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戎狄:崛起于五台山清水河 “战国第八雄”何以成失落的“神秘王国”?(1)
相关推荐
-
春秋战国时代太行山两侧和河内陆区对局势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代太行山两侧和河内陆区对局势的影响 序言: 太行山是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将华北地区分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带,在古代被称为天下之脊.而河内陆区在周朝被称为南阳地区.两地自先 ...
-
自我与他者:先秦诸侯们是如何看待自己和其他诸侯国的?
先秦时代的各国,大都自视为天下的中心,并以各自的世界观去看待其他邦国.他们眼里的世界观和外国观,可是各有特色,大有来头的. 1.秦国:视中原为'蛮夏'的东夷后裔 秦国一直有着浓郁的蛮族色彩.有着西戎习 ...
-
春秋时期在河北建都的十四个国家详解,看看你老家有几个
邢国:周成王封周公第四子姬苴(邢靖渊)于邢国,是周朝的53个姬姓封国之一,先后传二十世,历五百余年.周初邢地是戎狄频繁活动的地区,西周邢国是太行山以东具有征伐权的元侯之国,肩负着阻止戎人东出太行,骚扰 ...
-
最后的戎狄:铁血孤狼 │“战国第八雄”的征服与被征服
鲜虞白狄的征服 看啊, 恒山山脉与五台山脉之间, 滹沱支流清水河畔, 鲜虞白狄蓬勃生长. 进入战国时代,白狄鲜虞的一部主力,从晋国之北,跃进到太行山东,开始了另一场征服. 他们也许没想到,这一片陌生的 ...
-
在战国七雄中,第八雄是诸侯国,很神秘不知是如何崛起的?
战国七雄人尽皆知,战国第八雄则相对少人知道.甚至有人说,这战国第八雄是宋国.也不算错,不过个人不认同而已.战国时代的宋国,没有被灭亡的原因不过是作为战略缓冲地带而已,齐国,楚国魏国,都在宋国边缘,作为 ...
-
西周霸国(戎狄)的玉器
西周霸国(戎狄)的玉器
-
诸史家关于黄帝是戎狄和游牧民族的论说
为了让读者一窥黄帝是戎狄和游牧民族史学观点的全貌,今将近几十年诸史家相关论说辑录如下: 一.郭沫若先生 这些神话反映出蚩尤原在东南方,习惯于阴雨气候,黄帝则属于"迁徙无常处"的北方 ...
-
公刘在戎狄真正要干什么?他是要复国|史记次元周世代004
文明带着偏见.这在周王朝历史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周王朝的先祖们在原来的地方混不下去了,一路逃到了戎狄之地. 几千年之后,我们仍然倾向于认为,当时落魄的姬姓家族代表着某种先进的文明,而 ...
-
【徙戎论】全文翻译,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
[1]戎狄天性 夫夷蛮戎狄,谓之四夷,九服之制,地在要荒.<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岖川谷阻险之地,与中国壤断土隔 ...
-
戎狄:古代黄土高原上的另一种居民丨唐晓峰
按:唐晓峰(1948-),辽宁海城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文地理.城市历史地理.先秦历史地理.近代北京历史地理.地理学思想史等. 我们常说黄土高 ...
-
《史记》被民族学证实的一处讹误:先秦时期“戎狄”并非游牧部族
(本文为林屋公子<周朝八百年>系列030) 前文我们多次提到与周人互动的"戎狄",那么,这些所谓的"戎狄"到底是什么群体呢?因为周与戎狄的战争贯穿了 ...
-
我国寻求戎狄考古遗址方面的两个误区丨林沄
「核心提示」 本文节选自林沄先生<柯斯莫〈中国前帝国时期的北部边疆〉述评>一文,题目为编者自拟,特此说明.引用请下载原文.原文刊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3期,页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