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您驾,道您乏,明年请您逛二闸”,清代京城最近的出游地,也与大运河有关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好景出游到二闸

经过城里的水、绕城的水,到东便门汇合,通过大通桥奔通州,有人管这段叫通惠河,这也是一种习惯叫法。

从这到通州40多里地,据元代史籍记载,当初从东便门大通桥到通州一共设了五座闸,以便调节水位,便于漕船通过。老北京有“五闸二坝十三仓”的俗语,其中的二闸,当年是个热闹的地方。

元代诸闸位示意图

二闸就是东行第二道闸,元代时叫庆丰闸,明代改叫二闸。二闸旁边有二闸村。元明清三代,二闸都有管理的官员,有拿工资的人家24户,每家一条运粮的官船,用驴拉纤。

还有17名闸夫,专管根据天气水情开关闸的,曾有一位看闸的人,他能根据天气情况判断什么时候下雨、下多大、河水涨多高,应该调节几块闸板。

洪水来了,值班的敲起铜锣喊一声:老少爷们,起闸板喽!闸夫就得赶紧的跑来忙活,十几个男子汉赤条条站在水里,喊着号子提起闸板,河水霎时间轰然下泄。

此外,他们还要负责河边种树、加固堤岸,事不少。这些人,应该就是二闸村的主要村民了。村里人靠河吃饭,他们都有水上功夫,以前在北海、中南海撑船的,大部分是这个村出来的。

二闸村有四座庙,其中的土地庙在今天皇城老妈酒家,门口有两棵老槐树,说是写《聊斋》的蒲松龄进京赶考在这下的船。

二闸村

二闸村的舞狮名气很大,传说他们的狮子能在水里舞动,实际上啊,是有一次他们在船上舞狮,跳起来这功夫船动了,人就掉水里了,那还不扑腾两下啊?说舞也将就,所以就有了“二闸的狮子会凫fú水”的说法。

不过说起来,他们舞狮的水平也不是瞎吹的,国庆十周年,这个舞狮队参加了国庆大游行,还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许。这个有700年历史的村子,在建庆丰公园时搬迁改造了。

大清国的时候,西边的三山五园是皇家园林,普通百姓去不得,所以京城最近的出游地就属二闸了。

老北京有个儿歌:“劳您驾,道您乏,明年请您逛二闸”,这是感谢人的客气话。不过一杆子支到明年也远了点儿,要是冬天说的还凑合。

二闸河上龙舟赛

二闸的风光好,有词为证:“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亦甘,最是望东楼上好,桅樯wéi qiáng烟雨似江南”,这词基本上是大白话,听完估计您也能想见当时情景。

还有一首诗:“石坝束急流,奔涛素练长。寒飞千尺雪,白挂一帘霜。喷雨珠不进,悬秋月倍凉。滔滔惊逝水,欲笛满沧浪”,这是写二闸的水景有气势。两岸绿树,水中游船,岸边茶馆酒家,还有娱乐游人挣点小钱的表演者。

难怪清代的震钧jūn写道:“青帘画舫,酒肆歌台,令人疑在秦淮河上”。由此可以想见河边的热闹。

有位1906年出生的老北京民俗学家金受申先生,这样描写二闸远近的景色:“二闸往东的水经过二闸河身、闸口的澄清,一切污秽渐已沉淀,水色一清,小鱼衔尾,大鱼泼刺,颇有水国的意味了。”“在中秋重阳之间,身着皂夹衣,在二闸雇好高碑店来回船,小舟席棚,四无遮拦,极可游目骋怀。二闸有酒家养的草包鱼,一尾二三斤,醋溜白汆cuān”,“船头载酒盛鱼,客人在岸枫之下,闪披棉袍,醉了在船板的上面选梦,真不亚如猿啼鹤梦过三峡啊!”可见,到民国时期,这景色还在的。

金受申

二闸不远的河边,有一座公主坟,京城的公主坟不止一处,但属这处最牛。这位和嘉公主是乾隆最疼爱的女儿,十六岁出嫁,驸马爷是平定大小金川的福隆安,就是影视剧里那个福康安的哥。

和嘉公主生下来手指之间有蹼,也就是像鸭掌。究竟是部分连着还是都连着,说不清。搁现在,可以考虑申请个残疾人证,因为这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可当年这是皇上的闺女,那小手就被视为佛手,和嘉公主也就称为佛手公主了。

于是,佛手公主的墓园占地一百亩,规格跟身为贵妃的妈一样,超过了亲王级。

当年佛手公主坟的宝顶

如今公主坟已经不见了,只剩了一座石牌坊。有人说墓碑可能移到城北的奥森公园碑林了,经我们查看并没有,看来只能等待日后发现了。

这些古迹,当年都是游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冬天河面结冰,冰床就是一种交通工具,早年间,就连在京城的外国人还特意乘坐冰床到公主坟去转悠呢,不是见到老照片,谁能想到洋人有这雅兴呢?

二闸不仅有古迹,也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古往今来都有哪些名人写过与它有关的故事呢?咱们下期说!

时长

00:50

北京交通广播FM1039推出60集 “千里舟行下江南” 全景再现大运河文化

“水波潋滟,直向江南秀色;舳舻千里,彰显通漕天下”。“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扶持作品、北京交通广播特别策划的60集音视频立体式专题节目《千里舟行下江南》本周起在FM1039正式推出,同步登陆各大新媒体平台,带领大家从万里长城到西子湖畔,触摸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脉搏,感受千年古“运”,锦绣长“河”。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在世界三大运河中开凿年代最久,流域最广,全长1700多公里,“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即为当年漕运忙碌景象的真实写照。大运河是中华民族融合交流的灵魂和国家统一强盛的命脉,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交通广播推出《千里舟行下江南》,致力于向大家传播运河文化包容、开放、开拓、进取和生生不息的内在精神,打造京味广播,重塑城市记忆,通过聚焦大运河的地理、历史、文化、民俗、人物、旅游,以及历史掌故、考古、故事传说等多个角度和节目互动、线下活动等多种传播形式,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篇文章做大、做实、做好,传播运河文化,凝聚城市精神,建设文化中心,传承中华文明。
关于大运河的历史记载,散落在多部史籍资料中,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北京交通广播创作团队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前期采访组历时16天,游历10座大运河沿线城市,后期加以提炼整理,将古今故事和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形成稿件,由金话筒奖获得者郭炜演播、资深广播音响制作团队完成这一专题的后期制作。
本系列节目采用全媒体、多平台的传播模式,辅以视频纪录短片和3D音频选集,带大家全方位感受“大运河文化带”的悠远神韵。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每周一到周五12:30-13:00

锁定北京交通广播FM103.9

大运河纪事——千里舟行下江南

《1039听天下》正在播出

1039听天下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87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戳图片,在听听FM收听↓

总策划:边建、李秀磊

监制:蔡明可、唐琼、陈炳岩、延安、张丽、李哲勇

编辑制作:程涵

播讲:郭炜

音频包装制作:梁和芝

新媒体包装制作:薛晓明

项目执行:张世强、郝冬梅

素材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