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回 顺路访神医 立马要回程

  第128回 顺路访神医 立马要回程

文/阮  镇

  唐九征说:“诏主啊,皇帝也是跟我们一样的凡人。是人就爱听好话,好话一句三冬暖嘛。”

  蒙照源来了精神:“大帅,我终于明白了,见了大唐皇帝,我只说好话。”

  唐九征说:“这就对了嘛,不管见什么人,只说好话准没错。”

  越接近长安,蒙照源越兴奋。

  虽说有大唐官兵护送,蒙照源却不敢掉以轻心,不时睁开天眼,捕捉四周影像。

  有时,借故方便,背着人取出魔镜,仔细搜索一番。

  经过那个小镇时,在瓦是男和老郑的陪护下,找到了一位郎中,那郎中是当地有名的治眼神医。

  郎中经过一番望闻问切,又详细询问了起因和治疗的经过,这才慢条斯理地说:“我有祖传的明目水,可是,你的这眼疾,没有能医断根的药。我这明目水,虽说也是奇方配制,也只能缓解一二而已。”

  蒙照源自从请医治眼伤至今,还从来没有听到哪个郎中这样说过。不禁焦急起来,问:“郎中,我的眼睛只是被河水中的柴楂戳了,怎么就无药可医了呢?”

  郎中一本正经地说:“这个嘛,小老儿我不便明说,天意而已,天意而已啊。”

  蒙照源再怎么请教,郎中只用“天意而已”四字作答。

  蒙照源无奈,只好作罢。

  那郎中的明目水倒也管用,清清凉凉的感觉真舒服。

  蒙照源发觉,开天眼对肉眼有一定的伤害。为了保护肉眼,他尽量少开天眼。

  瓦是男说:“这一次到了长安,一定要请高明的郎中,好好治一治诏主的眼疾。”

  老郑说:“这事我已经早就打算好了。到了长安,你们去办正事,我就去寻找名医。不管怎么说,毕竟是皇城,能人多了去了。机会难得,一定要好好看看诏主的眼疾。”

  唐九征提醒:“皇城能人是多,可是,无赖流氓也不少。你们处处要当心,别被坏人给坑了。”

  老郑说:“请大帅放心,在下一定小心行事。”

  说话间,就进了长安城。

  从穷乡僻壤进入繁华的皇城,蒙照源们一时不知所措,脚手都不知怎么摆动了。

  唐九征问:“怎么样,这皇城?”

  蒙照源说:“比想像中的繁华多了。”

  蒙照源在想:“大唐皇帝家大业大,好好巴结巴结他,说不定会给我许多的好处。”

  唐九征说:“诏主你在想什么啊,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是不是又想打退堂鼓了?”

  蒙照源说:“没有没有,我在想,这皇城为什么就这般繁华?”

  唐九征说:“诏主有这种想法就对了。路上,诏主总拿灾民说事。现在,到了金銮殿,见到皇帝该拿什么说事,诏主心中是不是有谱了?”

  蒙照源说:“是有谱了。”

  唐九征把蒙照源一行带进皇家驿站安顿好之后,约法三章:一是,不得一人逛街;二是,不要离开住所太远;三是,不得在外歇宿。

  唐九征说:“诏主,你们就在这里好好歇着,我去接洽朝见皇帝的事。”

  说完就走了。

  蒙照源说:“除了大帅的那三点,我也有三点:一点是,不要往人堆里钻;二点是,不要开口讲话;三点是,必须有官兵相伴才能外出。”

  老郑笑呵呵地说:“刚才大帅和诏主讲的,都是为了安全起见,不得不认真执行。现在,请样备诏的乌蛮人换服装。”

  这是第一次来时就准备好了的大唐服装,因灾民一事而没有派上用场。第一次准备上长安时,老郑提出来,要制作一批大唐服装。

  当时,就有人反对:“我们是乌蛮人,理应穿乌蛮服装,为什么要换成大唐服装呢?”

