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老家的两颗果树 | 晚秋暮埙

(0)

相关推荐

  • 枣树和榆树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那个时候的孩子,太馋了.菜园里的西红柿,甜瓜,黄瓜和高粱之类,能即兴吃的,只一半熟,就被盯上.那段时 ...

  • 「作家专栏」杨岸:滚滚黄河,驮不动世代乡愁

    <一线诗人样本>打造诗歌高地 杨岸专辑     杨岸组诗<滚滚黄河,驮不动世代乡愁> 1.乡愁,是一块高大的椭卵石 曾祖父闯关东,与那次黄河大水有关 一担筐挑走了三百年的祖谱 ...

  • 【今日荐读】故乡院子里的老枣树/马 达

    在老枣树前留个影 刘勇摄影 故乡老屋院子里 有一棵老枣树 如今和缕缕乡愁一起 成为我在小村成长的记忆 这棵老枣树上 有爷爷奶奶的影子 有爸爸和娘的希冀 也有兄妹欢乐在一起的笑声 无论饥荒旱涝顺年灾年 ...

  • 杨珍福丨老宅

    老宅 作者:杨珍福 老宅,很久没居住的家. 记忆里老宅破旧.低矮,有七八间房.老宅是哪个年月盖的?父亲说不出,母亲是后来的,又比父亲小九岁,更不知道老宅建自何年.老宅虽然老旧,可旁边有一片林子很青绿. ...

  • 文友主页丨骏捷:对枣树的愧疚

    看到街上卖枣,我不由得想起了老家的枣树-- 老家有一棵枣树,有水桶粗,不知道长了多少年了,树荫遮住了大半个院子. 从我记事起,它就高高地耸立在院中.树上结的枣大如核桃,味道也很好,酸酸甜甜的. 我小时 ...

  • 散文 || 可爱的枣花

    大自然是一场戏,各种草木依次演出,都有上台的机会,杏儿.桃儿挂满枝头时,枣花就开了,枣花是青衣,它不声不响地开,也无声无息地落,五月的戏台上,枣花是最文静的主角. 故乡的花真少,到了五月,看了柿子花就 ...

  • 20170040总第四十期 散文六篇 张兆生 祝敏成 佫雪生 王文 孤独与快乐

    航母诗词散文号--发布正能量诗词歌赋. 以字契心,以词会神,以句沁魂. 随它世间沧桑, 我自吟歌狂啸. 揉碎时间空域, 九州笔墨皆友. 诗文岂有价, 道义值千金.         散文六篇 爷爷的果园 ...

  • 【散文】济州一瞥 | 晚秋暮埙

    文|晚秋暮埙 济州一瞥 原来计划今年再出国旅游一次,可是一进入2020年就被新冠堵死在国门里,只好翻看以前出国旅游拍的照片. 2014年,我兴冲冲的要去韩国旅游,当有人知道我要去济州,不解的问:&qu ...

  • 【散文】公公的缝纫机 | 晚秋暮埙

    文|晚秋暮埙 真没想到,家中那已经"花甲"之年的老缝纫机,换了一个新台面,竟然像吃了返童丹立即变成英姿飒爽的帅小伙,而且缝纫"功夫"一点不减当年.这要归功于公公 ...

  • 【散文】龙江夕照 | 晚秋暮埙

    文|晚秋暮埙 九龙江,亦名漳州河,是福建省仅次于闽江的第二大河流,最早名"柳营江",因六朝以来"戍闽者屯兵于龙溪,阻江为界,插柳为营"故名. 九龙江是由北溪,西 ...

  • 晚秋暮埙:自杀的狗

    ┃自杀的狗┃       文/晚秋暮埙 我是只名叫爱爱的牧羊犬,天生爱吃肉,主人天天给我肉吃.营养好,我身材就特别高大,上街遛弯,我威武雄壮的身躯吓坏不少人,嘻! 今年,我的伙食竟一天比一天差,有时就 ...

  • 【闪小说】父子情 | 晚秋暮埙

    文|晚秋暮埙 这是发生在抗战期间沂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耿老汉的独生儿子在一年前就参军走了. 昨夜,密集的枪声响了一夜. 天刚亮,耿老汉就迫不及待地往山上自家的番薯地跑,兵荒马乱的年代,吃比命重要. ...

  • 【小小说】宠爱 | 晚秋暮埙

    文|晚秋暮埙 菲菲因为家人强烈反对养宠物,毅然离开生养她20多年的家,独自带着一狗一猫,在城市附近的一个小区30层楼里租了一间单身公寓,与她的"儿女"们过起了"只羡鸳鸯不 ...

  • 散文||黄河故道上的两颗明珠

    黄河故道上的两颗明珠 杨帆||江苏 当你对着我国地图的中东部细看,便会发现,蜿蜒曲折的黄河故道,肆意任性地向南方延伸,步履蹒跚而无所顾忌,千年的光阴荏苒,它一直反反复复,喜怒无常而摧枯拉朽.从明代的淮 ...

  • 我家院里的那两颗小桃树 作者:褚俊峰【散文】

    我家院里的那两颗小桃树 文|褚俊峰 六七十年代,除了精神富有,一切都处在贫乏时期. 由于物质的贫乏,导致我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在忍饥挨饿中生长.但有一点,就是无论饥饿还是寒冷,都难以阻挡我们开心快乐 ...

  • 日军投降的真相被揭开,不是那两颗原子弹,我们被骗了70多年

    美军在二战中的表现堪称优秀,与各国伤亡惨重不同,其靠着贩卖武器装备大发横财,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之后研究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奠定了基础.但要说起最为突出的贡献,不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重创日军,而是二战后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