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二十四)


=

(竹)+

(肋,支撑性骨架)。


像有锋刃的长柄工具或兵器。金文

有所变形。有的金文

画出锋刃与握柄。篆文

写成弯柄形。隶书

失去手柄形状。

、

,甲骨文线条化而作

,西周金文作

,戰國作

,形體一脈相承。凡是从刀的字,本義與刀類器具或刀之特性、功效如鋒利、切割、剖分、刻鏤、傷害等有關。


是指事字,在“刀”的锋面

上方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刀口。篆文

将甲骨文的

写成

。刀的锐利部位叫“刃”,用刀刃砍斫叫“刅”(创)。

”指刃之所在,為指事字。本部只隸二字,一為 “

”,訓“傷”,刃之所觸必傷,則字从刃得義。一為“

”,所表乃帶刃之兵器,故取刃成字。


、西周金文作

,均从

从刀。徐灏《說文解字注箋》丯下引戴侗說:“丯即契也。又作㓞,加刀,刀所以契也。又作契,大聲。古未有书先有契,契刻竹木以為識,丯象所刻之齒。”其說甚是。故此即後來之“契”,字从刀从丯會意。許慎以形聲為釋不確。凡是从韧的字,本義與刻或刮有關。

艸蔡也。象艸生之亂也。凡丯之屬皆从丯。讀若介。古拜切。

、

等形,為㓞(契)所从。古未有書先有契,契刻竹木以為讖,“

”即契,字像所契之齒。其本義與草芥無關。其形也非草生散亂之象。本部只隸一“

”字,訓“枝

”(即枝柯),當从之假借義得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