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
相关推荐
-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三)_斋戒_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三)(2008-03-21 12:08:01) 转载▼标签: 健康第六章 组方学及其分类所谓医者,一是准确的诊断,一是有效的治疗,二者缺一不可.<伤寒论> ...
-
一个女中医大夫,谈自己学习中医的经验,一路艰辛的过程
读经典与用经方 虽然中医学史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经方家,但与广大的时方派医家相比,却也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那么,为什么从事经方研究与运用的人是如此之少呢?个中的原因可能是中医医生认为经方难学吧.&q ...
-
《伤寒论讲义》第一章伤寒表实证
(二)伤寒表实证 1.麻黄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方歌] ...
-
葛根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葛根汤的功效: 葛根汤是发汗兼解肌方剂,葛根汤组成: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葛根汤的功效是具有发汗解毒.升津舒筋 ...
-
《伤寒论》:桂枝汤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 太阳如疟此为功 别名阳旦汤(<伤寒论>). 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 甘草6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得名及其概念演变与误解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4月22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quo ...
-
《伤寒论》治疗阳明病多用方药,针灸如何治疗阳明病?
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总结了六经病,阳明病是其中之一.为了治疗阳明病,仲景创制了不少方子,临床效果甚佳.若换一种思路,如何从针灸入手解决阳明病呢?著名针灸医家单玉堂先生的总结如下-- 阳明包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小柴胡汤证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 口不欲食,大便 ...
-
《通俗伤寒论》——阿胶黄芩汤
秋燥.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泄泻,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 陈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 ...
-
中风、脑梗的根源都在血液微循环,读懂伤寒论,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中风、脑梗的根源都在血液微循环,读懂伤寒论,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9,30条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 ...
-
读懂《伤寒论》之辨寒热
导读: 本文来自老中医座谈会内容纪要.参加人员有刘力红老师及热爱中医学的其他老师及其同学. 听李老讲用药体会 1 李老聊学习<伤寒论>体会 刘老师:今天下午人比较多,多通知两三个人,这么多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2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字面意思是说:太阳病,外证依然存在,脉是浮弱的,治疗上依然需要通过出汗的方法,这时应该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 "宜"字说明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