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为什么自杀?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相关推荐
-
《人性的弱点》:怪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其实是一种愚蠢
很欣赏两位哲人的话: 一个是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可见,真正的强者都是懂得自我战胜,变缺点为优点. 另一个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 ...
-
你是人间诗词,如此美好
意境 先生在书中第28页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quo ...
-
学贯中西,博学多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何在巅峰时期自沉湖底?
国学大师陈寅恪,曾在西南联大课堂上,这样说: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 近日讲过的,我不讲: 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 我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讲过的." 陈寅恪真霸 ...
-
人生欲:殊途同归的鲁迅与弘一法师 (节选)
人生欲:殊途同归的鲁迅与弘一法师(节选) 作者 | 宋立民 编辑 | 晓枫婉月 李叔同(1880-10-23--1942-10-13),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 ...
-
王国维“自沉”昆明湖,留下数句遗言,揭开文人傲骨的伤疤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1927年6月2日11点,一代文学宗师王国维先生,自沉颐和园的昆明湖.作为民国时期,泰山北斗级文学大家,他选择用如此"安静平淡"的方式结束 ...
-
李叔同: 出家缘起于养生断食法
今年是李叔同先生诞辰140周年.1916年37岁的李叔同因日本杂志介绍"断食"以修养身心之方法,遂生入山断食之念.冬,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试验断食17日,有<断食日志>详 ...
-
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第...
1918年,39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第三天,他的妻子带着2个儿子,在寺庙外长跪不起,磕头4小时,头上鲜血直流,只求见他一面.可李叔同却托人带话:不见. 李叔同出家后的法号,是弘一,后来,他的确成 ...
-
晚清名妓杨翠喜真容:貌美如花气质佳,身价12000金,李叔同因她出家
红颜薄命,红颜祸水. 自古最能形容美人之美的词并非是什么闭月羞花,沉鱼落燕,最能形容的是侧面刻画之语,像:冲冠一怒为红颜.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古红颜多薄命......比如民国时的林徽因,人们就很想知道她 ...
-
李叔同少年时流连青楼,青年时成文艺大师,壮年出家修成大德高僧
<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 wcweekly .worldchineseweekly)出品 作者:炳哥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媒体转载微信联系 他是清末民初的花花公子, 与多位名妓相恋: 他是开 ...
-
历史上最郁闷的皇帝,先是被俘后被迫出家,每天都有妃子自杀上吊
历史上最郁闷的皇帝,先是被俘后被迫出家,每天都有妃子自杀上吊 那高高在上的帝位是多少人做梦都想要得到的,为了当皇帝一场又一场的战争起起落落,从不间断,不过风光的皇帝也不是绝对的,历史有很多郁闷的皇帝, ...
-
晚清名妓杨翠喜真容:确实漂亮,身价达12000金,李叔同因她出家
晚风无力垂杨嫩,目光忘却游丝绿: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荫,朝朝香梦沾.--李叔同<菩萨蛮> 上面的这首诗是李叔同为杨翠喜所写的,那个他以为能共度一生的美人 ...
-
弘一法师(李叔同)为何出家?他的一生,活了别人好几辈子
李叔同是个奇才.全才.就连高傲如张爱玲都说"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谦卑" 李叔同是个全才,从乐律(他是中国把五线谱引进的第一人).乐器(他的钢琴很好)到诗歌到话剧(自 ...
-
王国维次子,为何自杀身亡?
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杀而死是众所周知的,而其次子也死于自杀却少有人知. 1969年,王高明即将自杀前,多半想到过他的父亲. 王国维 那是42年前的军阀混战年代,局势之混乱,军阀之暴虐,让清华大学导师王国维 ...
-
王国维:从“反对自杀”到“志在必死”
王国维原本是反对自杀的,他曾在<教育小言>中写道: 自杀之事,吾人姑不论其善恶如何,但自心理学上观之,则非力不足以副其志,而入于绝望之域,必其意志之力不能制其一时之感情,而后出此也,而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