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贯中西,博学多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何在巅峰时期自沉湖底?
相关推荐
-
国学大师王国维出差回家看到妻子人老珠黄,写下一词,却流传千古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蝶恋花> 说到王国维,很多人知道他的<人间词话>,知道他提出的"人生三境界",还知道他最后是以自沉昆明湖的方 ...
-
刘梦溪:王国维的学术知音究竟是谁?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 1.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和王国维<颐和园词>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 赵元任,王陈关系最近 ...
-
王国维投湖自尽,地点为什么选在鱼藻轩?答案竟藏在《诗经》里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国学大师王国维之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照常早起盥洗,照常至饭厅早餐,照常来到办公室,很认真地给毕业研究生评定 ...
-
王国维“自沉”昆明湖,留下数句遗言,揭开文人傲骨的伤疤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1927年6月2日11点,一代文学宗师王国维先生,自沉颐和园的昆明湖.作为民国时期,泰山北斗级文学大家,他选择用如此"安静平淡"的方式结束 ...
-
彭玉平:罗振玉伪造代奏王国维遗折考论
摘要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其后关于其死因议论蜂起,而罗振玉即深陷于种种非议之中.先之以逼债说,继之以为王国维假造代奏遗折事,两事相连,而使罗振玉备受道义之谴责,而这些舆论背后的主事者 ...
-
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原文、注释、译文!敬请赏析
人间词话七则 王国维[原文]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 ...
-
国学大师王国维遗书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礼堂.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其学问广博精深,研究领域横跨哲学.文学.美学等多个学科. 1927年6月2日,正值人生壮年和学术颠峰的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 ...
-
“殉清”还是“殉道”,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什么投湖自杀?
王国维,清朝遗老,国学大儒.1925年,即民国十四年,清华大学筹备国学院,当时能够和王国维比肩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梁启超,一个是章太炎,而论国学功底,王国维排第一.清华大学聘任王国维和梁启超两个人当教 ...
-
国学大师王国维,文人书法直入高妙之境界,浅议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静安先生是近现代史上举世公认的学术大师,1925-1927年曾担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导师.他早年追 ...
-
寻找投资的灯火阑珊处,写给迷茫的你! 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讲述人生有三重境界,原文:“古今之成...
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讲述人生有三重境界,原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
-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何要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
1927年6月2日--一个对于当时所有人来说都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时任清华大学国学教授的王国维起了个大早,洗漱用餐,随后他来到学校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给学生们批改卷稿,只见他面色平静眼神坚定,正常地与 ...
-
国学大师王国维“人生三境”:领悟人生哲理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在人生中,我们时常感到空灵的一种状态,它虚无缥缈,又无处不在. 临窗听雨,或是对酒当歌,于尘世中寻找一份宁静,落在柔软的心间,隔了喧嚣,探寻心底遗落许久的纯真. 国学大师王国 ...
-
徐湘萍:尚阳堡流放女诗人,才情几许,被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赞?
作者:陈二虎 一.尚阳堡流人女诗徐湘萍 百感秋生旅客心,黄龙塞下独沾襟. 这是明末清初女诗人徐湘萍随夫陈之遴流放到东北尚阳堡,面对秋风萧瑟的辽北黄龙塞,写下了<秋愁>. 尚阳堡,在辽宁省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