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太极大师的练拳方法跟你可能不尽相同

(0)

相关推荐

  • 陈耀庭对太极桩的理解

    陈耀庭先生,浙江杭州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我国知名材料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五十年代初跟牛春明学习杨式大架:六十年代在北京跟随吴式太极拳名家刘晚苍,学习吴式太极拳及推手:七八十年代跟汪永泉弟子 ...

  • 杨式汪传(汪永泉)太极拳十九劲

    汪永泉先生是杨澄甫弟子,所传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自其传人魏树人的<杨式太极拳述真>等著作出版后,影响很大.老六路练法和杨式太极拳大架区别挺大,看汪先生的拳照是大架路子,但看魏树人的著作,动作 ...

  • 太极大师的练拳心得日记,看完能应用上肯定收获不少

    太极拳呼吸之道,主要是气沉丹田,鼓荡丹田内息,以与连绵不断之动作相应.因内息之鼓荡不停,亦自能抽动外面呼吸之气往来不辍,且细匀深长,如胶似漆.但我们并不去注意它,须让它自然出入,出则势开而放,入则势合 ...

  • 一位台湾太极大师的练拳心得,值得一看!

    很多人问我要怎么松,怎么沉?听到这个问题使我非常的感慨,而且有不少练了十几二十几年的人在问这个问题,为何?因为大家都把精力放在论谁才是真传,谁是跟那个名师学的等等上了.可是,每一代拳法多多少少都会有所 ...

  • 太极大师的经典拳论,看一遍胜过自己练十年1

    太极大师的经典拳论,看一遍胜过自己练十年1 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稳静之后而后出动,并要在动时仍保持其 ...

  • 太极大师的经典拳论,看一遍胜过自己练十年

    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稳静之后而后出动,并要在动时仍保持其稳静,不可因动将身心的稳静分散了,这是需要注 ...

  • 必看点|太极老前辈的练拳心得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 ...

  • 【太极汇】练拳人要想提高练拳效率切记要抓住“五度”

    一.高 度 练太极拳的架子可高可低,高架子运动量小,适合于初学体弱多病者:低架子运动量大,适合于身强力壮年青者,对习拳者来说,架子的高低因人而异,不可勉强,只要习练者感觉舒适即可,不可教条,个体差异是 ...

  • 一位太极前辈的练拳心法

    一,太极拳外入门,就是骨架摆对,身体放松,用腰胯档整劲. 二,太极拳内入门,修炼内气,丹田是溶炉,通常叫水火同炼. 三,丹田象一袋沙,要越堆越多,越练越沉越重. 四,根不要僵,脚后跟着力,关期是根劲, ...

  • ​[雒水太极直播课堂]练拳人用艾灸养生的技法和注意事项(二)

    梁辰武老师: 怎样选择和签别艾条的质量好坏以及艾灸适应的病症.艾灸疗的各种技法和注意事项 梁辰武老师是一位年轻有为.甘于奉献的传统杨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1980年出生,很小就喜欢运动,2004年启蒙于 ...

  • 一位陈家沟太极老人的练拳心得

    一位太极老人的练拳心得 当今社会热爱太极拳者很多,多数是为强身健体,亦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研究技击的.河南焦作市体委.温县体委举办了多次太极拳年会,有形和无形地促进了太极拳的发展. 在对抗赛的现场,人们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