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卷17阳货篇诗解2六言六蔽何莫学诗患得患失不言之教

(0)

相关推荐

  • 《素书》:如果浅薄是人生的弊病,那贪欲就是导致浅薄的根源

    一.浅薄,是人生处事之中极大的弊病.如果说善良与厚道,是奉养德行.修养心性的根本,那么浅薄就是对应着善良与厚道,完全相反的人生态度.浅薄的人会带着自己极其偏执而又狭隘的认知与人处事,他们在与人发生利益 ...

  •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反对色厉内荏和道听途说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孔子非常重视对弟子的做人教育.他鄙视那些色厉内荏.干了坏事却似乎一本正经.显得若无其事而又内心虚弱的伪君子,也坚决反对那些道听途说之徒. 1 [原文] 17.12 子曰:" ...

  • 《论语》卷17阳货篇诗解1岁不我与性近习远仁者行恭宽信敏惠

    <论语>卷17阳货篇诗解1岁不我与性近习远仁者行恭宽信敏惠 题文诗: 阳货欲见,孔子不见,馈孔子豚.时其亡也, 而往拜之,孔子途遇.谓孔子曰:怀宝迷邦, 可谓仁乎?子曰不可.曰好从事,而亟 ...

  • 《论语》卷17阳货篇诗解3三年之丧君子孝亲勇必义上君子之恶

    题文诗: 孺悲欲见,子辞以疾,将命出户,取瑟而歌, 使之闻之.宰我问曰: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也,礼也必坏;君子三年, 不为乐也,乐也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 钻燧改火,期年可已.曰 ...

  • 素说《论语》:阳货篇(一)

      一.原 文   阳货第十七 17.0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馈)孔子豚.孔子时(伺)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 ...

  • 素说《论语》:阳货篇(二)

      一.原 文   阳货第十七 17.0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二.释 解   老师说:"自然赋予给人的那种趋利避害.向善远恶的天然之本性是生生不息而近道 ...

  • 素说《论语》:阳货篇(三)

      一.原 文   阳货第十七 17.0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二.释 解   老师说:"自然赋予给人向善远恶的天性是生生不息而近道的.从向善远恶生生不息的 ...

  • 素说《论语》:阳货篇(四)

      一.原 文   阳货第十七 17.0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 素说《论语》:阳货篇(五)

      一.原 文   阳货第十七 17.05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

  • 素说《论语》:阳货篇(六)

      一.原 文   阳货第十七 17.0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

  • 素说《论语》:阳货篇(七)

      一.原 文   阳货第十七 17.0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 ...