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的时候,他一顿能够吃掉整整一只鸡...

102岁的时候,他一顿能够吃掉整整一只鸡。107岁的时候,他一顿仍然能够吃掉半只鸡。他喜欢吃自己做的饭菜。104岁之前,自打退休以后,除了特殊情况,张初礼每天的生活轨迹基本是这样的:
清晨5点3半起床,有时会出去吃早茶。吃完早饭后,步行爬山。爬山后,中午在外面吃上一碗豆腐花,偶尔也会吃一只面包喝点开水。下午逛回家时,顺便去菜市场买菜。回到家里,亲自下厨房为自己和家人做好晚饭。晚上9点,准时上床睡觉。
张初礼曾在食堂做过师傅。除了中午吃得比较简单,吃得比较少之外,他早餐和晚餐吃得都相当多。吃早茶时,他嗜好牛肉丸;吃晚饭时,他尤其喜爱鸡肉、鱼肉。
106岁的时候,吃广式早茶,张初礼最多能够吃掉3碟牛肉丸。不过,有人跟他提起他早茶的食量时,张初礼总会反驳说:“我只能吃两碟牛肉丸,不要让别人误以为我吃很多。”
张初礼爱吃的牛肉丸是经典的东江做法。是将清水、精盐、味精、白糖、湿淀粉放入盆中,调成味料。把牛肉放在砧板上剁成细泥,加入味料盆中搅拌至起胶,挤成丸子,浸入冷水盆内。把牛肉丸放入沸水锅内,用小火汆,水保持微沸,火候不宜过旺。至牛肉丸浮出水面便熟,捞起放入冷水里浸1分钟,再放入沸水中泡约5分钟至热后捞起,放入汤窝内,加葱球,撒胡椒粉,淋上猪油,用中火将炒锅烧热,放入上汤,烧至微沸后撇去汤面的浮沫,轻轻倒入窝内便成。这道牛肉丸又被称为爽口牛丸,制法独特,汤味清香,肉丸爽脆。
一直到104岁,他都是自己买菜做晚饭。因为特别喜欢吃鸡肉,他三天两头买只鸡回家,晚饭桌上,几乎每天都有鸡肉。他放开肚子吃的话,一个人就能吃掉一整只鸡。他尤其爱吃白切鸡,而且是自己亲手做的。
他的白切鸡,就是普通的家常做法。其做法是,将葱丝、姜泥、精盐拌匀,分盛二小碟。用中火将炒锅烧热,下入花生油烧至微沸,取出一部分,分别淋在二小碟中,剩下一些盛起待用。将未下蛋的肥嫩母鸡宰杀洗净,放入微沸的沸水锅浸没。浸时将鸡提出两次,倒出腔内水,以保持腔内外温度一致。约浸15分钟至熟,用铁钩勾起。先在冷开水中浸没冷却,洗去绒毛和黄衣,再晾干表皮,浇上熟花生油,切成小块,盛入碟中,堆砌成鸡形即成。此菜表面光润明亮,皮爽脆,肉软嫩而清鲜。食用时以姜泥和葱丝佐食,滋味尤美。
晚饭时,张初礼会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白切鸡,一边再喝点葡萄酒。他一般不跟家人喝,但如果有朋友来,他则会跟朋友一起喝。
有时,张初礼也会把鸡做成东江盐焗鸡,或是一锅香气浓郁的煲鸡汤。煲鸡汤时,他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在里面加入了多种独特的食材和调料。这样煲出来的鸡汤,味道浓郁,其他人不太喜欢,他自己却喝得乐此不疲。
偶尔,张初礼也会用猪尾和鸡脚煲上一锅老汤。他同样也会在这道鸡脚汤里加上许多自己喜欢的其他的独特食材和调料。
除了鸡肉,鱼肉也是张初礼相当喜欢吃的,特别是一道郊外大鱼头。
他的郊外大鱼头,仍然是当地的家常做法。
具体做法是,首先将鱼头去鳃洗净后抹盐,沾上干淀粉;将豆腐切成大小均匀的长方块;将鱼头在油锅中反复浸炸10分钟,炸至鱼头轻浮脆香后捞起;再把豆腐放入油锅中,约炸两分钟捞起。其次,把肉丝、姜丝、蒜肉、冬菇丝一起在锅中爆香后,烹入料酒,加鲜汤、豆腐块、鱼头,略煸一下,全部盛进砂锅,放点酱油;砂锅小火焖烧,到鱼头变软时,加入白糖、蚝油、味精、精盐,继续焖烧至香味四溢,捞起鱼头置于碟中,洒上点胡椒粉。最后,将砂锅内原汤放入郊菜和其他食材调料,用湿淀粉勾芡炒制;郊菜摆放鱼头四周,原汤淋在鱼头上,美味即成。
这道菜形如狮子头,骨酥香而味浓郁,既是当地的特色菜,也是张初礼的看家菜。
除了嗜好鸡肉和鱼肉,张初礼吃饭还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快,104岁时,一大碗米饭,他5分钟之内就能吃完;另一个是鲜,他只吃新鲜米饭,从不吃隔夜剩饭。
没有健步爬山之前,张初礼闲暇之余,一度用来种菜。他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上了玉米、香蕉、南瓜、木瓜,还养起了鸡鸭。这些都成了他下厨房的最便当的食材。后来搬家搬进了楼房,他就无地可种了。
张初礼喝点酒,但绝不酗酒,更没醉过。至于香烟,则是从来不抽。百岁高龄以后,他饭后会读一读报纸,却从未戴过老花眼镜。他最初没有午睡的习惯,只是在107岁以后,每天才午睡半个小时。
张初礼吃饭很快,脾气却挺好。邻居们的印象中,他从来没有跟人红过脸。社区里有什么事情,别人家有什么困难,他总会捐上一点款,居委会每次捐款都有他的份。常挂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天增岁月人增寿,(好)施比寿更加有福气!”
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却在当代中国活成了广州最长寿的男人。这位乐善好施的老人也有一个遗憾,这个遗憾就是:“解放前,我30岁的时候,在洪德路看到一个17岁捡垃圾的小伙子被人打致重伤,我将身上几元给了他,叫他去看医生,但是他肚子太饿,去买了东西吃,结果后来就伤重死掉了。如果当时我有多点钱,他就不会死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