  老郑耐心地解释:“不错,乌蛮人理应穿乌蛮服装,我是中原人,理应穿大唐服装。不过,我在乌蛮人中间,穿着大唐服装,不是很抢眼吗?同样的道理,皇城人何曾见过乌蛮人呢?我们穿着乌蛮服装,别说到长安街上去了,就是在路上走着,也会引来人们的围观,那我们还怎么行走啊?我们换上大唐服装,就跟大唐人一样,想怎么行走都不会抢眼了。”

  大家仔细想想,觉得也是道理,就同意了老郑的提议,换上了大唐服装。

  果然,他们行走在长安街头,丝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只要不开口讲话,就跟中原人没有两样了。

  过了两天,唐九征来到皇家驿站:“诏主,过两天皇帝召见你和你的夫人。你们那十二驮贡品,我已经交上去了,皇帝很欣赏。”

  蒙照源说:“我还担心,皇帝看不上我们的贡品呢。这么说,我真的能够登上金銮殿了。”

  唐九征说:“诏主,是啊,你真的就要登上金銮殿了。不过,我得给诏主你说实话。其实,金銮殿不是正殿,只是大明宫的一个偏殿。是皇帝召见文人学士时,让他们在那里等候召见。”

  蒙照源说:“我又不是文人学士,干嘛让我也到那里等候啊?”

  唐九征说:“不是让诏主你在金銮殿等候,而是皇帝就在金銮殿召见诏主。”

  蒙照源来气了:“怎么,我好歹也是一诏之主,不在正殿召见我,而是在偏殿召见我。这也太欺负人了吧?我不干。”

  唐九征说:“诏主,你忘了,路上我跟你说什么了?皇帝一言九鼎,他想干嘛就干嘛,谁敢说个不字?再说,你的目的不是朝见皇帝吗?管他偏殿正殿,只要见到皇帝不就达到目的了吗?诏主你说我说得对不对啊?”

  瓦是男说:“大帅说得有道理,在哪见不是见?”

  蒙照源看着贤惠的妻子,气也就消了:“好吧,大帅,就听你的。”

  唐九征忙说:“诏主,你误会了,这不是我的意思,这是皇帝的意思。”

  蒙照源说:“哪天见,有个准信吗?”

  唐九征说:“现在还没有准信,我估计快了。你们就借这个机会,逛逛长安城吧。”

  老郑带着水芹,寻访治眼疾的郎中去了。蒙照源就带上一兵士做翻译,和瓦是男一道逛街。

  他注意到,长安街道两旁栽有垂柳和槐树。皇城栽垂柳和槐树,有什么特别的含意吗?他就是好奇,碰到不懂的事情,总要弄个水落石出才罢休。

  他向老人们请教,各有各的说法。

  大致是说,柳和槐都有驱魔镇邪的功效,槐还能招财进宝。他想,这跟我样备诏的说法一样,看来,我们跟大唐的习俗是一样的。

  漾濞江边也有垂柳,不过,长安的垂柳枝条纤细,如螺旋一般扭着,更养眼。

  槐树,好像蒙光没有。来一转皇城,总得带点纪念的东西回去。对,就带柳和槐。虽然,柳和槐都可以插条繁殖,可是,一则路途遥远,二则眼下又不是插条季节,只得带种籽回去。

  几天的寻访,蒙照源终于买到了足够的柳和槐的种籽。

  老郑和水芹也访到了三位专治眼疾的郎中。

  经过郎中们的仔细诊断,得出的结论都一样:“此乃天意,我辈无回天之力。”

  蒙照源呵呵一笑:“天意不可违,世间万事万物,由人主宰的并不多,就这样吧。我身边也没有什么稀奇的物件馈赠给各位郎中,随身只带有乌蛮特产苦荞面和蜂蜜。请郎中们品尝。”

  一郎中看着淡绿色的苦荞面,闻着香甜的蜂蜜,拈着下巴上杂白的胡须,频频点头,侃侃而谈:“此苦荞面不得了,特别是产自乌蛮高寒山区,那就更不得了了。”

  另一位更年老的郎中,不甘示弱:“苦荞面具有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内痛,除万浊、脾积泄泻等等功效,真真是上乘的药膳。”

  一中年郎中说:“是是是,苦荞面不可多得,不可多得。”

  更年老的那位郎中说:“这蜂蜜,就不用多说,郎中都知道。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心、胃、大肠经。具有滋阴润燥、补虚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常用于肺燥咳嗽、体虚、肠燥便秘、口疮、水火烫伤、胃脘疼痛。还可以解乌头、附子之毒。”

  下巴上杂白胡须的郎中说:“特别是产于乌蛮深山的蜂蜜,那就更是珍品中之珍品了。”

  蒙照源平淡地一笑:“不瞒各位郎中,苦荞粑粑蘸蜂蜜,只是我们乌蛮人平常的食品而已。”

  这一句平淡的话,顿时让三位郎中一怔:“什么,珍品只是平常食用之物?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那中年郎中说:“我记起来了,前不久,我听说有些灾民跟随样备诏诏主去了乌蛮地。”

  在一旁翻译的老郑说:“郎中也听说此事了?”

