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五味

【往期回读】

活物易散,情易伤

始于颜值,终于人品

那年那人:老姚(姚正文)

那年那人:大季

那年那人:钱子云

舌尖上的五味

江都知名作家   熊有明

父母在老家的菜地上种了一畦辣椒,大多时候是等成熟后摘下来,用线串吊起来晒干,或者把辣椒剁碎放上盐,上面倒上一层植物油,把它们密封在瓶中,当调料用。只有我在小辣椒挂在枝头上的时候,会摘下几颗来洗净,蘸点老醋生吃。遇到特别辣的,也会吃得咳嗽起来。

那天回家吃饭的时候,被辣的狼狈样子被妻子发现,对着母亲说:“看你的儿子,和我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口味还是那么重。”母亲说,1978年的冬天出奇地冷,冰凌悬挂在屋檐下,晶莹刺眼,入冬的一场大雪还没融化时,又一场大雪覆盖下来,我就在这个寒冬腊月里降生了。母亲奶水严重稀少,那时还没有奶粉那么高级的食品,只能用米麸代替。看我嗷嗷待哺的样子,父亲央求渔人敲开结冰的河面,捕获据说和糯米熬制成粥喝下去可以产奶的鲶鱼,母亲忍住腥味,喝过几次,奶水依然没有起色,后来干脆喂起了我。不知谁无意中在汤里加了些少许的盐和胡椒,我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饭量是一天比一天大,这种汤慢慢替代了母亲的奶水,盐和胡椒逐渐加量,口味也变得越来越重起来。

在不同的季节,母亲都会做出不同的合我口味的菜肴。无论是主料、辅料还是调料,辣椒都是主角。那一年,我在离家十公里外的地方步行上学。冬天天黑得早,雨雪还来凑热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的路上往家赶,肩上的书包、脚上的鞋似乎特别沉重。几次滑进路边的水沟里,茫茫的夜幕下又要走过白天都头皮发麻的乱坟岗,又惊又怕。就在快要流泪时,在远处传来母亲清脆的呼喊我小名的声音,还有手电筒带来的光亮,迎接我的是一锅冒着热气的青菜烧牛杂。那时的辣椒酱很地道,是用南瓜、香油熬制的,很稠很鲜,好多次我都直接喝,被清洗干净的牛杂切成火柴盒大小,厚重而朴实,青菜蘸上辣椒,风卷残云般消灭了两大碗米饭。委屈和泪水和这美味,一同被我扫进了早已饥肠辘辘的胃里。

五味中,我偏爱咸和辣,对酸甜苦更像是失宠的妃子,早已被打入冷宫,咸的味觉来自盐。在中国的烹饪辞典里,盐才是百味之首。

每年秋收过后的闲暇时刻,母亲就张罗着腌制咸货,用来迎接在外打工准备回家过年的儿子。选择膘肥肉紧的猪后腿,用刀松开骨,均匀地抹上盐,在干净的瓦缸里压上石块,浸制数天后,取出朝光风干,和如法泡制的家禽们一道挂在屋檐上,昭示我回家过年的倒计时。这美丽的图画是我千里迢迢回家的动力,也是我的乡愁。脚步还没踏进家门,就能猜出母亲迎接我的老三样菜肴:大蒜辣椒炒咸肉,红烧咸鸡,清蒸咸鹅。不吃光这些母亲腌制的咸货,我是不会出门打工的。这是盐的味道,辣的风格,已经在漫长的时光和亲情、母爱、故乡、旧土等情感掺杂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我也说不清哪一种是味觉,哪一种是情怀。

有两双手,就有两种不同的味道。与母亲做菜朴实厚重、重口味的风格不同,尽管妻子接过了母亲的衣钵,但她更注重营养和养生,清淡少盐寡油。如果把母亲的风格比喻成粗犷,大大咧咧的西北信天游,那么妻子就是江南楼上小家碧玉弹唱的清曲。婆媳间的美味交接尽管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无一不是用用心用爱去创造。

大煮干丝,代表了妻子对菜肴的标准要求。成熟的黄豆储存在邻家的豆腐坊里,把黄豆压榨成百叶,留下来是豆浆和豆腐脑,这些都是纯绿色新鲜的饮品。放进温度适中的冰箱里存储,把百叶分开,切成细丝,如发丝分明,用开水浇洗五遍,去除豆腥味,上好的河虾去须,下油锅见红盛起,选择质地上乘的火腿、鸡脯,切成薄薄的片,加入自家菜园里带着露珠采摘的葱和蒜,倒入香油,大火慢慢熬制,成为地道的扬州名菜大煮干丝。素雅的外观,却有着舒软香甜的口感,在妻子的任何一道菜中,是不见辣椒的,她对辣椒有着不同一般的严格管制。

