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失去河西走廊控制权,吐蕃就开始吊打唐朝了
相关推荐
-
十万汉军零落尽,贫瘠高原上的吐蕃王朝,如何与唐王朝对抗百年?
NO.1479 - 吐蕃PK大唐 作者:今回北游 / 编辑:冷小军 投稿,转载与商务合作,请联系potereio 公元7世纪的东亚地区绝对是战火纷飞,唐王朝经过一段时间的韬光养晦国力强盛,对外频频用兵 ...
-
《西夏王》:吐蕃没落与回紇西迁<〔唐〕皇帝犹念陷蕃生灵否?>1
安史之乱带给中国历史的,绝不仅仅是大唐皇朝的由盛而衰,也不仅仅是李氏皇族的繁华落尽,更是中华大地由美丽富饶而变为满目疮痍,是对芸芸众生.黎民百姓特别是对中华文明的忠贞不贰之士的身心摧残与自尊践踏,河西 ...
-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域变迁 ——隋唐盛世至五代十国时期
隋时期,阿拉善地区大部归张掖.武威.灵武三郡管辖,东北部为突厥达头可汗牧地. 唐初期,阿拉善地区大部分属河西节度使管辖,北部有突厥诸部在此牧地. 唐全盛时期,阿拉善地区分属陇右道甘州.肃州.凉州和关内 ...
-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为何在唐朝之后,受冷落失去帝都地位?
唐之前中国对外的经济线路以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为主,所以政治中心靠西北地区.唐之后海运逐渐成熟,海上贸易变得频繁起来,所以政治中心开始向东南方向移动.到了明清时期,由于闭关锁国,所以明朝开始想北移(为了 ...
-
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打断了古代中国王朝的脊梁骨?
[唐代宗元和三年,即公元808年冬,西域,镇守安西四镇近半个世纪依然绝不退缩的大唐安西残兵,在龟兹与吐蕃展开了惨烈的生死决战.] 这些已经年近古稀的大唐老兵,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毅然而然的坚守了安西军 ...
-
从汉家衣冠正朔到偏远的边疆之地,河西走廊究竟经历了什么?
引言 公元9世纪中,曾经纵横高原匹敌大唐的吐蕃帝国迎来了自己生命的最终时刻.一场争夺帝国最高权力的内斗让帝国内部积聚良久的矛盾彻底爆发.先是来自底层的呐喊-奴隶平民大起义席卷了整个帝国核心地区-拉萨河 ...
-
安史之乱后的唐蕃战争:郭子仪单骑退回纥,吐蕃幕后黑手竟是大唐另一功臣与宠臣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行军司马 字数:5055,阅读时间:约25分钟 编者按:提起郭子仪,大家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其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的功勋,和单骑退回纥的智勇.而单骑退回纥前后,郭子仪所指挥的唐军与吐 ...
-
安史之乱后,唐朝皇帝为何要打开宦官掌兵的潘多拉魔盒?
咱们谈历史,若论宦官哪家强?即便知名度超高的明朝太监们,在面对唐朝那群宦官大佬们的光辉业绩,也得恭恭敬敬地献上卑微的膝盖. 唐朝简直是宦官擅权的巅峰朝代,而让这群身残志坚的人们鼓足走上前台勇气的,恰恰 ...
-
“安史之乱”后的产物—乾元重宝
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为了加强边境,以防御吐蕃.回纥的侵袭,在边境地区增设一部分军镇.军镇主要管辖着几个州,主将叫节度使,领兵戊边,天宝初年在边境地区的节度使佣兵四十多万,而王朝里的禁军不过寥 ...
-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已经一蹶不振,为何拖了将近一个半世纪才灭亡
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的"安史之乱"通常被认定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甚至也被认为是整个中国历史发展上的重要转折点.这场叛乱之后的唐朝被地方割据势力孤立起来,最终也被藩镇势力所取代 ...
-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世家大族为何也随唐朝一起走向灭亡?
安史之乱后从德宗到黄巢之乱前近百年时间里,唐朝依然维持了形式上的统一,唐中央依然保持了对大部分地区的实际控制,安史之乱后的48个藩镇里,真正能长时间保持半割据的只有河朔三镇这三个,其他的藩镇虽然爆发过 ...
-
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第一良将李晟,百战百胜无一败绩,第二个郭子仪
中唐第一良将非李晟莫属. 安史之乱后的大唐进入一个多事之秋,最屈辱的国都六失.天子九逃中的前三次都发生在这段时间,而且这三次都被唐德宗赶上了,第三次甚至是因为唐德宗自己错误决策造成的. 前两次收复长安 ...
-
唐朝安史之乱后,丢失西北大片疆土,为何不迁都洛阳?
唐朝安史之乱后,西北战场的唐军主力东调平叛.吐蕃趁机夺取了河西.陇右,隔绝并最终侵吞西域, 常年寇掠陇右和巴蜀,占据居高临下地利,俯瞰中原大地,直接威胁唐朝中枢心脏地带,也成了唐朝生死攸关的头号大敌. ...
-
UC头条:安史之乱后唐朝迅速衰落, 朝廷为何能维持下去?
大家好,说起郭子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民族危亡之际,总有些人奋不顾身.相较于岳飞.文天祥等悲剧英雄,郭子仪的名气显然小了很多.但群体的认知不一定等 ...
-
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何拖了近150年才灭亡?
作者:秦蜀风云 来源:历史教师王汉周(ID:lishi139) 其实唐朝在安史之乱后"中兴"过,而且次数不少. 一般人所说的唐朝三次中兴是指: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