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同情中国人,亲自访华,为何鲁迅等一大批文人都要炮轰他?
相关推荐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梁启超先生故居,饮冰室
文化为民族之根本,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基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来为世界所敬仰,梁启超先生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的全面性,他在治学上面的孜孜不倦,他在教育上的独到让人刮目相看,我曾到过先生的 ...
-
1924年鲁迅与泰戈尔参加晚宴,吃到一半便拂袖离去,说:一塌糊涂
生命如横越的大海,我们相聚在一这条小船上.死时,我们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 --泰戈尔<飞鸟集> 作为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泰戈尔在当时的影响遍布全球.就连总理都称赞他是&quo ...
-
1924年泰戈尔访华,为何鲁迅在晚宴中离席而去,还说“一塌糊涂”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泰戈尔. 民国时期,才子佳人层出不穷,比如徐志摩,鲁迅,胡适,林徽因等人,都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同时,也留下不少著 ...
-
泰戈尔在北大、清华的演讲,至今依然震撼中国人
自觉的灵泰戈尔三次访问中国,开启二十世纪初中印文化交流.1924年4.5月间,64岁的泰戈尔应梁启超.蔡元培之邀访华,"泰戈尔热"进入高潮. 访华前泰戈尔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东方 ...
-
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24年访华时,鲁迅为何中途拂袖离去?
"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这句话经常在鸡汤文里出现,这可不是某个段子手写的,而是著名作家泰戈尔在<吉檀迦利>里写的名言.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部< ...
-
何宝康·今天,我们依然需要鲁迅 ——读钱理群先生的《鲁迅与当代中国》
作为绍兴人,我们要真诚地感谢钱理群先生,因为他在"文革"后期和年轻朋友一起秘密地讨论鲁迅与当代中国时,萌生了一个梦想:终生研究鲁迅,回到北大讲鲁迅.钱理群先生努力坚持,切实做到了. ...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在中途甩袖离去:一塌糊涂
作为一代大文豪,泰戈尔在世的时候就被许多中国的文人奉为崇拜对象,这其中就包括林徽因.徐志摩.梁思成等民国著名学者.他一生中曾经三次访华,第一次是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公开访华,后两次据说是为了来中国 ...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中途甩袖而去一塌糊涂!
"我存在乃是所谓生命的一个永久的奇迹"---泰戈尔 的确,泰戈尔的一生颇为传奇.他曾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是浪漫主义诗人,伟大的哲学家.作为一代大文豪,泰戈尔在世时就被 ...
-
1924年泰戈尔访华,鲁迅为何在晚宴中途离去,说“一塌糊涂”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 这句诗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每当我们提起泰戈尔这个名字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啊!泰戈尔.我知道他". ...
-
刚刚获得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受北京讲学社邀请访华,林徽因和梅兰芳因此结缘,梅兰芳每次去听林徽因的演讲,都站着
林徽因和梅兰芳的交集,始于泰戈尔的访华. 1924年,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受北京讲学社邀请访华,这一轰动国际的大事件引起了国内许多文学艺术大咖的关注. 为了欢迎泰戈尔,民国名流们特 ...
-
泰戈尔访华结束,赠予林徽因一诗,仅有三句,却道破徐志摩的结局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去世之后,金岳霖写了这样一副挽联,而"四月天"其实引自林徽因生前写的一首新诗. 历来都有评论家认为<你是人间的 ...
-
泰戈尔访华,为撮合徐志摩与林徽因,他写下这首小诗
1921年,得知徐志摩在国外可能有了心仪对象后,有一个人瞬间变得忧心忡忡了,此人,正是徐志摩好友.其妻二哥张君劢. 作为过来人的张君劢知道在这种情势下,如果妹妹和妹夫依旧是长期分居的状况,两人的婚姻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