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读:察言观色

(0)

相关推荐

  • 鲁国三虎将有孔子之父

    鲁国三虎将:为鲁国南征北战,其中一位是孔子的父亲! 鲁国(前1043年-前249年),先秦诸侯国,姬姓,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鲁国起初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 ...

  • 信史之中 辞让王位第一人 和平建国唯一者 吴祖泰伯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但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甲骨文记载的盘庚迁殷开始,至今约3300多年.盘庚迁殷之后,商朝也被称为殷朝.中国最早有明确历史年份记载的历史,是从周武王的九世孙.周朝第十位国王---周 ...

  • 论语: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12-20)

    本章孔子论述"达"与"闻"的区别,勉励子张要做通达之人,做到表里如一.名实相符,不能徒有虚名.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qu ...

  • 亡国不一定是因为「红颜祸水」,还有可能是「玩物丧志」—人鹤情未了

    当我们形容一个君王是昏君的时候,后面往往带着的形容是荒淫无度.残暴成性等等. 一个国君太好色固然不是好事,可是一个国君一点色也不好,那可能更麻烦,因为他可能是个变态. 历史上还真有这样一位君王,不爱江 ...

  • 读通鉴(8)老板说什么的都是对的,臣下就一定是懒蠢

    读通鉴(7)老板的话都是对的,假如老板错了,也要执行成对的,直到老板把公司搞死为止 二十二年(辛丑,公元前380年) 齐国伐燕,攻取桑丘.魏.韩.赵马上伐齐,至桑丘. 注:齐国的战略弱后强,先北后南, ...

  • 【第320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5章》孔子因何批评臧武仲要挟国君?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5章>孔子因何批评臧武仲要挟国君? 14·15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音yāo)君,吾不信也." 臧武仲:鲁国大夫,名纥.防 ...

  • 论语解读:做领导的5大学问是啥?

    做领导的5大学问是啥?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使命以时. 第一.敬事.必须认真的做每一件与客户与群众有关的事情. 第二.信.人无信不立 第三.节用,也就是节约的意思. 第四.爱人.把大家 ...

  • 深度解读察言观色的技巧

    言辞能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让我们窥测他人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也会在毫无知觉之中出卖它们的主人. 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不会察言观色,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世事国通无 ...

  • 论语解读139、孔子的“仁”是什么

    先说说孔子的仁是怎么来的?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十五岁就致于学,为什么?生活环境所迫嘛,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而学嘛!19岁在季氏做'委吏'.'乘田',做得怎么样?孟子说 ...

  • 论语解读:无德而称

    孔子说:"泰伯的品德高尚极了 !三次让出王位,百姓无法用语言来称赞他." 名言故事 泰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亦即周文王的大伯父.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共 ...

  • 论语解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说:"鸟快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名言故事 曾子告诉他说:"鸟将死的时候,它叫的声音一定很悲伤:人将死的时候,所讲的话多半是好话.君子所应重视 ...

  • 论语解读:巧言令色

    孔子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神色,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

  • 论语解读:三军可夺帅 匹夫不可夺志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被强迫改变的. 名言故事 孔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从此家道衰落.他曾做过"委吏"和"乘田&quo ...

  • 论语解读:修己以敬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 "这样就够了吗? "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 ...

  • 论语解读:举一反三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 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