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必从小事做起


0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最高的品德和修养就应当如水一样。

其实无论是做人、交友还是处事,如果能多一些如水般温和纯净、海纳百川的气度,多一些如水般适应百态、顺势而为的豁达,多一些如水般涤荡尘污、川流不息的能量,想必也能更好地在这个世上“奔腾”吧。
02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不自我炫耀的人,反而更容易被人看到;不自以为是的人,反而更容易名声显赫;不自吹自擂的人,反而更容易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的人,反而能长期有所长进。

可以说,谦虚一直是中国人最崇尚的品质之一,但又和自贬绝不相同,很多时候,它更接近一种能沉下心来做自己的事的态度——不事声张,也不和别人争什么,安心做事,自有结果。

03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色彩过于繁多,就会使人眼花缭乱;声音过于繁多,就会使人听觉失灵;食物过于繁多,就会使人食不知味。

物欲太多,有时会使人看不清事物本来的样子,失去了初心。就像现在很多人都会感慨,明明物质丰富了,但小时候那种一根白糖冰棒就能满足的快乐却好像不多了。也许,适当减少些物欲,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反而能收获简单纯粹的快乐。
04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长

我有三件宝贝,持有它们并珍藏着它们:一是仁慈,二是俭朴,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怀仁慈,所以能勇于献身;奉行俭约,所以能够周济民众;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够成为天下的首领。

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也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例如,仁慈者在战场上,心肠软便不会勇敢,但老子说仁慈所以才能勇敢,这不是说反了吗?
孟子说过:“仁者无敌于天下。”这样,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无敌。“慈故能勇”是从本质上说的,故与表面的现象相反。我们平常说的“大仁有大勇”,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人们习惯于事事抢先,老子却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抢先去做。似乎也是说反了。如果我们承认,要顺着事物的自然发展去做,而不是去拉着事物,强迫它做不自然发展,那么,老子的话是对的,前者是无为的做法,后者则是有为的做法。
我们平时也说“瓜熟蒂落”,又说“强拧的瓜不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也知道,“十月怀胎”。当胎儿不到时间,硬要提前把他生出来,就是“敢为天下先”。不到时间,不敢把他生出来,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05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功成名就的时候能够急流勇退,这才是天道。

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巅峰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道德经》中还说过一句话叫“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意思是一个人手中的武器已经很锋利了,但越锋利,刃就越薄,遇到稍微硬的东西就会损坏,所以不能长久保持。同样的,一个人功成名就了,却不懂得退让而一味地追求更多,那么就无法保持长久。
“退”并不是指隐退逃避,消极避世,而是告诉人们在成功的时候要懂得收敛、反思,不能一味前进,而是要适当后退。
“功成身退”是一种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动不动就拿“想当初怎么样怎么样”来说话,否则就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危险。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又一个大智慧。
06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最刚直的东西好似弯曲的,最灵巧的却仿佛很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不善言辞。

相比之下,大家可能对“大智若愚”更熟悉一点。其实,无论是“大智”,还是“大直”“大巧”“大辩”,都像是一个人人格的真实形态,而“若愚”“若屈”“若拙”“若讷”只是它们的外在表现。与其说这是一种“迷惑”,不如说它是一种智慧:真正高尚的人格,不是外在形式上的表露,而是内在生命的丰厚。更不用说,“愚”“屈”“拙”“讷”本身也可以是一种智慧。

0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了解别人可以说是机智,但能认识自己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你有力量,而能战胜自己才叫强者。

我们一生都在与自己相处,了解自己、反思自己、战胜自己、与自己和解……这些命题,也许比了解他人和这个世界还要困难。自知者明,一个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会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会知道自己要朝什么方向而去;自胜者强,一个能战胜自己的人,比较容易在遭遇困境时,落落大方地走出来。
08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端庄方正却不生硬,棱角分明却不伤人,坦直率真却不放肆,明光发亮却不刺眼。

哪怕是那些令人称道的性格,一旦极端,也容易伤害到别人,所以在人际交往时,方正的人,注意不要过于生硬;锐气十足的人,注意不要刺痛别人;喜欢直言的人,要把握好分寸;风光无限的人,别太过炫耀。也就是说,可以多一点为他人考虑的心。(这一句和孔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有异曲同工之妙。)

9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遵循于自古以来就有的大道,来驾驭当今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实际。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老子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就是将学习到的前人的东西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你印象深刻的《道德经》名句有哪些?
点击【写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