精致的食物是只会留给最勤劳的母亲和妻子。春季万物萌发,大地上到处都是野菜的影子,马兰头最为旺盛。每年开春后的饺子,妻子是会默许母亲在馅里放点头年腌制的咸肉的,马兰头的纯朴鲜味抵消一些咸肉带来的重盐,手工擀制的饺皮,皮薄筋道,加入野菜咸肉馅,不仅美味,还能领略自然的味道。只有我还在不自觉地用余光寻找着辣椒,辣椒一如既往地淳朴厚重,和饺子的清淡美味相得益彰,共融互补,这味道多美啊!

好作品给人愉悦,感谢作家熊有明!

安好,世界!安好,朋友!

(0)

相关推荐

  • 舌尖上的乡村往事

    舌尖上的乡村往事 朋友在闹市区新开了一家饭店,取了一个非常喜庆的名字--兴隆柴火,寓意事业兴隆之意,但核心在"柴火"二字,别开生面的土灶烧饭.正宗的茶油炒土鸡,旨在通过舌尖上的美味 ...

  • 天冷,教您做咸肉啦,准备好这些材料,一起来对猪肉动手吧

    去年,约摸是这个时候,我写过一篇教做酱肉的图文,在这篇后面我等下把链接续上. 当时还附了一个简单的,做咸肉的方法. 转眼,又到了寒冬时节,正好可以趁天冷来做咸肉,我家大厨已经迫不及待了! 看,他买的这 ...

  • 宜兴五味,荡漾在舌尖上的乡愁

    丨五味杂陈是宜兴丨 ▲ 鸭浇面.摄影/黄彬彬 -风物君语- 吃的就是老味道 宜居宜游的宜兴,自古繁华富足. 身居此地的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被"酥甜香脆.清苦回甘.鲜咸麻辣.焦黄松软--& ...

  • 舌尖上的清明之 吴语区——江南的青团,清明馃 |吴语公众号

    什么是吴语?         吴语公众号 吴语区全图 什么是吴语?吴语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通行于上海.浙江.江苏南部.皖东南+赣东北边界.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苏南部大部分,同属吴语最大的一个 ...

  • 作文参考【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杨博(4年级)

    征文展台 01 第85号征文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 411班杨博 "喂!把碗里的米粒打扫干净再玩去!"妈妈很严肃的对我说.我瞥了妈妈一眼,然后满不在乎地说:&quo ...

  • 舌尖上的兔子经理之洛阳美食排行榜的前世今生

    时值洛阳牡丹文化节如火如荼的季节,外地游客蜂拥而至,畅享着千年帝都的风骨柔情--来到牡丹之乡,除了赏花看景之外,不可或缺的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吃了.作为土著洛阳人,在肚子饿的时候,可以如数家珍的道出附近 ...

  • “五一”游上海古镇有了新玩法 舌尖上的非遗集结“出道”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4月30日报道:在金山区 枫泾古镇 南大街上,杏花楼. 功德林 . 乔家栅 . 沈大成 等上海老字号组成非遗一条街,展售各自的拿手产品."五一"假期来这旅游的市民游 ...

  • 【野食菜谱】舌尖上的敦煌,不能错过的美食——胡杨焖饼

    双十一已经过去一礼拜了 在朋友圈看到的最多的图片还是这些 又或者是这样的: 最惨的是 某有小伙伴收到了快递烧毁的短信 熬夜花钱抢的东西就这样没了-- 吓得我赶紧看了眼自己有没有买运费险 哦不好意思 我 ...

  • 696期A || 丝雨:舌尖上的童年/周洁诵读

    引言: 一档<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吸引了几代人的眼球,催落了N多人的口水.究其火爆的原因,我认为编导是以发掘传统美食为由,挑动年轻人对传统美食的好奇和对绿色环保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触动了 ...

  • 舌尖上的普洱茶性价比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困惑:这个茶值多少钱?这个茶值不值这个钱?为什么这个茶值这个价钱那个茶值那个价钱?诸如此类. 舌尖上的价格困惑 初入门茶友或少买茶的茶友往往就有这样的困惑.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其一是 ...

  • 舌尖上的秘密

    无论是中医的"望闻问切",还是西医的"望触叩听",都把四诊中的"望"放在了第一位,可见均认识到了望诊的重要性.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高利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