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荀子》:君子忍辱而得荣,小人求成反得祸。

《荀子●荣辱篇》:“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
小人也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
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必不遇其所恶焉。是故穷则不隐,通则大明,身死而名弥白。
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知虑材性,固有以贤人矣。夫不知其与己无以异也。则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故孰察小人之知能,足以知其有余,可以为君子之所为也。
就资质、本性、智慧、才能来说,君子和小人是一样的。喜欢光荣而厌恶耻辱,爱好利益而憎恶祸害,这是君子和小人所相同的。但他们用来求取光荣和利益的途径和方法则完全不同了。
小人嘛,想要求别人相信自己,却又喜欢说假话;想要别人亲近自己,却总喜欢欺诈、说谎;想要别人赞美自己,而自己的行为却如禽兽一般下流。他们考虑问题难以做到真正的明智,做起事来难以稳妥,坚持的一套“理论”难以成立。结果就一定不能得到他们所希望得到的光荣和利益,而必然会得到他们所厌恶的、所想要避免的耻辱和祸害。
至于君子嘛,对别人说真话,也希望别人能相信自己;对别人忠诚,也希望别人能亲近自己;善良正直而处理事情合理,也希望别人能赞美自己。他们考虑问题总是很明智、很合理,做起事来总是能够顺利而平安,坚持的价值观正确,信仰的是真理。这样的结果就一定能成功,一定能得到他们所希望得到的光荣和利益;一定不会遭受他们所厌恶的耻辱和祸害。所以他们穷困时名声也不会被埋没,而通达时名声就会十分显赫,死了以后名声会更加辉煌。
小人看到君子这么成功,无不伸长着脖子、踮起了脚跟而羡慕地说:“这些人的智慧、思虑、资质、本性,肯定有超过别人的地方吧?一定有哪个神仙、有哪个佛、或哪个天使在帮助他吧?”他们不知道君子的资质才能与自己并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只是君子所做所为措置得恰当,而小人将它措置错了。所以仔细地考察一下小人的智慧和才能,如果真想做一个君子也是绰绰有余的。
解析:君子和小人都是要追求荣耀、成功、顺利、安全的,也都是想逃避耻辱、失败、灾祸、危机的。君子会通过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认真把握好过程,把握好因果(本末)关系(如因为不怕吃苦而获得幸福的人生;因为忍辱负重,而获得荣耀),结果一生顺利、安全、成功。而小则忽略过程,只想凭空获得成功,荣耀(如:不想劳动只想收获,不愿奋斗只想要成功,把欺侮别人做为自己的荣耀,把看不起别人当成很有派头,把耍官僚当成自己的尊严),结果惹来一大堆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