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娘
相关推荐
-
王伯去世那天,村子里所有人都哭了,有位大娘哭晕了3次
我家农村的,村里唯一的光棍王伯上周去世了.今年才49岁.出殡当天,村里所有的妇女以都哭了,一位老人哭得晕过去了,抢救之后醒来,又哭晕了...... 这个老光棍姓王,是跟我爸爸一辈儿的,大家都叫他王伯. ...
-
【散文】老家的两颗果树 | 晚秋暮埙
文|晚秋暮埙 (原发表于<厦门日报副刊>2019.12.11 ) 我的老家在山东烟台莱州. 说实话,我这辈子回老家的时间加起来没有超过20天(包括在飞机,火车上的时间).1982年第一次回 ...
-
看图:参观一棵老枣树,在莱阳梁家夼,相传为建村时所植
枣树,是一种结果很快的树木,民谚道:"枣树当年就还钱."不过,它的果实虽然结得快,但树本却生长得很慢.大家平时所看到的枣树,多数呈灌木状态.通常只有那些年代久远(百年以上)的老枣树 ...
-
4朵金花初五回娘家,为啥父母不高兴?红着眼睛包饺子
转眼间,春节即将过完,昨天是正月初五,也称破五,当地农村人都会在这一天包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据说吃了后一整年不会有闲言碎语,顺利平安. 昨天,村里的赵大娘家,又迎来了她家有4朵 ...
-
农村随处可见的枣树,被雷击过有可能变成无价之宝
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枣树,记事起它就长在那里好几十年了估计,旁边还有棵更大的,但是已经枯萎,并且树杆不知道哪去了,就剩了一个树蹲在那里,估计藏在泥巴里面也有十载左右了. 今天我想着看一下这棵树墩到底坏没坏 ...
-
散文《徐老和他对面屋》 董凯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1968年,时任东北三省巡视员,国家13级干部徐信同志,下放到盘锦垦区盘山区陈家公社任革委会副主任.当时,由于公社没有招 ...
-
农村人在外打工未归,家中父母不理解,春节过得没年味儿
今天是大年初一,没有鞭炮的洗礼,村里显得特别安静,除了三三两两去长辈家拜年的村民,这个春节和以往相比,貌似缺少些什么. 村里的孟大娘,如同这个村庄一样,看不出有过年的喜庆,老两口坐在家里,刚送走一波前 ...
-
哀送二大娘
哀送二大娘 文/侯贵荣 披麻戴孝跪在灵前,我的神思无比恍惚.送走婆婆还末及百日,麻辫孝衣又穿在身上,当真是悲不尽矣! 二大娘享年八十有七,也算高寿之人,而且是倒在劳作的地里,没有卧病在床一日劳累子女一 ...
-
就读这篇 | 海凌:二大娘的一诺
二大娘的一诺 海凌 我们村是个大村,除了几家上门女婿是外姓,全村人基本上都是一个姓氏.到过年时,家家供奉的老爷轴(老祖先的排位图平时是卷起来的)上,第一世祖也是同一个人."摇车里的爷爷,拄拐 ...
-
乡村纪事:二大娘与她的“小臭头“
文:往事如风 图:来自网络 "臭头,去买一块钱的馍."二大娘边说,边拿出一枚硬币递给男孩. "二大娘,我不叫臭头,我有名字."男孩眨着黑葡萄似的眼睛,弱弱的抗议 ...
-
我那多嘴多舌,爱管闲事的二大娘,人送外号“拉拉秧”
文:沙漠之舟 图:来自网络 我的二大娘虽已去世多年,但一想起她的外号"拉拉秧",就不由得想起她生前多嘴多舌,爱管闲事的一些事. 二大娘长得干瘦干瘦的,颠着一双小脚,干活勤快利落.二 ...
-
王大娘最后的笑话:“笑话笑话一大掐,锅台角上种了二亩瓜……”
王大娘--靴城旧事(7) 我们家是最早搬入保定市相府胡同4号院儿的,当时整个院儿的房子都空着.但父母却没有选宽敞的北屋,而只选了1间10平米的西屋.因为北屋的房租太贵了,1间就要五万元(当时用旧版人民 ...
-
60岁老人二婚后第一次圆房有啥感受?60岁宋大娘:他给我太多惊喜
我姓宋,今年60岁,来自广东广州花都,大家都叫我小宋.我也没想过我会二婚.我跟我前夫离婚已经很多年了.我前夫竟然跳交谊舞了.前夫年龄比我大8岁.在他跳第2年的交谊舞的时候,就跟那个女人在一起了.我发现 ...
-
大伯和大娘都是退休老师,退休金每月二人差...
大伯和大娘都是退休老师,退休金每月二人差不多有11000元,在我们这算可以了,但大伯大娘生活还是过的非常节俭,有时还很扣. 今天大娘想去请家政的人给她家搞卫生,问了一下,把她家120平的房子搞干净,东 ...
-
农村大娘炒菜不用锅,一把舀饭勺搞定,炒一勺菜夫妻二人吃不完
近日,笔者和朋友到晋南中条山腹地采风,在一个位于山沟的村子里,碰到了一位居住在窑洞院的大娘,当时正值中午,她刚从山上采摘花椒回来准备做午饭.在大娘做饭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她炒菜竟然不用锅,而是用一把舀 ...
-
求索与探疑:中国音乐史学发展的动力(二)——陈聆群、陈应时二位先生于学科建设的功绩和感怀
作者:洛 秦 内容提要 陈聆群.陈应时教授是我的老师和同事,提携和指引我走上学术道路.与二位先生学术共事的30多年经历,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他们对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陈聆群先生是一位中国近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