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书里,藏着你的格局

文 | 念念

来源:乐问官方服务号(ID: lewenguanfang)

以我观书,以书观我。

最近,因为一段精彩绝伦的讲课视频,复旦女教师陈果再次爆红网络。

别人喜欢你和你喜欢你自己都很重要,但是当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你喜欢你自己更重要。

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

第一,你幸福地生活;第二,使更多人幸福地生活。

真正的正能量是你活出了一种光源,你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你的存在本身便有一种光明,自由、自信、从容、优雅,你的存在本身就变成了一种富有感染力的光明。

干练优雅的气质,淡定从容的的姿态,加上深刻独到的见解,让这位80后女博士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和好评。

要论外表,陈果或许不是最美的,但在很多学生和粉丝眼里,她却是当之无愧的“复旦女神”。

看过视频的人应该都会有同感,课堂上的陈果,神采飞扬,妙语如珠,言谈举止间都在散发着一种自信的风采,充满了感染力。

正如她自己所说,她已经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在不知不觉间就能照亮他人。

而这份光,其实就是源自于她的知识和智慧。

从1999年进入复旦学习开始,一路攻读到博士,继而留校任教,近二十年学习和职业生涯,陈果的人生都和“读书”两个字密不可分。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她去欧洲做过多次访问学者,还利用课余时间,致力于从事哲学翻译和写作。

去年出版的《好的孤独》一书,已然是当下热销的哲学读本。

曾有读者问她,读书何用,她的回复是:以我观书,以书观我。

短短八个字,却是只有以书为友的人,才能悟到的境界和格局。

时间决定人生的长度,思维决定人生的广度。

是对读书的热爱,成就了现在睿智通达、自信卓然的女教授,陈果。

夸美纽斯说,书籍是培育智慧的工具。

那些看进脑海里的书,是滋养一个人成长的养分,会在日积月累间充实着我们的知识底蕴,开拓着我们的人生视野,把我们的思想淬炼得日益丰盈。

北宋大诗人欧阳修有一句名言: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书读得多了,自然就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认识一位90后的农村姑娘,在她所在的那个偏远小村里,她是唯一的大学生。

初中毕业时,身边所有的同学都选择了打工赚钱,长辈们也都劝说她读书无益,唯有她一直坚持要读高中、考大学。

因为家境贫困,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家人还在犹豫要不要让她去念。

她壮起胆子,央求父亲带着自己去亲戚家一户户拜访借钱,然后一个人拎着行李坐30多个小时的火车,从北方到福建求学。

大学四年,她比高中时学得还要认真,每年都是优等奖学金的获得者。后来又凭借突出的表现和成绩,得到了校方推荐,成为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实习生。

我认识她时,这个一脸书卷气的姑娘正捧着一本《海边的卡夫卡》看得入迷。

后来熟识了才知道,随身带书,早已是她多年的习惯。

现在的她,不仅在城里扎下了根,还升了职当上了品牌文案主管,月薪过万。

当年那些劝她不要读书的长辈们,也终于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她时常感慨,这些年,每次回到老家,都会庆幸,还好当年坚持读书。

否则,现在的自己就会和村里的同龄人一样,要么在家当家庭主妇带孩子,要么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当着廉价劳动力。

“读书虽然并没有让我功成名就,但它给了我看世界的机会,也从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这比能挣多少钱要重要得多。”

你眼中的世界,都是由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的。

真正优秀的人,未必就是起点有多高,而是他们不会把自己局限在一方小天地中。

他们眼有星辰大海,胸有丘壑万千,这些,都是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带来的格局。

如果说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扇门,那么读书,就是打开那道门最好的钥匙。

它让人得以跨越视野的局限,看到目光所不及之处,并由此而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最终实现逆袭和改变。

知乎有个问答: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

得到最高赞的回答是:

“当你开始想要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读书的意义。因为,是读书,教会了你思考。”

关于这个问题,杨绛先生也早已回答过:

“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是的。

读书本身看似可有可无,其实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处。

或者说,它就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你平时也许无所知觉,但它却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滴转化成为你的学识、修养和气质。

甚至,它还将决定,你所遇见的人和事。

杨绛先生第一次和钱钟书见面,是在清华的古月堂。

那天,杨绛手里拿着一本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唐·吉坷德》,温柔娴静的样子,一下子就吸引了前来拜访钱钟书的目光。

钱钟书先生也是出了名的爱书之人,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两个年轻人很快找到心灵相通的感觉。

初相识的钱钟书还为杨绛写了一首诗:

“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这段因书结缘的爱情,度过了幸福相守的六十多年光阴,也成就了中国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每一本书,对于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少年时,因为读书而萌生希翼,得以勇敢茁壮地成长;

青年时,因为读书而走向世界,得以探知世间种种美好;

中年时,因为读书而心怀感恩,得以找到尘埃落定的幸福。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组合起来,就是我们的人生。

作家凯勒所说:

“一本书像一艘船,会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从此岸到彼岸,书,就是我们命运的摆渡者。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书知道答案。

作者:念念,首发自公众号:乐问官方服务号(ID: lewenguanfa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