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根文化稀世传本 |《開闢演義》明崇祯麟瑞堂刻本(第51-80回全)
相关推荐
-
伊尹文化大讲堂——情报家“谍圣”伊尹
第三讲 伊尹是情报家-谍圣 伊尹以做菜羹之理,讲出安邦治国之道,被汤封为右丞相,并授之以国政.让他整天陪王伴驾,出谋划策,共商国是,成了汤的股肱之臣. 当时正处在夏朝末年,末代帝王叫桀,是中国历史上第 ...
-
屈原《天问》赏析
2017-05-30 <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收录于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中,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 ...
-
尹锋:《周易》“王用三驱”的宽厚仁道思想
<周易>"王用三驱"的宽厚仁道思想 尹锋 在史上,殷又叫做商,后来或称商殷.商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始祖契大约与夏禹同时,被封于商.夏朝从禹开始,历经十五代君王,传至桀.夏桀 ...
-
(连载)名相伊尹——第七章幼主昏庸 流放太甲
第七章 幼主昏庸 流放太甲 伊尹回到朝中,回府上和夫人只说了几句话,就写奏折,阅案卷,准备上朝面君,回报赈灾之事. 老丞相伊尹不忘先主的托孤之重,竭尽全力辅保幼主,代行天子之权,勤政当国,将社稷治理 ...
-
屈原《天问》原文与译文
〈曲项向天歌〉<天问>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长诗.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 ...
-
商史四(商天乙(商汤王)二十五年【公元前1598年】)
商天乙(商汤王)二十五年[公元前1598年] 作<大濩乐>.[今本竹书纪年] 汤有<大濩>.[庄子.杂篇天下] 汤放桀于大水,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 ...
-
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
在党史的学习过程中,顺带着读了一些有意思的书,得到了一些感悟: 比较<共产党宣言>和<礼记 大同篇>,似乎感觉到了一个重要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在中国为民众接受.扎根并取得成 ...
-
200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句!(附出处)值得珍藏
200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句!(附出处)值得珍藏
-
中华原生文化的基本逻辑是什么?
从形式上来看,道家.儒家与佛教修行的最大区别是:出家 佛教修行是需要出家的,虽然,也有在家修行的居士,但是,佛教修行的主体形式是"出家修行",这在佛教的源头,释尊就是带着弟子出家修 ...
-
汝城民俗文化研究会|传民俗文化,树汝城风范!
5月17日上午9点半,在汝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简称县文旅广体局)三楼会议室,汝城县民俗文化研究会(简称县民俗会)在这里举办"汝城县民俗文化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来参加会议的人 ...
-
图文:痛风十五年十五剂断根之不传秘方
图文:痛风十五年十五剂断根之不传秘方
-
中华民俗文化之中坚信仰:关帝
关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唯一一位受到儒释道教,朝廷民间,百行百业一致崇奉的至尊至圣的神明.关帝庙楹联云:"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 ...
-
为什么中华文明得以承传,并保持了五千多年经久不衰?
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学者一直在探讨:为什么中华文明得以承传,并保持了五千多年经久不衰?经过研究,他们得出结论:那是因为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结果.历史证明,这个结论是合理的. 01 注重家教 ...
-
AAAA理性是真正的虔诚!学习中华原生文化,独立思考批判性思考很重要
上一篇,我们用甲骨文字义解读了<郭店楚竹书老子>第一章(通行本<道德经>第十九章). 在这一章中,老子主要从两个方面讲述了普通人学习「心智系统转换」需要做的前期准备.第一方面, ...
-
(35)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思想支柱
核心提示 "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支撑起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思想支柱.以太极图为标志的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