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执念,做自在自己

有位老人,感慨怨结太多,整日郁郁寡欢,甚至到饮食无味的地步。别人问及,她说了很多很多,其中一事就是丈夫因酒伤身,她一直想让丈夫戒酒,反复以制但终无效果。让丈夫不酗酒就是她的执念,但却最终成了困扰自己的“心头锁”。
有个家庭,父母听闻有医患矛盾之事,很不希望儿子将来从医。多年后,儿子却执意报考了医科大学,并热衷于学医、为医。于是,父母心里很是不爽。
拥有执念,说的就是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当太过执着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心与愿违的情形,导致人们心力交瘁。或许只有放下不理性的执着才会实现自在。
人们都会有执念。一般情况下,拥有执念,都是在追求美好的预期。但是,执念很多时候却因做不了、做不成、做不好而成了执怨,特别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情形难以把控,甚至会到不能自己的地步。
很多人的执念本无错,错就错在太过自我。当自我的控制欲无限膨胀,想要用一己之力遏制住前进中的所有人、所有事、所有问题,而现实又根本不遂人愿的时候,相制之下,执念就会变成困扰自己的问题。
做人做事都必须适应天时、地利、人和。在不符合的情况下,执意做不可能的事情,往往留下的就会是失望。就如石板上种花,想法很好,但却十难做成,执意而为,就会必然失败。
人常会有不服气。当你不服气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不服气就会成为执念后的怨结。因为,不服气只会是根本做不成事之后,积聚的心里的无限怨愤而已。
有些人在执念之中是很倔犟的,可以说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是撞了南墙也根本不回头。其实,自己撞个头破血流,事情可能还是原有的状态,只是自己伤了心、坏了神,而终究不得。有的人在万分纠结的情形下,心意不得,甚至怒从心起,以死相拼,细想之下,事根本不能为,这样过激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放下执念,并不是让人们真正做到无欲无求,甚至无所事事。放下执念,只不过是让人们回归自然,从太过纠结的“怪圈”中走出来,用心做自己的事情,用力做对自己的事情,而不必太过计较太多的纷纷扰扰。
“活不下去就死,死不了就好好活”。这句话说得很直白,但却有其意味。诚然,有些人还未到活不下去的那个地步,却一直为了鸡毛蒜皮而扰心,为了他人的声色言行而纠结,为了自己的些许小问题而无病呻吟,其实很不值得。
断舍离,很多人在用一生阐释。其实,并不是要让人们真正的断舍离所有一切,而是要在该做的事情必须做好的基础上,其他的一切都可断舍离。比如,在矛盾面前,有些人会大发雷霆,甚至会纵意咆哮,但细想狠发脾气,矛盾不仅解不了,而且甚至结果会更糟更僵,哭闹撒泼又有何益。矛盾面前,如果能解则尽心尽力去化解,实在无能为力选择放弃同样实在。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就要让人们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不断地调整和适应自己。坚守执念,绝对不能让人同现实所严重背离,甚至让人让事让自己的心智都变得扭曲。
拥有执念,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他人、改变事态,这个前提就是顺势而为。如果执念难为,就要果断调整,甚至放弃。教师再强,教不会根本不务学的学生;医生再好,医不了根本讳疾忌医的病人。同样,以善而为,难以应对不善之人。弄清这些道理,如果发现执念之下,根本做不成做不了的时候,该放手就果断放手,落个心宽、心静,或许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