​树上 一截枯枝在等着》作者 愚 石

    树上 一截枯枝在等着    作者 愚石 满树的绿 拉着太阳 献媚 满树的叶 挽着春风 谄谀 只有一截枯枝沉默不语 庄重的像一座石碑 斑剥的文字 记录着不朽的岁月 似戟的身躯 镌刻着雷电的痕迹 该绿的  ...

  • 文学原创•《​​火山石》作者 愚 石

    火山石    作者 愚石 之所以如此暗淡 是因为你曾经无比的绚丽过 之所以如此冰凉 是因为你曾经疯狂的炽热过 之所以如此顽冥 是因为你曾经轰轰烈烈的缠绵过 之所以如此孤零 是因为你曾经热烈的拥抱过 你 ...

  • 文学原创•《​在春天》(同题诗征稿) 作者 愚 石

    在春天    作者 愚 石 这个季节  没有堕落 所有的花都掀开盖被 褪去围裙 撩起碍事的纱巾 隐约的 含苞的 半裸的 一丝不挂的 统统坠入淫荡的爱河 任蜂蝶在光天化日下 肆意猥亵 猥琐的霪雨 扒光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