  中年郎中说:“我们行医之人,消息最广。你们从乌蛮而来,有没有听说此事啊?”

  蒙照源不想透露身份,就说:“乌蛮地盘宽大得很,郎中所说之事,我们还没有听说过呢。”

  白胡须郎中说:“听说乌蛮是烟瘴之地,看你们如此精神,此乃谬传也。”

  中年郎中说:“我想,那些去乌蛮的灾民,与其说是去逃生,不如说是到了福泽之地了。”

  漫无天际地闲聊了半天,天色也不早了。郎中们这才拿上各自的一小袋苦荞面和一土罐蜂蜜,连声说着“多谢”告辞而去。

  瓦是男收好郎中留下的眼药水说:“郑师傅,诏主的眼疾真的就没有办法根治了吗?”

  老郑说:“我们再寻访寻访吧。”

  蒙照源说:“不要再费心了,天意不可违啊。趁皇帝还没有召见,我们到各处走走吧。以后,恐怕就没有再到皇城来的机会了。”

  他转向瓦是男说:“十妹,你家不就是长安的吗?何不去寻找寻找。”

  瓦是男说:“自从爹爹到了水潭子,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人海茫茫,到哪寻找啊?”

  蒙照源说:“也是,上一回到样备诏落脚的灾民,过些年代,也找不到原先自己的家了。”

  夫妻二人不禁一声长叹。

  唐九征许多天都没有来皇家驿站了,加上长安街头巷尾,人们鬼鬼崇崇的交头接耳。更明显的是,长安街上巡逻的兵士增加了不少,还执行了宵禁。

  本来,自从到了长安城,蒙照源为了保养肉眼,就不再开天眼了。再说,已经到了长安城,只等着皇帝的召见,蒙照源也就不再观看魔镜了。

  现在,发生了异常现象,蒙照源不得不睁开天眼,看过究竟。这一看,可把蒙照源惊得目瞪口呆。

  大明宫里不知是什么殿,正在大开杀戒。双方都是大唐官兵,拼命地相互砍杀。

  血溅宫墙,死尸横陈。蒙照源不忍再看,关闭天眼,双手按着脑袋,如乱麻一般,理不出头绪来。

  相互砍杀,如此残忍血腥的场面,他只是听爹爹讲过。那是蒙俭反唐时的情景,离他是那么地遥远,其惨烈也只是概念罢了。

  可是,眼前这是活生生的砍杀,那喷涌的鲜血,似乎溅到了他的脸上。太可怕了,真是无法想像。

  他来自山高皇帝远,消息十分闭塞的地方,亲眼看到这一幕,还以为是在做恶梦呢。

  这是一场杀戮,即便不是杀戮,也是内讧。宫庭内自家人杀自家人,太不可思议了。

  至今唐九征也没有向他透露半个字,可见,这事太大了。

  直觉告诉他,不能向任何人透露,连瓦是男也不能说。

  此时是正午时分。光天化日之下,如同风高月黑一般,这到底是什么事啊?

  他的脑海里立马冒出“赶快离开皇城”的念头,越快越好,越快越好。

  为了安全起见,他已经向自己的人发了话:“别到街上去了,好好在驿站呆着。”

  因为不能逛街,瓦是男和水芹就到后花园,坐在亭子里观花。

  水芹玩笑道:“姐姐,你帮我相中男人了吗?”

  瓦是男说:“初来乍到,长安又这么大,这几天,诏主又不让逛街,我到哪里相男人去?”

  水芹说:“是啊,先前诏主还鼓动我们逛街,说机会难得。眼下怎么又不让逛街了呢?”

  瓦是男说:“我也不知道,诏主的决定,自有诏主的道理。等哪天准许逛街了,我再帮你挑男人,怎么样?”

  这时,瘦蕊快步来到跟前说:“夫人,诏主正找你呢,快去。”

  瓦是男问:“发生什么事了?”

  瘦蕊说:“我也不知道,好像很紧急的样子。”

  她们来到正院,大伙正忙着收拾行装,勒驮子。

  瓦是男看到蒙照源正跟老郑嘀咕什么,就走过去问:“诏主,这是要走啊,出什么事了?”

  蒙照源口气很急:“别多问了,赶快收拾,立马就离开长安城。”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