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帛书老子1.1|什么是德,德的四个等级

(0)

相关推荐

  • 易理参悟《帛书老子》“同于省者,道也失之”

    <帛书易经>和<帛书老子>在很多方面可以互相参解. <帛书老子>第68章:"德者同於德:省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也德之:同於省者,道也失之".参 ...

  • 帛书《老子》甲、乙本与王弼本逐句对照 之 第一章

    <德经> 注:帛书<老子>甲.乙本,均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第一章(今本第三十八章) 注:下文中[ ]内文字为帛书出土后原文毁损,经勘校其他版 ...

  • #每日学论语#4.23【2016-10-3】

    #每日学论语#4.23[2016-10-3] [原文]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 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微言微感] "约",左边 ...

  • 学道就要从帛书《老子》的第一章开始,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

    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这一代人实在是太幸运了,因为自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出土以来,又陆续出土了多本的<老子>.<周易>.<五行>等经典,而这些经 ...

  • 《道德经》第37章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老子错了,还是王弼错了?

    先看<道德经>第37章原文上半部分(问题部分加粗):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 ...

  • 读帛书老子3.5|上德、广德、建德

    这一章一下子出现的三个德"上德.广德和建德",都是什么意思?三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呢?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德"可以简单理解为"得",别人从 ...

  • 读帛书老子8.2|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先来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点石成金 说有一个人非常虔诚地供奉吕祖(吕洞宾),吕祖被他的诚意感动了,从天上来到他家,看见他家很穷,就非常怜悯他,于是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石 ...

  • 读帛书老子52|上善治水还是上善若水?

        这一章原本是没争议的,千年来"上善若水"深入人心,没觉得什么不对.     可是自从1972年"马王堆"出土了<帛书老子甲本>,才惊讶地发现 ...

  • 读帛书老子8.1|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成若缺,亓用不幣. 大盈若 ,亓用不 . 大直如詘,大巧如拙, 大贏如㶧. 趮勝寒,靚勝炅, 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帛书老子>第8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 ...

  • 读帛书老子6|天下之至柔

    天下之至柔, 驰甹於天下之致坚. 无有入於无间, 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能及之矣. --<帛书老子>第六章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 ...

  • 读帛书老子5.4|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穀, 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 故强良者不得死, 我将以为学父.     这一段的解读相当有难度. 我还是用问答的方式通释一下. 老子: ...

  • 读帛书老子5.3|万物负阴而抱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句,帛甲和帛乙都遗失了,这是根据通行本补上去的.在<老子>整部书里,除了这句,再也没提"阴阳"二字.     我不禁对 ...

  • 读帛书老子5.2|什么是三二一?

    [摘要]什么是一?什么是二?什么是三? 这一章的前几句和上一章的后两句,组合成一章,我觉得更合理.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 ...

  • 读帛书老子5.1|说道说道

    [摘要:道,是说不清楚的,只能个人去"悟道",但是又不得不说道说道,  老子如此,后人亦如此.]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